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情况与全年形势展望
2020-01-08俞心恬
□俞心恬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考验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长三角三省一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改善,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多项主要指标达到或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由于国际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仍需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以保障长三角区域经济持续回稳向好。下一阶段,三省一市要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合作任务,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情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17.4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2.0%①2020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为现价汇总数,增速为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反馈数。,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走势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经济增速总体快于全国水平。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24.2%,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从产业看,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568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②长三角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采用加权平均方法测算,即以各省市上年同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长三角区域比重作为权数,再分别乘以各省市现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采用相同方法。,增速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8887亿元,增长1.4%,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0037亿元,增长2.5%,增速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
分省市看,前三季度,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2730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3个百分点;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73809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45826亿元,增长2.3%,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27668亿元,增长2.5%,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
(二)长三角区域主要指标运行情况
1.产业发展形势向好,有序恢复平稳增长。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前三季度,江苏、浙江和安徽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1.4% 和1.5%,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0个、0.1个和0.3个百分点。上海第一产业增加值持续下降,同比下降18.0%,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平稳回升。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工业在疫情稳定的基础上,加速复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季回升。从各省市看,前三季度,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江苏增长3.6%,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浙江增长3.0%,增速提高2.7个百分点;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5个百分点。
金融业增势良好。前三季度末,长三角区域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1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51万亿元,同比多增2.81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2.9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96万亿元,同比多增1.32万亿元。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和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创新措施在沪的先行先试,前三季度,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增长46.9%,期货交易成交额增长24.8%,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59.1%。
房地产业恢复增长。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57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5个百分点,而全国为下降1.8%。三省一市的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也均保持增长,其中江苏和浙江保持正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1%和4.9%,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5.5个和3.5个百分点;上海和安徽分别同比下降8.8%和1.2%,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3.8个和7.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服务业恢复增长。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2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江苏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0.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浙江增长8.9%,增速提高3.9个百分点;安徽增长4.0%,增速提高4.9个百分点;上海比去年同期下降2.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0个百分点。
2.内需稳步恢复,外需展现韧性。
消费逐步复苏。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市场消费明显回暖。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0%,降幅比全国小3.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3.8个百分点。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6.6、4.7、1.4和3.0个百分点。
投资稳步回升。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8%③长三角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反馈数。,增速比上半年回升3.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分省市看,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增速明显高于其他省;浙江、安徽分别同比增长4.3% 和2.4%;江苏同比下降1.7%。
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货物进出口总额8.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三省一市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已实现全部转正,并呈现加快增长走势。其中,安徽同比增速最快,增长13.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别增长1.7%、0.8% 和8.6%,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2.4、3.6和4.4个百分点。三省一市的进口与出口走势均有明显好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进口增速比上半年分别提高3.8、3.3、5.3和1.2个百分点;出口增速比上半年分别提高0.3、3.8、4.2和6.1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长三角区域主要指标增速较上半年均有所回升,但在各地呈现不同特点。上海投资领域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市场消费领域也有明显回升,工业与服务业领域仍待加强。前三季度,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两位数增长;市场消费领域在上半年表现乏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两位数下降,但在三季度末已有明显好转,降幅小于江苏、浙江两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仍未转正,落后于其余三省。江苏房地产业恢复较快,固定资产投资仍然表现乏力。前三季度,江苏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高于长三角其他省市,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处于下降通道,比去年同期下降1.7%,其余省市均保持增长。浙江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浙江规模以上服务业持续领先,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9%;利润降幅也逐步收窄,同比下降0.9%,而其他省市均保持两位数下降。安徽工业与货物进出口增速保持领先,利用外资增势相对较弱。前三季度,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货物进出口的增速分别为3.9%和13.1%,在三省一市中居首;长三角区域利用外资较去年同期增长6.8%,但安徽仅增长3.6%,落后于其他省市。
|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特点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新型消费呈现引领态势。前三季度,上海人均消费支出高居榜首,智能配送、网络零售、网络生鲜等在线新零售方式爆发式增长。全市网上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6.2%,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江苏“无接触配送”为特点的网络消费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5%,比上半年加快4.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同比增长49.9%,加快11.4个百分点。浙江新型消费高速增长,线上消费表现活跃,前三季度网络零售同比增长12.1%;省内居民网络消费同比增长9.1%。前三季度,安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增幅居全国首位,新业态表现持续活跃。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8.7%;通过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增长60.3%;快递业务量增长39.5%。
多措并举稳定外需市场。截至到第三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货物进出口已全面恢复正增长,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的37%,其中出口约占全国的40%。上海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临港新片区积极推动落实“特殊支持政策50条”,加快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江苏出台实施稳外贸十项举措,9月当月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9.4%,其中出口增长6.2%,已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浙江对主要市场出口增长较快,自“一带一路”进口拉动明显。前三季度,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出口分别增长8.5%、12.8%、18.3%、8.9%、24.1%,合计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5.9%。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大幅增长34.5%,拉动整体增长10.6个百分点。安徽省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基本盘,进出口额实现逆势增长,前三季度实现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3.1%,居中部地区第一位。
(二)新兴动能逐步增强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前三季度,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8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分别增长1.4倍、16.4%、8.4%。前三季度,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6.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1.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人工智能、高技术、装备、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节能环保等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6%、15.0%、8.0%、7.5%、8.2%、6.1%,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前三季度,安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4.3%,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0.4个百分点,创今年以来最高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1%、高13.9个百分点,创22个月以来新高。
新兴服务业稳步增长。前三季度,上海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6%、21.7%。1-8月,江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比1-5月加快2.8个百分点;受工业生产持续加快带动,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8%,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6.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力度加大,同比增长18.4%。1-8月,浙江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4.9%、14.2%、12.7%,分别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7个、7.8个、6.1个百分点。1-8月,安徽互联网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5%、9.9%,比上半年加快2.3个、2.5个百分点。
(三)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效推进
今年以来,三省一市经济联系日益活跃,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续集聚资源优势,推动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开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前三季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各大项目陆续落地生根。三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举行沪苏湖铁路开工仪式,此为三省一市首次联合举行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是全面落实中央“六稳”要求,以一体化助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具体举措;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已于去年9月正式开工,国家重点支持的“关键战略材料”——英诺赛科氮化镓项目落户吴江,长三角创新产业正在加速集聚,创新经济在大力发展。
此外,长三角区域持续推进促进区域大数据信息共享、打破行政边界的各项举措。8月份,国家税务总局推出了进一步支持和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10项税收征管服务措施,三省一市住建部门共同签署《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税业务整合、办税流程简化、涉税事项“一网通办”、住房公积金一体化等一项项举措落地,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步伐持续迈进。
(四)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财政收入降幅收窄。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2.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7个百分点,呈回升走势。三省一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有明显回升,江苏和浙江由负转正,分别同比增长1.0%和1.7%;上海和安徽同比分别下降5.9% 和3.1%,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6.3个和3.9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前三季度,长三角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1%④采用加权平均方法测算,即以各省市上年同期收入计算比重作为权数,再分别乘以各省市现期增速。,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同比增长3.5%、4.0%、4.1%和6.0%。分城市看,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126元,在长三角城市中最高,杭州48735元、苏州47151元,分列第二、三位;安徽多个城市增速领先,9个城市保持在6.0%以上增长。
|当前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部分领域全面恢复仍有困难
受疫情影响,部分领域全面恢复仍面临很大压力。其中,旅游业受疫情影响较深。9月份,上海旅客发送量比去年同月下降25.3%,前三季度累计降幅为50.8%;1-8月,江苏航空运输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8.0%;前三季度,安徽民航、铁路、公路旅客运输量分别下降40.2%、36.1%、52.4%,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下降52.7%、60.8%。受此影响,住宿餐饮业经营也保持低迷。前三季度,上海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5.4%;江苏住宿业营业额下降23.3%;浙江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下降12.7%;安徽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19.3%、6.6%。此外,文化娱乐行业降幅较大,前三季度,上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6%;1-8月,江苏娱乐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分别下降16.2%、49.6%、43.1%;1-8月,安徽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29.0%。
(二)部分企业运营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企业部分产能闲置,用工成本、管理费用增加,加之销售低迷,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上海企业库存压力持续加大,应收账款居高不下。9月末,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8.1%,工业企业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增长5.5%。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及利润支撑不足,部分服务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深度下滑。前三季度,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6%,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0.7个百分点。1-8月,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4.0个百分点。浙江小企业经营困难,生产增速仍处下降区间。前三季度,全省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也低于大中型企业。安徽企业资金压力较大,中小、民营企业生产恢复较慢。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小、民营企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3%、3.5%,比全部工业低1.6个、0.4个百分点。
(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疫情外部输入风险、外需疲软拖累一般性产品出口、全球产业链的供应和协作受到冲击、大国间的贸易摩擦等,都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尤其外贸方面,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的进出口增速虽然已比上半年有明显提高,但出口增速总体仍未超过去年同期水平。长三角区域内,聚集性、接触性消费活动仍受到一定制约,流量经济、外来消费等尚未完全恢复到常态化水平。
|长三角区域全年经济形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三季度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持续呈现出积极变化,主要指标较上半年均有所回升,预计全年长三角区域经济仍将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趋严峻复杂,长三角区域经济在恢复进程中面临的稳需求、稳产业链等困难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或受到偶发性局部疫情的拖累,持续回稳向好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仍需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集中精力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再提速注入更多动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推进项目落地,扩大有效投资规模
加强项目用工、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施工进度。全力实施“新基建”四大建设行动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民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网络、5G、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项目。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基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不断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二)激发新动能,推动产业重组和转型升级
长三角示范区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生产力进步,不断激发新动能,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重组与转型升级注入不竭动力。各城市要积极探索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激发新动能,优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增强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将“中国制造”向全球市场辐射扩散。
(三)挖掘消费潜力,加速拉动消费市场回升
打通消费领域和消费环境痛点、堵点,进一步放开政策限制,比如,逐步降低部分消费品特别是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减少国内国外价差,加速吸引消费回流。优化信息消费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5G、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提速、提质降费,释放以移动化、平台化、智能化、服务化为特征的新型信息消费潜力。积极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技术改造服务场景,提升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
(四)落实稳外贸政策,促进外贸持续向好
积极落实稳外贸政策措施,着力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作用,继续培育外贸综合服务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营商环境和产业链优势,加强产业链项目招商,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国内外订单,保住市场份额,着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五)强化区域协作,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在人才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人才使用壁垒。在平台建设方面,强化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完善各地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不断完善区域大数据信息共享,在数据层面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建设创新平台,促进长三角地区创新要素流动、创新链条融通,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从而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