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青年历史使命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

2020-01-08李佳威包大为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历史

李佳威,包大为

(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1]52鸦片战争以降,一代又一代中国的青年,用勇气、智慧乃至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民族解放的英雄史诗。历史证明,在追赶世界历史大势的竞争中,中国青年丝毫不输于任何一个民族的青年。正是由于中国青年勇于挑起历史重担,善于在革命斗争和生产实践中探索发展道路,才有了中国人民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从翻身解放到繁荣富强的现代历史。事实上,中国的现代史就是由中国青年开启的。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有志青年不仅在中国大地上种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种子,更启蒙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在1921年,正是南湖红船上的中国青年,为中国彻底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准备了最为先进的政治力量。在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无数中国青年为了崇高的理想从全国汇集到延安,又为了民族解放从延安走向了各条战线、各个战场。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解放生产力和解放思想的每一个领域,更是不乏无数中国青年的默默付出。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则面对着有别于前辈的历史语境,成了“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新时代的历史语境“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已经不再局限于拯救民族于水火,而是在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成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先锋和探索者。

一、 新时代中国青年历史使命的基本内涵

“使命”一词,自古有之。现代汉语词典将“使命”定义为“奉命去完成某种任务,泛指重大的任务”[3]。辞海中,“使命”有二义,一义为“使者所执行的命令”,二义为“所肩负的重大责任”[4]。整体看,在现代汉语体系中,通常将“使命”宽泛地理解为“重大的责任”。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类个体,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社会”这一场设,都扮演着一定社会角色,发挥着社会作用,因而必然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马克思强调:“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会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无所谓的。”[5]总之,“使命”是身处社会当中的个体必然会生成的责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定在,其外延广阔,种类繁多,如“家庭使命”“公司使命”“军队使命”等。“历史使命”是“使命”的具体涵涉,是一种由人类特定历史阶段的主流价值所导向的“使命”。历史使命具有三大特性。一是历史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类社会面临着不同的经济基础与时代格局,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自然不同。二是主体性,历史使命建立在主体的价值取向之上,同一历史阶段不同主体的“历史使命”亦不趋同。三是稳定性,某一历史阶段特定主体的“历史使命”是主体内部所达成的“最大共识”,即特定历史阶段特定主体的历史使命是被主体成员所共同承认的,其“生命”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容纳的时空中具有不变不易的特征,因而具有一定的时空稳定性。

事实上,有怎样的历史观,就会有怎样的使命观。封建社会历史观反映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基础和人身依附的社会关系,封建统治者及其附庸群体所理解的使命观就是维护血缘关系、宗教意识的纯粹性,不惜以名教纲常和极端暴力维持既有的封建政治经济秩序,期冀着万世一系的永久统治。资本主义历史观则反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资产阶级一方面“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6],以私人的目的推动人类社会的普遍交往和财富积累,另一方面则不得不将这种历史进展建立于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对自然界的奴役之上。相比之下,社会主义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学与人道、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使命观。这一使命观有别于一切阶级社会的使命观,一方面摆脱了抽象的宗教迷信和“普世价值”的束缚,从而能够在实践和真知中大踏步地探索历史;另一方面则摆脱了阶级社会的狭隘性,从而能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维度去思索最有利于公共福祉的事业。早在巴黎公社时期,马克思就指出工人阶级之所以能够始终笑对“那些摇笔杆子的文明人中之文明人的粗野谩骂,笑对好心肠的资产阶级空论家的训诫”,就是因为工人阶级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推翻旧社会和解放全人类,这一历史使命的科学性和必然性让工人积极充满了“完成这种使命的英勇决心”[7]。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历史观与使命观的统一。只有“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8]才能够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之间的高度统一,才能够“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并最终担负起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下和新时代的语境下,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第一,主体特征和时代特征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青年的主体特征有着明确的界定。首先,今天的中国青年是来自中国人民、为了中国人民、依靠中国人民的生机勃勃的群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水平和精神面貌,深刻影响着未来中国发展的高度和活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是涵纳“历史使命”三大特性的完整表述,具有特定的指涉,即特指“中国青年”(特定主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定历史阶段)所承担的“历史使命”。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运用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这一表达,鲜明地指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历史使命的总体内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9]具体地讲,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践行历史使命提出了六大方面的要求,即“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历史使命的表述高屋建瓴、精辟入里,将青年的历史责任与中国发展趋向、社会变革指向及时代走向紧密结合,具有深刻的现实性与时代性,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践行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

第二,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而言,“树立远大理想”“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是实践的科学指向。列宁曾指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种革命,在取得胜利以后就可万事大吉,安享清福。”[10]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承者,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是其最高理想,不惧牺牲的革命先辈是其学习榜样,永不懈怠的共产党人风范是其精神路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的发展成就,为青年成长、学习、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沛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青年可以空谈冥想、不再奋斗,更不意味着当代青年已经可以娱乐至上、肆意挥霍。当代中国人民所投身的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需要新时代中国青年和中国人民一起直面历史交给我们的挑战和问题。革命的形态和内容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革命的目标和初心却是始终如一的,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以砥砺奋斗的勇气,通过学习不断“练就过硬本领”,最终为实现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而做出应有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一对逻辑关系,“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一方面要“志存高远”,另一方面又要“脚踏实地”。总之,只有理想坚定的实干者,才能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11]70。

第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而言,“热爱伟大祖国”“锤炼品德修为”“担当时代责任”是奋斗的价值旨归。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个人主义是其自由观、历史观和权利观的基础。近年来,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我国的青年群体中也出现了个人主义的倾向,其中不仅包括“巨婴”为代表的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行为,还包括割裂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当下与历史之间有机联系的观点。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501。不论在任何政治制度和历史条件下,青年的成长需要依靠国家、社会、家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条件,青年能否有伟大的作为又需要紧紧依靠历史提供给他们的契机和要求。完全只顾及个人好恶、利益和偏见的习惯,不仅无助于青年和其他社会成员保持良性的互动,而且会助推脱离现实乃至有害公共利益的价值观。因此,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从三个方向牢牢把握奋斗的价值旨归。一是“热爱伟大祖国”——要以中国人民这个大集体作为奋斗的落脚点,把自己视为人民群众中充满活力的一员,为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充分发挥创造力。二是“担当时代责任”——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作为出发点,把个人的学习、发展与中国的发展机遇期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印证自己的价值。三是要“锤炼品德修为”——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德才兼备视为检验远大理想和过硬本领的标准。总之,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13]

二、 新时代中国青年历史使命的生成逻辑

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其使命。这一应然的实践指向和价值旨归是具有历史客观性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同历史阶段的根本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14]。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青年,如李大钊,不得不拾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求自由、求独立、求生存是这一时期青年历史使命的逻辑起点。正如中学时期的李大钊所说:“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15]相比之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最新样态——与资本主义或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相区别,又代表着近代至今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与前工业时代的中国相区别。故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有别于近代中国青年和当代其他国家的青年,是现阶段人类文明自我革新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的生成具有鲜明的、深刻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发展逻辑,体现了鲜明的传承性与时代性。

(一) 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时代主题”同频共振的历史图景

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历史使命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及“青年历史使命”这一论语,但从马克思自身实践以及散见于其著作中的思想来看,马克思鲜明地揭示了青年的时代定位与重要价值。首先,马克思在自身的青少年时代便形成了关于青年使命追求的思想。他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12]7“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经常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12]7在这里,马克思认为青年在确定自身目标时,要将人类幸福与自身完美相结合,这从一般性意义上揭示了青年个人价值与时代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提出,“工人阶级中比较先进的那部分人则完全懂得,他们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16]。在这里,马克思强调了青年群体在社会中(革命中)的巨大作用,是中国共产党赋予青年为民族和时代而奋斗的思想根据。

从诞生之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将青年视作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与主体力量。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各个历史阶段都紧紧依靠青年力量,赢得青年支持,凝聚青年智慧,调动青年投身国家与民族的主要事业当中。在抗日战争时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发挥广大青年的力量,毛泽东曾强调“现在的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新阶段,……青年们在这个阶段里,是负担了重大的责任的”[17]576。“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18]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成为时代主题,毛泽东对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非常重视:“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这样。”[17]215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以快速发展经济建设。邓小平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培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并将青年群体视作未来发展科学技术的主力,“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19]。在改革开放新阶段,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历史主题,江泽民与胡锦涛立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现实,进一步强调青年群体对于国家与社会的重大意义。江泽民指出:“一大批青年人才的迅速成长,是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希望所在。”[20]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暴露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胡锦涛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强调青年在社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青年从来都是开社会风气之先的力量,应该为开创社会新风发挥积极作用”[21]“青年是整个社会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创新的希望所在”[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基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立足党情、国情、世情,响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面党和国家重大理论难题与现实困境,推进党政军民学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稳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四梁八柱”,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与时代主题同频共振的优良传统,高度概况了中国青年的时代特征以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与作用:“实践充分证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9]。

“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同频共振的历史图景,深刻地表明将青年工作与时代主题紧密结合是党工作的优良传统,彰显了中国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展望未来,中国青年也必将是“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开拓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1]11

(二) 实践逻辑:“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融相通的现实境遇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始终在同一历史主题中同频共振;从现实实践看,新时代中国青年所肩负的“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与青年个人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抱负的“个人梦”亦表征出相融相通的逻辑理路。

首先,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个人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时空上高度契合。国家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将青年的年龄界定在14—35周岁,也就是当前少部分80后与大部分90后、00后。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恰好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逐渐走上岗位并逐渐成长为各行各业领导力量的过程。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将在“国家黄金时期”与“青年黄金时期”的高度结合中逐步实现:“从国家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中国先后站起来、富起来,正在进入强起来的黄金时代,从人的生命周期来看,当今青年的人生黄金时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高度吻合,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这就意味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进程中,“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23]17。进一步讲,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更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后备军。

其次,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生价值。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与社会是相互创造、相互生成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社会是个体的集合,社会发展变化离不开个体的实践活动,社会中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是进步的前提与动力。另一方面,社会中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不可能超越或者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如果使这个我脱离他的全部经验生活关系,脱离他的活动,脱离他的生存条件,脱离作为他的基础世界,脱离他自己的肉体,那么他当然就不会有其他职责和其他使命”[24]106。失去了社会梦想的平台,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就失去了基础与条件,也只有将个人梦想融入社会梦想当中,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社会理想,也是一代代青年群体“个人梦想”的终极归宿。当前,我国处于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新时代中国青年建功立业,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有了更契合的时空条件,有了空前广阔的舞台。回顾历史,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不断传承使命、接力梦想,开辟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辉道路。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三) 发展逻辑: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既是历史与现实赋予的,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致力于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接班人”具体涵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具体内涵便是将新时代中国青年培育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一,将青年培育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历史证明,社会的巨大进步往往是由先进青年发起并带领人民完成的,青年领导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历史进步的主体因素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在变革历史的过程中,人民群众中的领导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马克思曾指出:“相信现代的命运不取决于畏惧斗争的瞻前顾后,不取决于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而取决于年轻人崇高奔放的激情。”[24]176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强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25]新时代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青年运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强烈认同,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是未来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创新局面的重要后备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应更加突显新时代中国青年“未来领导者”导向。

其二,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艰巨的任务,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人才、时代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换呈现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一方面,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基本改变了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局面。但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国家创新等不充分问题仍制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面向未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机遇空前巨大,需要应对的挑战也空前艰难,新时代主要矛盾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化解矛盾,使区域经济发展更均衡,使就业更充分、使医疗保障更健全、使教育体制更完善。展望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是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任的主力军。新时代中国青年出生在中华民族由富变强的大好时代,成长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历史阶段。相对于社会上其他年龄群体,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体验更加真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有香港学者专门调查了香港青年对“中国梦”的理解,调查结果显示追求一个民富国强、公平民主、保障人权、幸福快乐的中国是青年心目中较为一致的中国梦[26]。新时代中国青年更加关注与追求优美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教育以及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而这些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优化的事业。新时代中国青年所展现出来的时代特点更能够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让更多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挑大梁、扛重任是引导青年实现历史使命自觉的重要前提。

其三,我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呼唤引领时代发展的国际化青年人才、时代新人。全球化深入发展是21世纪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华民族是全球化坚定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华民族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而全面崛起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树立全球视野,增强参与全球人才竞争的本领,日益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重要维度。培育引领时代的国际化青年人才日益突显重大战略意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建立在互联网、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叩响人类的大门。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封闭式的复兴,而是不断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人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政党,自诞生起,就将“实现全人类解放”作为最终目标。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都始终不忘思考如何为“人类事业”做出贡献。因此,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体现为国际化青年人才培育的两个坚定方向,就是既能够引领新技术革命的培育,又能够为“人类事业”贡献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9]

三、 新时代中国青年践行历史使命的基本遵循

历史使命并不是一个抽象口号或精神方向,而是科学遵从历史客观规律、努力创造客观条件、积极转化发展矛盾的实践品质。每一个时代的青年,如果不想成为在嬉娱中消磨人生的庸碌之辈,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本领。为了提高这一本领,首先应该学会把握历史使命的基本要素和科学方法。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2]544新时代中国青年所拥有的基本历史环境,一方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有志青年辛勤付出创造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生产力、技术、环境、机遇和挑战。既不应该洋洋自得,以为到了新时代就不需要再艰苦奋斗了,也不应该妄自菲薄,觉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应该实事求是地认真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和科学知识,以“钉钉子”的精神不断创造当代中国发展活力。正如李大钊对少年中国学会的青年成员提出的要求,必须“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27]。因此,新时代中国青年紧跟时代步伐,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基本的价值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将青年成长成才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视域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内蕴丰富,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践行历史使命的基本遵循,可系统地总结为“十二字箴言”:爱国、立志、勤学、修德、创新、笃实。

一是爱国。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也是新时代中国践行历史使命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9]其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其二,树立民族自信。新时代中国青年作为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要维护民族尊严,作中华文化的积极弘扬者,传承者、践行者。其三,要甘于奉献。不能把爱国主义仅仅当成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切切实实将爱国行、强国志、报国心履行到实际行动中与精诚的奉献中,要将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扎根中国大地,深入基层锻炼,在新时代广阔的舞台上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智慧与力量。

二是立志。立志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接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第一步。要立做大事之志。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立志做大事就是要扛起新时代的责任,争做“时代先锋”的角色,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奋进者、奉献者。要立坚定恒久之志。“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当代青年要在新时代的风雨中接力民族复兴大业,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新时代中国青年最基本的理想信念便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要立扎根中国大地之志。坚定恒久之志需要扎实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28]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将个人志向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这种“融入”的前提与基础是对科学理论、基本国情、历史规律的真切认同与深刻理解。首先要真切认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所创造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次,要深刻理解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再次,要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走向。

三是勤学。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勤学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践行历史使命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的学识基础厚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29]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我国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国际大变局和国内大变革相互激荡,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必然会迎遇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挑战,这就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强化同这些挑战斗争的本领,而强化斗争本领关键在于勤学求知。首先,要通过勤学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技能。其次,要通过勤学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次,要将所学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在社会实践中升华所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2]。

四是修德。德才兼备才能担当时代大任,修德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践行历史使命需要具备的根本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要引导家长改变重知轻德的倾向”[30]。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修好德?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31],“作为一个大学生,最起码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31]这两段论述可谓高屋建瓴,底蕴深厚,品味之,受用无穷。其蕴含的正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才路径。“对自己负责”是“修身”的必然要求,“对亲人负责”是“齐家”的必然要求,“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负责”是“平天下”的必然要求。当代青年要树立和实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目标,必须从自我的修德开始。

五是创新。创新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之首要,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践行历史使命的重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1]51当代青年是基本接受过良好教育,学习过先进文化知识,思维活跃、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一代,是新时代社会创新的主力军。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不断激发活力,紧扣时代脉搏,不被时代淘汰。只有具备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态度,才能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首先,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2]勇于创新就是要敢试敢为,突破自我、突破常规、突破权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其次,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创新、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因此,需要具备不断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的毅力;要在创新中坚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创新的能力;要将自身的专业特长融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之中,与时俱进地创新,久久为攻,攻克难题,创造成绩。

六是笃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笃实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践行历史使命的关键品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充满艰难险阻,青年个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系列挫折,这就特别需要新时代中国青年以笃实的作风去攻克一个个人生与时代的挑战。首先,要日积月累,扎实地练就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28]。过硬本领不是一天练成的,要从一件件小事,一项项具体任务做起。练就过硬本领也要坚持“目标导向”,即要明确所在的领域、所在行业的最高水准,并以接近甚至超越最高水准为目标。其次,要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这就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始终保有奋斗的激情与干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28]。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历史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只留清气满乾坤”
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