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学习力培养研究
2020-01-08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孟治强姜平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孟治强 姜平
1 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及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突破了传统教学上的地域限制,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体量更大质量更高的学习资源。新时代高职教育在不断改变人们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学习力培养要求进一步突出,更加突出个性化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创新创造能力以及知识转化力。因此“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学习力培养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学习力的内涵
自从1965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佛睿斯特教授提出学习力这一概念之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学习力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一般来说学习力是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集合[1]。而当前时代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知识总量、知识质量以及知识增量[2],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力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
2.1 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就是学生的学习欲望,一般包括内在动力和外来压力两个方面。内在动力是学生为了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或是对未知的探索而形成,外来压力是由外部环境产生的压力促进学习所产生,两种元素共同作用,构成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互联网+”时代知识总量爆炸式增长,知识传播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能够影响高职院校学习动力的外部因素变得更加纷繁复杂。因此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外部压力和诱惑,是保持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
2.2 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持持久的意志,是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能力。学习毅力包含了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多方面因素,是学生学习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娱乐软件等应用占用了学生大量精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是学生成长成才必要条件。
2.3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的统称,是学习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观察力。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搜索和移动存储的便捷大大减轻了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需要,而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摸索出适合自身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成了学习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4 知识转化力
知识转化力是指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尤为重要[3]。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高职院校应该着力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成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
3 “互联网+”时代学习力的培养路径
3.1 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基础和保证。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AVR 等先进技术,构建多情景高仿真教学环境,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大量使用音视频、图片等媒体资源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提供丰富的教学背景和素材,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大数据技术及时采集分析学生学习的状况,动态调整教学策略,适度掌握任务的难度,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采用竞赛等方式开展教学,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3.2 善用网络平台,培养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的培养是提高学习力的必备条件,当今时代,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平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
首先,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学习进程、学习时间的利用等学习行为,通过使用平台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收集分析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设置阶梯性的练习和实训,使学生不断在“跳一跳摘桃子”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毅力;
第三,教师可以树立学习榜样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树立正面典型,激励学生向榜样同学学习,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将学习动机转化成学习毅力。
3.3 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核心,是学生个人不断成长的加速器,也是高职教育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成就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并非智力上的差距而是学习方法和认知思维上的差别。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使用移动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络平台培养学生养成我们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这样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善用网络搜索引擎等网络学习资源自主探究,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互联网络的发达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遇到问题直接在网络上照搬,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提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资料,但必须经过自己思维的加工才能得到答案,并指导学生如何快速的查询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第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当前社会无论是知识总量还是知识更新速度均大幅度增长,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势在必行。一是指导学生依托网络慕课、微课等网络资源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总量,作为终身学习的有效路径;二是指导学生通过加入不同的网络平台,开展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提高所学知识的质量;三是引导学生充分使用移动终端开展碎片化学习,提高学习速度和吸纳扩充知识的能力。
3.4 改进评价体系,提高学习转化力
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要落实在实际应用中,而改进评价体系是提高学习转化力的重要路径。目前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中期末成绩仍占主流,使得考前突击、集中复习阻碍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转化力的培养。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多元的评价方式。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到课率、实训实践完成情况等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等进行统筹分析;另一方面借助移动互联网教师可以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转化力。
4 结语
高职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互联网+”时代广大高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和网络平台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转化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迁,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