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陶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的情况调研
2020-01-08菏泽市定陶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孟祥东
菏泽市定陶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孟祥东
1 基本概况
菏泽市定陶区地处黄淮平原,位于鲁西南平原菏泽市中南部,总面积846 平方公里,辖仿山、张湾、马集、南王店、冉堌、黄店、孟海、半堤、杜堂9 个镇和天中、滨河2 个街道办事处、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定陶区是农业大县,总人口70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2 万人,耕地面积62000hm2,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9 年小麦种植面积49502hm2,年总产量360000 吨;玉米种植面积41749hm2,年总产量310000 吨。近年来,在省市农机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区的农机化工作以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整体工作思路,以推进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农机科技进步的实施载体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力量,越来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2 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2.1 落实强机惠农政策
(1)农机购置补贴。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严格程序,规范运作,做到了敞开补贴、随时申请随时办理和一次性办结,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含农机报废更新补贴)1146.458 万元,补贴机具823 台,受益农户579 户。作为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县,我们积极筹划部署,规范工作程序,实行“处理卡”制度,对补贴对象、报废条件、补贴标准等进行审查核实,通过现场监督和网络监控等方式,对机械的拆解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共完成报废机具152台,其中拖拉机7 台,联合收割机145 台;更新机具152 台,其中拖拉机70 台,联合收割机82 台。加快了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按照“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制定流程图,严格程序,规范运作,全面推行信息化监测,共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5.5 万亩,惠及11 个镇街、59 个行政村,受益农户达7095 户。(3)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019 年争取到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资金20 万元。项目实施中,紧紧围绕我区主推技术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了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花生生产机械化、高效机防等4 个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完成示范作业达1 万亩;培育农机科技示范主体40 个,培训农机技术人员达20 人次,为农机示范主体的技术指导提供了技术保障。
2.2 积极抓好农业生产机械化
一是抓示范推广。通过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大力推行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共推广大中型拖拉机215 台、小麦联合收割机63 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5 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30 台,免耕播种机95 台。二是抓关键环节。围绕全区机械化植保的薄弱环节,狠抓了高效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应用,举办植保无人机“飞防”现场演示会2 次,补助推广植保无人机27 台,完成无人机高效植保补助作业达1.2 万亩。三是抓关键农时。三夏三秋期间,全区共投入联合收割机2000 余台、播种机2500 余台进行作业,全区小麦联合机收率达到99.9%,玉米机播率达到100%,玉米机收率达到94.5%,小麦机播率达到100%。同时,大力推广了农作物秸秆离田还田机械化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秸秆禁烧工作。
2.3 切实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全区新增农机合作社4 个,总数达到75 个,示范性农机合作社达到14 个。围绕提高农机服务的供给水平,探索完善全程托管、保姆式、“互联网+ 农机”“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引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小麦“无人机”高效植保订单作业1.2 万亩。积极引导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开展跨区作业服务,发放跨区作业证280个。
3 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人、财、物长期得不到投入和补充,导致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条件十分简陋,推广工作相对滞后。
3.1 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由于财力有限,推广工作的经费有缺口,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实验、示范、推广等公益性服务的经费不足,从事技术指导服务和技术培训等必要的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机推广的公益性只能较难履行。
3.2 是专业人才匮乏,技术人员老龄化
基层推广工作环境艰苦,职工生活待遇低,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并且,缺乏新人才的引进,导致人员缺口大,供不应求,老龄化情况严重。
3.3 是推广体系建设相对弱后,服务功能弱化
75 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全区农机装备水平和装备结构进一步得到提高和优化,但是严重缺乏农机技术人员的指导服务和技术培训,无法有效研究探索先进栽培方式和耕作模式,农机装备的利用率有限,导致农机推广部门综合服务能力趋于弱化。
4 完善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4.1 着力抓好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基层农机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积极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农机作业主体参加相关业务能力培训、观摩和学习。二是建设长期稳定的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围绕我区主推技术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5 个长期稳定的农机科技示范基地,重点示范展示农机主推技术、关键技术和种植模式等。三是加强基层农机人员对每个示范主体上门指导服务。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把集成配套、简单易学的农机化生产技术传授给示范主体,把新型农机装备和绿色高效农机化技术推广到示范主体,提高示范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4.2 着力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努力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机具场库棚建设给予支持和投入,为群众建设农机合作社提供便利与帮助。切实提高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水平,提升农机合作社示范效果。二是围绕提高农机服务的供给水平,探索完善全程托管、保姆式、“互联网+ 农机”“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引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4.3 着力抓好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培训、推广应用
一是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思路,抓好重点机具的推广。大力推广大型复式联合作业机械、大马力新型动力机械、种肥同施播种机械、高效植保“无人机”、花生播种和收获机械。二是开展好农机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农机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打通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最后一公里”。三是全程跟踪服务。在农机推广过程中,坚持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农机推广工作质量和生产安全。
4.4 着力加强农机监督管理,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一是进一步抓好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农机监理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监理执法水平。二是继续开展好农机和交警联合执法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加大对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全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