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论文编辑加工中应该注意的原则性问题

2020-01-08杜承宸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改动不端科技期刊

李 庚,杜承宸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1)

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加工应该做什么,如何进行编辑加工,怎样提高编辑加工的效率[1]等的研究已有很多。编辑加工除了要做到表达准确、表意清楚、简洁精炼之外,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基于最新国家标准、法规,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提出几条科技期刊编辑加工中应该注意的原则性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严防学术不端

根据《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学术不端的对象包括作者、审稿专家、编辑,本文只讨论编辑加工时应该注意的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

1.加工前先查重,防止剽窃、重复发表

虽然大部分期刊会在收稿的时候进行重复率检查,不合格的一般都已退稿处理。但收稿到编辑加工有一段时间差,所以编辑在加工稿件之前最好再次查重,以防止出现剽窃和重复发表的情况。如果是重复发表或者论文整体剽窃,应该立即退稿,必要时通报作者所属单位。如果是部分观点、数据、研究方法、文字表述剽窃,要视情况而定——重复的内容不是文章的核心,且占比不高,要作者将引用的文献进行标注即可;重复的内容是文章的核心,可直接退稿。

2.仔细检查修回稿

有的编辑部在稿件未录用前没有严格要求作者修改格式;有的稿件在初审、外审阶段有一些小瑕疵,但没有被指出。如果编辑同时加工数篇稿件,可以选择将问题多,自己又不好改的文章再次退修,以节省编辑加工的时间。有时作者在稿件录用后会借口对文章进行了小修,给编辑发来最新的修改稿。对于这些再次修回稿,一定要注意两个地方是否改变:作者人数、排序及单位;文章的核心数据、观点或结论。

理论上,作者顺序在投稿时就应该确定好,后期不允许改动,以防出现人情挂名、买卖论文之类的问题。很多作者认为论文是自己写的,想要挂谁的名可以随时修改,其实是不正确的。根据《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论文作者必须是对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按照贡献大小对作者进行排序,同时不得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将其列入作者名单。所以,编辑最好是要作者提供一份作者贡献声明,并所有人手写签字。对于修回稿中偷偷修改作者的情况,应该告知作者不得修改。如有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论文第一作者需要向编辑部提交书面变更申请,陈述理由,并由所有署名作者签字同意。理由充分合理的,编辑部商讨之后可以修改,但以后不允许再次变更;理由不合适的,编辑部应义正辞严地拒绝。作者单位的修改同样应该慎之又慎,特别是第一作者要求修改第一单位时。一般来说,只有两种情况可以修改作者单位:(1)原单位改名、倒闭或者重组;(2)作者原稿中标注数个单位,想将某非第一单位调整为第一,这时必须保证新第一单位给论文提供的帮助、资源大于等于原第一单位,同时,必须原第一单位出具书面同意证明之类的材料。

有的作者会在修回稿中改动原稿中的数据,如果改动的地方属于前期笔误或者是补的实验数据,且不影响文章结论,那么编辑在仔细审核后可以更新。如果改动的数据涉及文章核心内容、计算结果,甚至对文章结论都产生了影响,那么需要与作者进行沟通,或者请教编委修改是否恰当,必要时需要对文章进行重新外审。如果作者在返修稿中直接改变了原稿结论或观点,那么必须对文章进行重新外审。

编辑最好要求作者以修订格式对稿件进行修改,以便能直观地看到作者改动了哪些地方。

3.警惕伪造、篡改等行为

伪造数据、图片、研究方法、结论的科技论文一般很少,也非常难以识别,此处不详细讨论。因为实验结果不够理想,害怕被拒稿,而篡改实验数据的行为倒是偶有发生,编辑加工时应该警惕。篡改数据虽然很难发现,但有时也会露出蛛丝马迹。比如图、表中的数据和正文中不一致、前后文数据不一致,这是因为作者在改动数据时没有首尾兼顾,所以顾此失彼。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编辑要先对照原稿和退修说明,如果原稿中数据是一致的,且退修说明没有解释数据为何改变,或者原稿中数据就不一致,那么大概率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篡改了数据;如果退修说明中写明了对数据进行改动,那么就是作者改动时不仔细,进行全文统一修改。如果怀疑数据不真实,最好要作者提供原始数据单、原始电子记录等证据。一旦证实了篡改数据的学术不端行为,应该退稿,必要时进行更严肃的处理。

伪造基金项目属于比较常见也容易发现的学术不端问题,特别是对于某些质量一般的稿件。这些作者认为添加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基金可以给自己的稿件增加分量,以求提高被录用的概率。一般来说,大项目和常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都可以很容易查到项目负责人,如果作者和项目负责人不在一个单位,论文作者中也没有出现项目负责人,那么该项目很可能是作者随意添加的。甚至有的作者会虚构一个大项目的编号企图掩人耳目,一旦编辑认真核实,立马就会发现破绽。伪造基金项目看似是小问题,且与论文内容无关,但也属于学术不端,编辑应作退稿处理。

二、警惕政治性、保密性问题

政治性问题在社科类期刊中较多,属于老生常谈,科技期刊碰到的较少,主要出现在地名描述及图片中。虽然出现不多,但科技期刊编辑也应时刻保持警惕性,凡是出现敏感地区、争议岛屿的称呼,一定要多查阅资料,按照最新国家要求书写;凡是涉及国界、省界等的地图,要么修掉所有界线,仅保留地形图或经纬度、地名以示意,要么就要求作者到国家自然资源部网站下载标准地图作为底图,重新绘制图片并送相关部门审理(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图审核工作的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图审核工作的监督管理)。《地图管理条例》对地图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讲解,编辑可以参照此条例对图片进行修改。

保密性问题涉及的内容太多,编辑很难掌握全部相关知识,但要对《保密法》有一定了解,至少要做到熟悉与自己期刊相关的保密性内容,对于涉密的地方坚决不能放过。如果编辑怀疑稿件内容涉密又实在难以找到相关资料,可以要作者提供由单位科技处、科研处等相应部门盖章的保密审查证明。

三、不漏改,不乱改

编辑加工时要尊重作者的原文,不能肆意修改稿件的写作风格,更不能改变稿件的学术观点[2]。要谨记编辑只是稿件的加工者,不是作者,编辑加工的目的是使文章表达更准确、表意更清晰、语言更简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修改文章。但同时,对于不确定的问题,编辑一定要多查阅文献,绝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出版后,一期杂志可能漏洞百出,贻笑大方。如果查不到相关资料,编辑应该请教同事或编委,必要时还需询问作者,不能因为怕丢面子而得过且过,对编辑加工敷衍了事。

四、棘手的问题先处理

编辑加工有时候会碰到比较棘手的文章,特别是作者第一次投科技期刊的情况。这样的文章一般冗长、语句不通、格式不对,即使多次退修效果也达不到差强人意的地步。编辑改这种文章的时候要有耐心,特别是对于比较耗时的工作,如大幅删减、修改图片、查实参考文献,一定不能留到一校的时候完成。这样做有几个原因:(1)一校的时候如果改动较大可能会影响版面;(2)鉴于目前科技期刊出版周期较长,从编辑加工到一校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作者可能已经毕业或者跳槽,原始数据和图片都丢失了,无法进行修改;(3)一校的时候花费大量时间查实参考文献可能会影响后面校次的进度,进而影响出版周期;(4)如果编辑部采取期责任编辑制而不是篇责任编辑制,一校的时候可能编辑会换人,新编辑对文章不熟悉,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处理文章的历史遗留问题。

五、结语

科技期刊论文编辑加工时必须遵守以上几个原则,如果修改的地方较多,应该使用修订格式,并将改后的文章发给作者核对。

猜你喜欢

改动不端科技期刊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关于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声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鸵鸟
咪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