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素质培养的几点体会

2020-01-08胡旭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投稿论文

胡旭东,刘 媛

(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络与信息中心 《人民长江》《水利水电快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10)

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1]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5 020种,期刊出版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帮助作者撰写主题明确、实用性强的优秀学术论文,为期刊刊出有价值的、令读者满意的论文,提高刊物的影响力,是每一名编辑的基本工作职责,也是一种社会责任[2]。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专业知识当然不可或缺,但在吸引稿件、论文的初审及外审工作中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笔者结合近年工作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一、吸引投稿

目前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近万种,涉及到笔者本人所在的水利行业的科技期刊约80种[3],而写文章的作者相对来说总数是比较固定的。怎样尽量避免作者群流失,尽量收到更多作者的投稿,这里面其实大有可为。最关键是要彻底了解读者的需求,也即消费者需求,这是任何行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科技期刊行业概莫能外。

1.投稿快速录用并发表

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需要经过多个环节,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初审和外审。而这两个环节的时间进度其实都是可以控制的,相对来说外审时间偏长,还可以“某种理由”推脱,而初审时间过长一般就会慢慢使作者流失,因为在作者看来:你们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初审文章(这是他们的印象,其实我们还有一些其他工作),难道一篇五六千字的文章需要慢慢看一个月?外审时间过长其实只有一个原因:外审专家偏少。学术界普遍认为,如果想对一篇学术论文做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评述,一般不少于半小时,最好是1小时,这还不包括撰写相关意见,系统操作等[4,5]。如果外审专家比较充裕,每个月审阅2~3篇稿件,这就不仅保证了时间进度,同时还能兼顾质量。这里要注意:外审专家不一定必须是大家、教授、权威,可能某些外审专家一年就帮我们审阅2-3篇稿件,只要他对相关行业较为了解,能提出令人信服的意见即可。记住:能否针对论文的不足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甚至是修改拔高建议,这是评判是否是科技期刊合格审稿专家的唯一标准?脱离这个,一味强调光环、权威,全是自欺欺人。

2.指出文章不足

对于作者的投稿,如果它写的较好,能迅速被录用当然很好,但是对于那些写的一般的怎么办呢?因为作者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将文章发表。此时,如果能在编辑部这里知道自己文章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得到切实可行的修改、补充建议是最好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的编辑和外审专家都能给出较为令人信服的拒绝理由或者修改建议[6,7]。在这里就涉及到编辑的初审业务水平和外审专家水平问题。外审专家本身的学术水平我们无法掌握,但我们有选择谁作为外审专家的权利,所以尽量发现并选择合适的人作为外审专家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另外,提高编辑初审水平的问题在此也不展开,后文单独说明。在本章节需要着重提出的是:给作者反馈的意见其实也是一个吸引或者驱逐我们“消费者”的过程,切忌以非常敷衍或者模糊不清的理由拒绝文章,典型的是“文章创新性不够”,这在编辑行业是一句非常常见,但是又非常没有水平的话。假如你是作者,对于这样的回复理由,你能得到什么有效信息?你知道自己文章到底哪个地方有缺陷么?对于敷衍或者模糊不清的拒稿理由,作者本人撤稿不说,还会认为该期刊的编辑和专家水平都不高,期刊也就不怎么样,会引发周边的潜在作者也不向期刊投稿,这种连锁反应才是更要命的;相反地,如果作者能得到较为认真、合理的答复,他可能对期刊的水平高看一眼,会推荐潜在作者投稿,甚至更多作者知道该期刊的审查水平较高,即使在这里无法录用,也可以学习良多,有助于增加投稿量。总而言之,办杂志,尤其在水平不是很高的阶段,争取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是非常关键的。

二、初审基本评判

论文初审是科技期刊编辑最基础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编辑的初审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期刊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9],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编辑在初审论文阶段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点。

1.论文撰写的必要性

我们编辑在初审论文过程中,一定要深挖论文撰写的必要性,因为这一必要性实际上已经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最低水平(木桶理论)。这里要讲的是:通过阅读作者论文的前言或者研究背景部分,再结合自己在稿件处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并充分利用好我们手中的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等)[10,11],多管齐下,对该论文选题研究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初审文章时会发现作者调研了大量文献,列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指出前人研究的不足,然后他准备开始研究等。此时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前人做了如此多的研究,为何作者还要再次研究,他的研究有何特殊之处,这一特殊之处是否会产生实际价值还是仅仅体现出与他人的不同。对于作者指出的前人研究不足,不能完全跟着作者的节奏走,要做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需要通过自身日常的积累记载以及数据库比对得出比较客观公正的结果。

2.高度重视文献的调研

只有在充分的文献调研后,作者本人才会知道自身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或者不足之处,也才弄得清楚自己现在想开展的研究是否存在价值。除此之外,在论文的结果分析阶段,文献的调研依旧必不可少,只有将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自身成果进行客观比较,才能判断研究价值或者体现自身研究的优越性。编辑在论文初审阶段,对于文献的调研部分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研的文献量是否丰富,《2018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显示:2017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篇均引文数为20.3条/篇[12]。当然有些学科领域的研究可能并不充分,但是也不至于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只有3~5篇,这并不符合基本的科学规律。(2)对文献内容有无简要分析,引用位置是否恰当,同论文本身是否关联密切。如果作者对文献没有充分的研读,是很难对其总体内容精确把握,简要分析,并在论文撰写时引用到恰如其分的位置。(3)注意文献来源。一般情况下,参阅的文献应该具备来源多样、时间不宜太过久远、中英文混杂、层次恰当等特点。

3.注重细节处理

编辑在论文初审阶段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细节:(1)基本的图、表信息是否标准准确,科技论文一般资料数据分析较多,相应的图表也较多,而且图表处理相对文字表述来说需花费更多的精力,一般情况下图表制作较为精良的论文在文字表述上的逻辑会较为连贯,给后期外审阅读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对于表格内容自明性较差,图件使用复制粘贴或者截屏的论文,在初审阶段就要对其内容更为严格细致的把控。(2)注意观察图表中数据和线条的变化规律和正文中文字描述是否吻合,因为数据如果较多的话,在制表绘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别点位的错误,此时只有与正文比对才会发现。(3)注意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GB /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于2015 年5 月15 日发布[13],2015 年12 月1 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内容并不繁琐,稍花时间基本就可以将常见文献的著录格式弄清楚。如果这都不能很好完成,那么对作者的科研态度是要打个问号的。(4)基本的论文信息:姓名、单位、基金、作者介绍等是否符合投稿须知的基本要求。这些内容基本只需要作者提前阅读投稿须知、浏览几篇论文模板就能在提交论文时很容易地完成,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依旧发现部分论文作者完全是信马由缰,自行其是,这是对期刊社基本规定的完全不尊重,那么它相应的治学态度也值得怀疑。

三、外审深度评议

进行外审的目的是对稿件作准确评价,避免错误,以提高论文质量。外审者的主要任务不是文字方面的修改或是细枝末节问题的解决,而是重点解决送审单位审稿者无法判断、解决的相关专业问题。个人觉得编辑在处理论文外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加强外审专家队伍的建设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作者知道自己论文的审稿结果,那么不仅在初审阶段编辑部要缩短时间,在相应的外审阶段也需要压缩周期。这就很有必要发掘更多的专业人士进入我们各自的审稿队伍。在此要破除“唯名气、唯职称、唯学历”的枷锁,并不是只有院士、教授、博士才能成为外审专家。要以“是否对本文研究内容较为熟悉并有深入研究”为标准,选择最为合适的专家。在此要高度关注作者论文的文献资料,可以从文献中发现更多较为合适的专家;除此之外,还可以依赖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类似论文发现哪些学者适合审理某篇论文。根据个人经验,一般情况下以单位名义邀请某位学者做审稿专家还是较为容易成功的,实在不行还可以请杂志主编亲自邀约,成功率较高。尽可能每一个小专业的每一个研究方向都储备多名审稿人,这样的目的是错峰审稿,不能给外审专家更多的负担(一般建议一个月内给同一外审专家的审稿数量不超过2篇),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外审周期,同时审稿专家给出的意见相对来说也较为详实。

2.要做好外审专家和作者之间的信息传递

论文审稿结束以后,编辑首先不要急于将审稿意见直接复制粘贴反馈给作者,在此之前编辑一定要结合论文,将审稿意见尽可能的吃透,剔除掉一些可能不合适的意见(当然这对编辑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结合各类期刊自身独有的修改条例,将总的意见一次性反馈给作者。同时作者修改结束后,一定要仔细核对(尤其是对于外审要求修改后复审的论文),此时我们会遇到一种情况是,作者可能对外审相关修改意见并不认可,有自身独特的想法,一定要慎重核实,多方求证比对,并与外审专家及时沟通,以取得圆满的结果。

3.善于通过外审专家扩大稿源

首先,外审专家一般均是在我们所关注的某一学科或者研究方向上颇有建树的学者,他本人工作生活的圈子也大多聚焦了一批类似学科的学者、师生、朋友,我们可以通过借助外审专家的影响力,扩大各自期刊的传播广度,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作者投稿;其次,我们在与外审专家的沟通过程中,可以了解他所研究领域更多的资讯信息,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按图索骥,主动出击,找到更多潜在作者,并主动向他们展开宣传,吸引投稿;最后,我们还可以结合外审专家参与的科研课题和基金项目,主动的联系外审专家或者他的研究团队成员,定向向他们约稿。

四、结语

影响期刊良性发展的因素较多,但优秀的稿源、快捷合理的期刊内部初审以及实时而令人信服的外审环节是最为关键的,笔者所在编辑部自2016年在这几个方面果断采取措施后,符合影响因子从0.354上升到2019年的0.757,三年增长率超过138%,效果是极为显著的。本文笔者结合多年论文处理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在吸引投稿、初审基本评判、外审深度评议等方面的一些想法与建议。当然,我们作为学术期刊编辑,也要不断学习、勤于探索,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力争与作者、外审专家一道共同为我们国家科技文化的传播提供优质素材。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投稿论文
投稿要求
投稿选登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欢迎投稿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