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99001在湖南省机采棉品种试验中的主要结果
2020-01-08杨代刚马雄风周晓箭李威裴小雨何叔军刘艳改贺昆仑周克海张飞任中英张文生郭金峰赵俊杰王星星
杨代刚,马雄风,周晓箭,李威,裴小雨,何叔军,刘艳改,贺昆仑,周克海,张飞,任中英,张文生,郭金峰,赵俊杰,王星星
(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安阳455000;2.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湖南常德415101)
中棉所99001 是以自育的常规高产抗病陆地棉新品系中9018 为母本, 以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8 号为父本进行杂交, 经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适宜机采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2015 年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15)第 187 号],有效区域:长江流域。 2019 年5 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湘审棉 20190009)[1]。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性状
中棉所99001 植株塔形,茎秆茸毛稀少,叶片绿色、中等大小,花药乳白色,铃卵圆形,苞叶中等大小,吐絮较集中且含絮力适中。
1.2 农艺性状
2017―2018 年湖南省机采棉区域试验,2 年结果平均,中棉所99001 生育期105.3d,株高103.4cm,第一果枝节位6.1,第一果枝高度24.45 cm,单株成铃18.4 个,铃重 5.17 g,衣分 40.21%,籽指 10.91 g,衣指7.46 g,霜前花率100.0%。 对脱叶剂敏感。
1.3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湖南省机采棉品种区域试验,2年结果平均, 中棉所99001 皮棉产量为1 521.00 kg·hm-2, 比对照省工棉 2 号增产 10.89%, 其中2017 年试验中,中棉所99001 皮棉产量为1 525.65 kg·hm-2,比对照省工棉 2 号增产 21.33%,居小组第 1 位;2018 年续试, 中棉所 99001 皮棉产量1 516.35 kg·hm-2,比对照省工棉 2 号增产 0.44%。2018 年湖南省机采棉生产试验, 中棉所99001 平均皮棉产量为1 728.45 kg·hm-2, 比对照省工棉2号增产12.43%,居小组第1 位。
1.4 纤维品质
2017―2018 年湖南省机采棉区域试验取样经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CC 校准): 中棉所 99001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29.32 mm,断裂比强度 30.27 cN·tex-1,马克隆值4.7,纺纱均匀性指数145.85,纤维品质Ⅱ型。
1.5 抗病性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根据《湖南省机采棉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对参试品种进行鉴定,中棉所99001 枯萎病病指17.2,耐枯萎病;黄萎病病指27.1,耐黄萎病。
2 栽培技术要点
参照 《机采棉花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652-2016)执行。
2.1 备种
选用精加工棉种,播前1~2 d 抢晴晒种,机械点播每公顷按30 kg 备种, 机械条播每公顷按37.5~45.0 kg 备种。
2.2 播种时间
适宜播期5 月10―25 日。
2.3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 60 000 株·hm-2。 为适应机械采收,采取76 cm 等行种植,株距根据密度设置。
2.4 播种质量
前茬收获后及时整地,采用多功能播种机进行点播(或条播),播种深度3~4 cm,点播每穴播3粒左右,下籽要均匀,播后盖土不超2 cm,确保一播全苗。 要求播深一致、播行端直、行距准确、下籽均匀、不漏行漏穴,空穴率<3%。 播种时,每公顷施用45%棉花专用缓释肥225~300 kg,种肥同施,间距10 cm(前期控制氮肥施用量)。
2.5 补种
现行后,烂种穴以及空穴处要及时补种。 出苗后出现缺苗断垄在定苗时采用移苗补苗,适时间苗匀苗,2 叶期定苗,每穴留单株苗。
2.6 适时喷施脱叶剂
9 月中下旬棉花陆续开始吐絮,10 月上旬喷施脱叶剂。在棉花吐絮40%时,每公顷用噻苯隆750 g加乙烯利3 000 mL 兑水茎叶均匀喷雾。
2.7 采收及收后灭茬
在脱叶7~15 d 后,即10 月中下旬,田间棉株脱叶率90%以上、吐絮率95%以上时,进行机械采收。收花后迅速翻耕灭茬,抢墒播种,保证油菜或小麦等作物接茬。
3 审定意见
中棉所99001 符合湖南省机采棉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南省棉区种植,黄萎病重病区不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