APP下载

核心素养对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诉求

2020-01-08郭淑清孙冬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师职业师范生

郭淑清 孙冬冬

([1]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吉林·通化 134000;[2]通化县快大茂镇大都岭学校 吉林·通化 134000)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与内容公布以来,教育界迅速将关注点聚焦到了基础教育领域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上。而要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是关键所在,因此承担为基础教育培养输送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必须直面教师需求端高“聚焦度”和“关注度”的战略性期待,深入回答“培养什么样的未来教师”及“如何培养未来教师”的问题,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提升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对于教师队伍的“内生性”诉求。

1 核心素养导向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界定

职业能力是个体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和持有的态度,在特定职业活动和职业情境中进行迁移、整合类化所形成的顺利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它是多种能力要素的综合,既包括完成各种活动普遍需要具备的一般能力,还包括完成特定职业活动需要具备的特殊能力。

作为教师的后备力量,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是其将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职业态度相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转化而成的一种职业素质。它一方面包括能够匹配和胜任社会教师角色要求,履行教师职责,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例如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分析处理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即能力的“广度”要求,另一方面,因为教师不是简单机械地训练一个人,而是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所以,培养人和塑造人的工作特点以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能力还具有“深度”要求,包括道德感召力、终身学习力、教学智慧的生成和教育教学的创新力等特殊能力。很显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已有认知框架中,人们往往以一般职业能力代替全部职业能力,认为特定的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就是师范生未来的职责,具备能够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能力就可以成为合格的教师了,因而忽略了道德感召力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的教学智慧对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价值,而这些对于师范生的自我发展,形成自身独特的职业风格以及教育教学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也正是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特殊性和发展性所在,亦即师范生职业能力的“深度”要求,尤其是在以人的全面和终身发展为主题的核心素养时代,师范生未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推动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备相当的品格和能力,其前提是自己在专业学习阶段,就要具备未来走向教师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够担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使命,永葆教育的理想和情怀,适应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感染和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持久的坚定的动力,包括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可能力,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设计创新能力和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反思评价能力等等。随着中国教育正式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作为教师的后备力量,当前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定位要在涵盖能力“广度”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出教师职业能力的“深度”特质,既能教会教,又乐教善教,共同存在于师范生职业能力结构的统一体中,并随着对教育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进而逐步丰富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

2 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是着力回应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选择

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应然的界定并不代表在职前教育阶段就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尤其是在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实施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提升师范生职业能力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了现阶段教育工作的目标导向,高师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主体师资的使命,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就必须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逐渐自我认识,自主探索,涵养品格,探索道德。而“欲育人者,先修己身;欲立人者,先立己德。”教育部为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提出了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的任务,要求创新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这就进一步从关键领域的角度确立了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问题导向。可见,无论是目标导向还是工作导向,亦或是二者的结合上,高等师范院校都必须坚持以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为战略选择,着力回应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使命召唤,培养师范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师范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职业获得感。师范生只有在坚守教书的初心中,牢记育人的使命,积淀热爱教育的定力,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才能做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 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是高等师范教育纵向有效衔接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阶段,如何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培养其支撑终身发展的认知、创新、合作等关键能力,以及如何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其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基础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有了更高的期许。尤其是现阶段的基础教育正面临核心素养从理论框架到实践落地的关键期,需要一大批革新教育观念的先导者、学生潜能的发掘者、探究学习的合作者、问题生成的引导者、思维转化的观察者,如此等等,这些无一不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强烈的诉求,同时也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规格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因此,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必须立足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并结合未来基础教育需要的新型师资要求,使师范生培养在目标、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保持内在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按需培养,精准定位,以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为对接路径,打通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壁垒,促进二者纵向有效衔接、协同融合发展,既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领跑者,实现内涵式发展,又满足了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高质量需求。

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等师范院校还需深耕基础教育,站位高远,寻找共识,在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着眼于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特殊性和发展性特点,努力构建适应终身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教师职业师范生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影像中的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与职前教师培养探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