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应在“深”上下功夫

2020-01-0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科技

黄 迪

(中国水运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14)

进入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媒体融合步伐不断加快,融合成效不断显现。作为我国期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顺应大势[1]、顺势而为,在与传统出版的共存发展中,从“融合”走向“深融”,实现了从单一纸质出版向多媒体融合的复合出版转变。

行业科技期刊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和属性,如何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运用到数字融合出版中,实现“深融”,推进行业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需要探索创新的课题。

一、我国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概况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国家科技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和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期刊种类数量不断增长,学术水平稳步提升,品牌特色逐渐鲜明,在引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建设国家文明以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科技期刊大国。

1.我国科技期刊总量

据权威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5 052种。其中,从学科分布来看,基础科学类期刊(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等)计1 559种,占总数的30.86%;应用技术类期刊(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等) 计2 297种,占总数的45.47%;医药卫生类期刊1 196种,占总数的23.67%。就湖北省而言,科技期刊数量目前207种,数量居全国第四位、中部第一位。

2.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的四个特点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受众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传媒形态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和适应。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2],媒介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形态,科技期刊融合出版与大众传媒融合发展有所不同,呈现其独有特点。

一是通过平台传播提高了科技论文的传播效率。不容置疑,科技期刊的数据库和网站具有与生俱来的、让读者认同的公信力;微信等平台的实时交流互动性,让沟通更加便捷,加上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表现方式,使传播更丰富、更高效。

二是通过数字出版提高了阅读效率。通过网络或移动终端,不仅给编辑出版和传播流程带来了便利,也给读者或用户的论文检索、获取、阅读、分析和加工等带来了便利。

三是通过内容碎片化提高了期刊内容获取效率。融合出版下的期刊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改为内容碎片化,便于读者或用户快速搜索获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需要全文阅读获取。与此同时,也为期刊数据库信息专业化挖掘和二次加工运用提供了便利,为期刊成为信息服务商带来了广阔空间。

四是通过融合技术提高了期刊内容的科普化。将科技论文的最新成果通过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以大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展现出来,将专业化延伸为大众化、科普化,进一步提高了传播效果。

3.我国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的三个阶段

从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来看,融合出版也只是近20年的事情,先后经历了期刊数字化、刊网聚合和刊网初融三个阶段。

自新世纪开始,由于互联网和信息传播技术逐步运用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科技期刊业开始积极适应新变化,倡导转型发展,在编辑技术、编辑方式甚至编辑理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网络版、网络编排积极涌现,科技期刊开始向数字化转型,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在助推期刊网络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10年,学术界提出了“刊网融合”概念,但多数科技期刊仍只是把纸刊内容叠加到网上,形象的称之为物理堆积。2014年国家出台系列媒体融合发展指导意见,顺应融合大势,科技期刊刊网初步融合,微信公众号、数据库等与纸刊各取其长,融合出版效果初步显现,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行业科技期刊融合出版面临的挑战

行业科技期刊植根于行业,既具备科技期刊的基本属性,又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在新时代行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加快深度融合,推进融合出版尤显必要。

1.行业科技期刊发展简况

行业科技期刊与行业发展密不可分,是行业理念的传播者、改革发展的记录者、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聚焦难点、剖析热点、直面焦点,为行业改革发展服务,是行业科技期刊的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行业科技期刊发展较快,基本覆盖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也都有了指导自身行业发展的科技期刊。具体从学科分布来看,应用技术类占有较大比重;从出版地域来看,以北京和中东部省会城市居多;从出版周期和文种来看,双月刊、月刊、汉文占绝大多数;从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来看,主要是国家部委、省(市、区)厅委局、行业协会以及科研院所等。

不容置疑,行业科技期刊肩负着行业科教兴国的重任和建设创新型行业的使命,在倡导科学发展理念、解读政策法规、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实现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科技期刊特别是医药、环保、交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科技期刊,主动发声、引导舆论,提升话语权,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高质量引领行业乃至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受到了公众认可和肯定。

2. 行业科技期刊加快融合出版的必要性

加快融合出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作为倡导创新、传播创新的重要载体,行业科技期刊要进一步顺势而谋、顺势而为,发挥自身优势,助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新时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融合出版是行业创新的客观需要。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行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又为行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课题。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风口和重要载体,行业科技期刊既要顺应不断深化的行业改革趋势,在变革中找准自身的生存坐标和发展定位,又要围绕行业中心大局,紧扣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把握行业创新的主题主线主攻方向,以期刊的传播力影响力来推动行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以《中国水运》杂志为例,该杂志创刊于1979年,为交通运输部主管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创刊40年来,杂志不断适应行业改革发展新形势,着力在解读国家政策法规、宣传行业改革发展、推介科技创新成果、传播行业精神文化等方面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受到了交通运输部党组的充分肯定和行业读者用户的广泛好评。

加快融合出版是行业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新的传播方式、表达方式不断涌现,全媒体加速扩张,导致现有的信息传播环境和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纸质媒体包括科技期刊在传播速度、传播渠道方面受到强烈冲击。媒体融合虽然不断推进,但新媒体盈利模式尚未成熟,持续投入困难加大。与此同时,随着行业改革的全面深入,行业固有格局逐步打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或基本确立,行业科技期刊也不例外。伴随改革、调整、整合、兼并、重组等,行业科技期刊的主管、主办、出版单位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体制机制的深度改革调整中,科技期刊面临着办刊经费短缺、办刊人员身份难以确定、薪酬待遇保障不足甚至涉及生存发展的诸多问题。因此,全力办好期刊,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是行业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3.融合出版应避免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把网络版等同于融合出版。有的行业科技期刊创办了网络版、有了微信公众号,就认为实现了融合出版,在媒体融合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这一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对媒体融合发展缺乏足够的认知,缺乏对市场变化、理念变迁、技术进步的及时反应和跟进。

误区二:实现了融合出版就实现了新商业思维。行业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的目的在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精心构建新商业思维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模式,并将新商业思维贯穿于各个方面,实现内容制作模式、信息传播模式、商业赢利模式等的创新,而融合出版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误区三:融合出版可使行业科技期刊痼疾自愈。很多传统媒体的痼疾在于管理体制僵化、市场意识淡薄、信息传播观念陈旧,以及长期在行业和系统“呵护”状态下竞争冲动和竞争能力的缺失。那种以为介入了融合出版,就能解决行业科技期刊自身痼疾的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

三、行业科技期刊的“深融”之路

媒体融合已成为当今媒体发展大势,尽管有的媒体融合了,并没有实现巨变、取得预期目标,但如果没有融合,科技期刊的确难以长足发展。近年来,行业科技期刊尽管在融合出版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离“深融”还有距离,站在新时代初心使命、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行业科技期刊应着力从以下方面下功夫。

1.提升站位,践行行业科技引领力

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外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内积极推进新发展,以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持续影响,行业科技期刊既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恪守弘扬主旋律、推进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又要践行引导行业、引领发展的使命追求,利用好、发挥好融合出版的新平台、新渠道,以世界眼光、时代视野、社会关注来思考行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智慧和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引领行业科技发展上下功夫。

2.内容为王,筑牢融合出版学术力

内容是科技期刊的灵魂,同样也是融合出版的灵魂。不论是纸质期刊,还是网络版、微信公众号等,都要以内容为王,在内容上下功夫。为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国科协推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作为行业科技期刊,应抓住中央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有利契机,创新办刊理念,对标对表国家对行业发展的新规划、新要求,围绕行业中心大局,聚焦热点难点焦点,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前沿理念,策划专栏,设置话题,或约请高层领导、行业院士、知名专家等为期刊撰稿,或专访推出新观点新见解,及时推出行业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以高质量的内容提升期刊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与此同时,社会效益是科技期刊的首要目标,公信力是行业科技期刊的立刊之本。近年来,学术不端、论文造假、伪科学、假专利等风潮四起,作为行业发布权威载体和主流平台,行业科技期刊要恪守职业道德、坚守底线红线,不为蝇头小利所惑,加强编辑出版队伍建设,守正为本,敢于亮剑,永葆行业科技期刊学术公信力。

3.科技运用,扩大融合出版传播力

作为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行业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科技新成果新手段,创新电子期刊阅读发行,将线上阅读与线下研讨相结合、纸质传播与网络传播相促进,加快期刊论文成果的快速传播和有效转化。打造融媒矩阵,提升主流价值,打破部门间壁垒,抓好“中央厨房”,实现平台融合。坚持移动优先,深入挖掘期刊资源,引进云计算、5G、VR虚拟现实等技术,强化内容数据化、图表化、可视化呈现,关注碎片化、数字化、观点阅读、标题阅读、引文阅读、单篇阅读的文献阅读等需求,增强期刊的可读性、网络的可观性、视频的可视性,不断提高读者或用户的阅读体验。强化用户服务意识,努力实现媒体信息传播一站式生产、全媒体发布、智能化分析和精准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提升渠道价值,延伸产业链。根据需要推出行业科技微视频、网络电视、多媒体直播等。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了解用户需求,增强传播精准度,全力提升行业科技期刊的传播力。

4.倡导创新,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力

权威性、话语权、影响力是行业科技期刊的生命所在。行业科技期刊要在创新理念思维上下功夫,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动脑筋。通过策划举办高质量论坛活动,开展主题研讨调研,开展行业杰出人物、最美系列评选,举办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发布行业发展指数,参与行业公益活动等等,全方位、多渠道扩大期刊行业在社会的品牌影响力。作为政府及行业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中国水运》杂志聚焦行业前沿,每年出版文献量10 000多篇,刊发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课题论文近百篇,发挥了行业高水平学术平台作用、意识形态主阵地作用和行业智库作用。

5.人才为要,打造融合发展软实力

媒体融合的关键在于人才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3]行业科技期刊首先要严把进人关和用人关,从源头上提高队伍素质,还要着力培养引进人才,着力建好一支统一的采编、整合、发布、运营的队伍,同时,这支队伍还需要具有移动互联网思维方式、懂数字开发、懂产品设计、懂用户体验、懂互动交互的“互联网基因”人才,能够熟练运用内容创意、产品创意、视觉创意、技术创意的复合创意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融合出版在单纯“物理捆绑”的基础上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不断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风云激荡的思想大潮中[4],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标准,实现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科技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