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培养大学生提高“新工科”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研究进展

2020-01-08李慧勤赵微微任莉君窦树梅

山东化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工科新工科课程体系

李慧勤,赵微微,任莉君,窦树梅

(宝鸡文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自2016年新工科建设开启以来,各地方、各高校在结合自身教育特点的前提下,创新性的进行了各种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新工科建设的课程体系建设正在逐步的开展,就目前所进行的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总结探讨。

1 新工科背景下理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

在已经报道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可以看到涵盖了数学、计算机、网络软件、电子信息等多个专业。曹越秀[1]对高职高数和专业课程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高职高数和专业课程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韦茜妤[2]等进行了大数据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根据大数据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数据课程教学模式。陈劲松[3]和欧坤[4]分别对电子类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讨论。何钦铭[5]、姚琳[6]分别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认为新工科建设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应该充分利用慕课等网络资源,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王德志[7]提出了基于Python语言构建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研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验证课程体系的可行性。

2 工科专业体系建设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发展

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涵盖了从工科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到工科各专业课程等各个方向。

工程制图作为工科学习的基础,各个专业,各个学校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课程建设意见:比如,刘晓潺[8]对非机类制图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讨论,从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模式和增强任课教师工程素质三个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肖章[9]则对专业机械零件的测绘课程进行了讨论,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教学的方式对机械零件测绘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助力新工科建设。而李静[10]则提出了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的制图教学设计与实践特色教学模式。

各专业针对性的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改革:江帆[11]等结合新工科理念与机械专业教育的特点,给出了复合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及机械原理课程的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结合的实例、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例,为机械专业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思路。骆斌[12]等进行了软件类专业的教学建设的探索,多个方面讨论了新工科软件类专业所面临的新挑战,思考新工科软件类专业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于波[13]等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建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的制度、程序,并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吴光远[14]对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建设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探索适应于新工科发展的印刷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印刷行业。魏长赟[15]等对研究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思路及发展途径。蔡红霞[16]对智能制造专业进行了新工科课程体系的构建,强调数理基础,主张建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等新技术特色课程。桂 琼[17]等探讨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文章从新工科工程教育新理念;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产学研深度合作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陈政[18]对地方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结合“湖南2025智造”战略背景和湖南工学院向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实践,分析湖南地方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的特点,明确地方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提出加强对物联网专业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辛双宇[19]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应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胡玉城[20]提出了产教深度融合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意见,提出将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与教育资源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石晶[21]则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强调了实践基地以及校企合作建设方案。轻工业方面,宋东霞[22]进行了高职服装群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刘佟[23]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构建并实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3 文体体系建设的成果

在理工科建设的带动下,也对大学生基础教育及文体课程体系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赵宏[24]探讨了理工高校"新工科"背景下全英语人文通识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建议将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进行整合,提升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对理工高校全英语人文通识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初步构想。李南[25]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分析。冯震宇[26]对科学技术史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国内外发展动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在新形势下,建设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工科教育也尤其重要,比如:王兵[27]探讨了适合于矿业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张汝波[28]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讨论了民族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结合正在全面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张青敏[29]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建设与实践探索,以东北大学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及实践探索为例,阐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引发了高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对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30]。

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本质是新工科建设的核心,同时,注重创新与共享,强化创新意识,锻造创业精神,释放创造动能。再者,新工科建设要发展学科交叉与融合[31],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的需求。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关于课程体系的建设,为适应新时代对于工科人才的需求,也融入了很多交叉学科的建设意见,这些都将为新工科体系的开展建设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工科新工科课程体系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