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模式初探
2020-01-08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渭南 714099)
0 引言
新媒体是第五媒体,是除报纸、广播、电视和杂志四种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式,它包括基于网络实现的电子书、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介,它具备多元性、开放性、灵活性、交互性、虚拟性、平等性等多个优点,符合大学生求新立异、追求独立平等的价值取向,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互联网发展状况的统计报告数据指出,在2014年六月,我国的网民高达6.32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手机网民约83.4%,达到5.27亿,超过传统的计算机客户端。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网民年龄是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是各个年龄段中占比最大的。学生在网民中的占比为25.1%。由此可见,大学生是新媒体应用中最积极和最活跃的用户。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资源和种类在不断的扩大和创新,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速和高效。传统媒体已经不再吸引大学生,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不高。在当代大学生中,新媒体已经成为生活与交流的最佳方式。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将思想政治理论与新媒体相结合,创新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使大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思想教育课程的教育意义。新型传媒的开放性和多元化,有助于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场所。灵活、互动的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想融合,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改进和创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乐趣。新媒体具备的虚拟性和平等性的特点,有利于鼓励大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达观念和看法,增强自信。新媒体具备的共享性的特点,有利于拓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程资料共享。新媒体具备的实时性的特点,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表达观点,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联系,更好地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提供服务。
1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1.1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新媒体能够快速、连续、实时地传播信息,实现影像、文字、声音等各种信息相互作用。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获取的时间、环境、地点不受限制,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习惯在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获取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个性化的信息。大学生从传统思想教育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主动接受者或者传播者,这不仅培养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信息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自主能力,有助于帮助大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社会发展与变化,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2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资源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方式以课堂理论灌输为主。教材是唯一的教育资源,通过教师的讲解传输给学生们。这种传统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新型媒介的出现,拓宽了教育方式,丰富了教育资源,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新媒体下,信息实现分类,具有及时性、有效性、全面性,对传统思想教育课程的课程资源进行了有力补充。课程的传播可以以图像、声音、光影的方式进行,使原来学生获取方式的信息从静态转换为动态或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
1.3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
由于受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的限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落后、方法单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效率不高。新媒体使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上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这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传授知识。此外,新媒体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从属”关系,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教师像朋友一样辅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与学生距离的拉近,有利于信息的充分交流,使信息互动显著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提高。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2.1 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防御意识弱,缺乏对信息的理性和客观判断。尽管新媒体信息全面,但同时也不乏存在暴力,淫秽,粗俗,诈骗,谣言和虚假的负面信息,这些负面消息可能在学生上网过程中不经意的出现,但一旦大学生开始接触这些信息,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此外,一些势力对西方价值观的大力宣传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导致当代大学生开始崇尚西方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 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主要的知识传输地点,课堂以教材内容为传输内容,以教师为主要的知识传输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教师是普遍尊重和敬畏的。而新媒体的出现,对教师的地位和权威性造成了冲击,新媒体可获取的信息量大且快速及时,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教师不再成为主要的知识传播者,且多样化全面化的信息威胁了教师的权威性。新媒体的出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一个考验,新媒体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
新媒体环境相对自由民主,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比较强,他们是非常喜爱在自由平等的网络环境中获得知识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大学生对虚拟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这导致了大学生的表达方式及信息认知出现了一定的转变。而传统教学则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更新迟缓,教学方式单调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媒体的出现是对传统“黑板、粉笔、课本”模式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事物的创造性、对世界的求知欲和认同感,就会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3.1 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
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作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以新媒体为载体积极拓展教育资源,利用新媒体的形式增强教育活力;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与大学生实现实时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高校要加大对教师的新媒体素养的培训,定期开展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重视新媒体,并学会利用新媒体,将思想政治课程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以大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课程形式传授课程。同时,也可以结合新媒体的技术对教师进行一定的选拔和评判。
3.2 提升大众媒体的素养
在对信息内容的把握和对信息传播的控制上,大众传媒从业者占据绝对优势。网络色情、粗俗、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的传播,会动摇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新媒体下,为了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大众传媒从业者身上入手。一方面,要提高大众传媒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水平,树立道德责任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使他们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管理新闻资源。另一方面,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宣传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过度追求个人利益而散布虚假信息。大众传媒从业者要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为大学生们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3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纳入新媒体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教育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要与时俱进,不断纳入社会时事热点事件,以时事新闻为教学的主要切入点,从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在课上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新媒体资源,开展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整合影像与声音,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中的作用,利用校园论坛、专题网站、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内容渗透。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大学生关注的社会事件和突发事件进行澄清和答疑,引导大学生增强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盲目跟风社会舆论,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正面宣传,确保主流思想文化在网络上的地位,及时过滤到不良和虚假信息,使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是主流的和正能量的,从而使大学生在新媒体的使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4 高校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
高校要加强网络监控管理系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校园的网络信息法规,并严格执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高校要完善信息发布的制度,对于使用新媒体和校园网发布的信息,要加大审核力度,确保信息是正确的,导向是正能量的,从源头上杜绝在校园网中出现虚假和不良的信息。同时,要积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全校倡导建立文明的网络环境,大力宣传网络道德基本规范,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努力为大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4 总结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介,它具备多元性、开放性、灵活性、交互性、虚拟性、平等性等多个优点,符合大学生求新立异、追求独立平等的价值取向,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和交流的最佳方式。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将思想政治理论与新媒体相结合,创新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使大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思想教育课程的教育意义。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创新,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有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新媒体技术,既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又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