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修课《中药制药发展史》的构建与实施

2020-01-08曹国琼张永萍

山东化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剂型制药中医药

曹国琼,徐 剑,刘 杰,郭 玲,刘 耀,程 纯,傅 建,张永萍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课和必修课的补充,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2]。读史明鉴,知古鉴今,读社会历史如此,读药学史目的仍然如此。目前,虽然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开设有《中国医学史》和《中国药学史》课程,但这两门课程主要是以年代和专著为主线讲述历代主流著作及医药学家对中医药的贡献,而对历代制药技术的发展少有讲解。这对于中医药学专业,特别是中药制剂专业的学生而言,不能不说是缺憾。中药制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技术是在中医药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在漫长的中医药发展进程中,中药制药的剂型、调剂技术、中国古代的炼丹技术、中国古代医药化学等技术理论,伴随着古今成方及剂型的演变而形成和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新的制剂技术发展都是基于传统制剂,因此,了解传统制剂的起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1 课程构建的目的意义

选修课授课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授课形式灵活多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修课的学习是学生获得学位的条件之一,学生通过选修不同的选修课可以提升素质,拓宽知识面。中医药是人类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制药发展史是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伴随着时代和科技不断发展。中药制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荒蛮时代,生产力条件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先民以不断试错的方式,逐步积累形成了各种剂型、制药技术、炮制技术;中国古代炼丹术、砷及砷化合物、没食子酸等医药化学工业的发展,为中药制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近代欧美及日本的医学化学工业对中药制药如何影响。讲解这些传统制剂起源和发展,医药化学工业的发展,用新的视角去解读历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中药传统制药及中国、欧美及日本的医药化学工业发展基本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学习不同时期医药学家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调动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发展的高度把握中药制药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 课程设置

本门课程无具体的教材,与必修课相比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与拓展性,灵活性和自由度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课程内容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和设计,既要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又要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通过提前与部分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对本课程制定切合实际的,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能力的教学大纲。本课程总学时36学时,计2学分,每周2学时,安排在第1~18教学周。课程由十大章组成:第一章为中药发展及传统剂型概述,介绍中医药的发展,历代主要药学著作,西药东来及传统剂型概述等;第二章为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讲解中药炮制方法的发展,《炮炙论》的时代地位及主要内容,历代炮制资料等;第三章为中药汤药剂型的起源与发展,讲解汤液传说,历代汤剂的种类等;第四章为中药成药与剂型的历史,介绍成药与剂型的起源,各时期成药与流派等;第五章为炼丹术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炼丹术的起源及发展,炼丹史上的葛洪,宋代及其后的丹方等;第六章为制药化学的起源与发展,讲解制药化学的起源及在无机制药化学和有机制药化学上的成就;第七章为中药古今药用度量衡之差异,讲解古人药用剂量、用水量、量药法等的考证;第八章为中国近、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讲解中国近、现代七个不同时期制药工业情况;第九章为欧美及日本医药化学工业对中药制药发展的影响;第十章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讲解环糊精包合、固体分散、微囊与微球、纳米乳与亚微乳等六种新技术。

3 课程的考核与评估

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促进学生重视学习的重要手段,可以防止学生选而不修[3]。《中药制药发展史》选修课作为提升学生能力,增强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更加注重平时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实际学习效果。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方式。为了确保学生们参与课程均能获得成绩,我们平时成绩由考勤(20%),回答问题(25%),参与讨论(25%),通过学习平台提前预习(30%),这几部分组成。期末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针对我们制药发展史的课程内容撰写一篇综述。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综述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为了不断完善本门课程,我们每学期进行一次课程评估。课程结束前一周,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课程内容,授课形式等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不断完善课程内容。

4 教学方式

好的教学方式是决定一门课程成败的关键,又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成效能否落实的主要因素。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结合适当板书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学环节中加入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选用参考书籍和教材包括:朱晟,《中药简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谢惠民,《中国药学史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张兆旺,《中药药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等。这些书籍主要是介绍中药制药发展历史和基础知识点,缺乏前沿性知识,所以我们还会精心挑选授课素材融入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筛选知识点构建并形成知识体系。由于部分章节主要讲述制药的历史发展,相对比较枯燥,所以我们经常以古代传说等导入相关教学内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平台的发展,为了适应需求,通过自己录制视频或在网络上寻找一些相关教学视频,将教学视频传到学习平台,每周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前先预习,课上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课程实施

《中药制药发展史》在教师团队的配备上,有多年来从事中药制剂研究和新药研发的教授,也有长期从事中药制药与开发的中青年技术骨干,不同年龄段教师配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避免了空谈理论而无实践。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各自讲授自己擅长的章节,对拓展学生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根据不同学期选修课程的学生的特点,调整授课计划,增加或删减内容,按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课堂内容。注意传统制药技术及医药化学工业传承与新技术新方法的结合,知识框架的构建与启发创新思维相结合。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上,教师对基本知识进行讲解,采用讲解制药发展史上的故事导入课程,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收集资料分小组进行讨论。对于一些对制药非常感谢兴趣的同学,还建议他们到实验室实习,跟随老师进行一些相关课题或实验研究,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制药技术等。教学对象主要为我校本科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对专业不作限制。实际选课情况良好,共81人选课,分为2个班级,学生主要来自药学院,有部分针灸推拿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和临床医学院的同学。

6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大学教育应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培养体系,选修课是实现学科交叉、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培养“通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中药制药发展史》这门选修课,融合了《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等多门课程的内容,并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拓展。这门选修课的实施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中药制药的历史发展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选修课具备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教师自由发挥空间大等优势,因此对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水平等也提出挑战,需要授课教师不断学习,才能为本课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本门选修课是一门新开的课程,实施的时间不长,教学的经验还不足,对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猜你喜欢

剂型制药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斯里兰卡将在汉班托塔建200英亩的制药区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