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对策研究
2020-01-08王小惠
王小惠
(福建省测试技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科技信贷是指适应科技创新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近年来,福建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进程中,对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自主研发的金融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很多尝试和创新,提出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将进一步加快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
1 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的意义
“融资难、融资贵”等一直是制约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和问题,福建省结合发展实际出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
1)有利于创新金融支持科技发展新模式。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科技金融已经历了从直接融资到间接融资、从单一融资到多种融资、从单一融资市场到多元化融资市场的拓宽过程。这些举措大都针对大中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很难享受到政策红利。因此,推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将有效拓展科技金融结合的发展模式,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快成长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2)有利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等特征,缺乏抵押资产,较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在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慢、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将及时疏通融资渠道,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2]。
3)有利于营造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环境。金融活,则经济活。当前,福建省在努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环境的前提下,亟须出台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政策措施,加快建设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需求相融合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与企业共同成长的金融支持措施,已迫在眉睫。推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将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快成长,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及营造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2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的成效和问题
2.1 主要成效
福建省历来高度重视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工作,采取了多项措施加以推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已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实施意见等政策的基础上,2018 年11 月又出台了 《福建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方案》[3],提出2019 至2021 年,每年设立2 亿元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专项补偿资金,按约定专项补偿金10~15 倍的比例进行信贷投放,为全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和增信支持[3]。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采用 “银政保” “银 (保)政”两种模式,分别提供期限一年以内单笔各不超过500 万元、2 000 万元的流动性融资支持[4]。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适当的融资保费补助。
该政策出台后,福建省相关部门通过对接会、沙龙、培训和走访金融机构等形式,做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宣传与推广落地工作。目前,福建省科技管理部门已与建设银行、兴业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等9 家金融机构签订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业务合作协议,加快推动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业务。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漳州市等多地市相继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对接活动,以印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宣传单、深入企业走访、组织当地金融机构召开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工作座谈会、举办科技金融银企对接会暨科创板政策宣讲会等多种形式,积极有效的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工作的开展。同时,借助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产品、惠企政策、科技服务的推广及线上申请等功能。积极拓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和寻求支持的途径,多形式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的宣传推广和落地工作,首批筛选制定出4 500 家符合标准的企业清单,金融机构以此为依据进行审核。截至2019 年底,累计发放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601 笔、惠及311 户科技型企业,累计投放金额24.98 亿元,贷款余额为24.24 亿元,累计发放科技保险补贴2 100 多万元,带动省内400 多家次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投保科技保险获得了300 多亿元的风险保障。同时,福建省还出台了 《福建省科技支行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 (试行)》,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补助风险补偿金,2019 年共有94 家企业获科技保险补贴资金,补助金额达514 万元。出台《扶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施办法》,有效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成长,发放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出入库奖补资金近3.6 亿元,共有904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实现所得税减免82.5 亿元,同比增长82.8%。
2.2 主要存在的问题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在福建省试点推行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受企业自身发展的制约。多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缺乏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固定资产、土地、房产等抵押不足,本身处在成长期,先天抗击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且一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度不高,财务报表不规范,因而造成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较高的信用评级,导致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相对偏窄。
2)受金融发展环境的制约。在金融行业日益强化和信贷风险防控的大背景下,多数金融机构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资信认定和贷款标准均以大型企业的相关标准作为依据参照执行,多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难以达到发放贷款的条件,无形中提高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增强了贷款难度,加剧了融资难的矛盾[5]。特别是2019 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受益于中美贸易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了更大压力和挑战。
3)受政策宣传力度的制约。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受金融机构只给大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贷款思想的影响,对新出台科技金融结合的创新政策了解和掌握的主动性不够,对贷款试点政策了解不够深入。金融机构对创新政策培训力度不到位,推广宣传工作不够充分,同时对发放贷款给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存在贷款不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因风险管控的要求,个别签约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流程还未得到优化,审批流程时间过长。
3 加快推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建议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其成长中资金链至关重要,但能够给予其发展资金的创新政策更为重要。针对问题,结合福建省推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的有关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拓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普及面。在与已有金融机构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签约合作的金融机构,引进一批有能力、有意愿为福建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金融机构,让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试点政策推行之中,优化流程缩减审批时间,加强跟踪服务,优化运作流程,提高审贷、放贷效率。鼓励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投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福建省各相关部门应对所属辖区内办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企业进行精准 “点对点”的跟踪服务,采取重点企业专人联系,定期上门了解相关情况,及时掌握资金使用进展情况和企业发展状况,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率。
2)构建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中小微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融资需求和融资方式不同。为此,需要充分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创新,丰富投融资业务服务模式,鼓励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发挥科技金融平台的作用,引导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在福建集聚,加大对福建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构建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增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同时,支持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利用金融机构贷款、发债、融资租赁等外源性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对接成长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支持其加快做强做大。要准确把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难、风险溢价高的客观规律,构建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商业可持续模式,加强风险防控。
3)加快建设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加强融资对接,加快建设具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产品、惠企政策、科技服务的推广、线上申请等功能的福建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实现 “金融机构” “投资机构”与 “科技型企业”两端的无缝连接。依托各部门、各地区组织开展的科技金融对接服务活动,按照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进一步丰富 “金融机构” “投资机构”与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对接的机制和形式,及时向企业和金融机构传递产业、环保、财政、金融等信息,构建通畅的对接机制,协调解决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贷款[6]。积极探索 “大数据+人工智能+保险+银行”模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信用保证保险和金融机构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相结合,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
4)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多是轻资产企业,没有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抵押,因此在科技金融试点政策中出台关于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帮助中小企业逐步完善融资抵押条件。针对部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有房产但没有产权证的问题,尽快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办证或出具相关抵押证明材料。二是规范融资环节中介收费。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要给予政策优惠,降低收费标准。三是减少融资成本。推动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准确把握其发展特征,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逐步降低对抵押担保和外部评估的依赖,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措施,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保持合理水平。
5)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宣传力度。依托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载体建设,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开展联办活动、协办栏目等合作,深入基层、深入科技一线,及时宣传有关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科技政策、发布科技信息、普及科技知识、报道科技成果、交流创新经验等,有效展示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树立创新典型,弘扬创新精神,不断扩大科技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覆盖面,为创新创业创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对接会、沙龙、论坛和培训会等多形式做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政策的宣传与推广落地工作,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库信息,充分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做好有创新能力、有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