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质结构》课程教与学之"金课"打造初探

2020-01-08曾承露

山东化工 2020年18期
关键词:金课物质化学

曾承露,罗 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打造“金课”,是对新时代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及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的新要求,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其作用可谓重中之重。《物质结构》教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潘道皑教授等编。作为师范生一门主修课程,承接化学、物理、数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沉淀,将其内容有效融合,并上升为研究化学新领域的知识。这一特点使得课程教学难度加大,学生在学习中丧失兴趣,因此教师对课程的研究、对学生的引导显得更为重要,教学中强化师生互动、关注过程、严格要求等措施都是打造“金课”不可或缺的手段。

1 课程内容概述

物质结构是在原子、 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分子构型与组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结构和各种运动的相互影响的化学分支学科。它是阐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主要内容以研究化学现象背后的"为什么"为教学主线。但由于其内容的抽象及公式复杂的原因,使学生还未开始学习就已经畏惧和排斥先入为主,因此想要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就比较困难。面临困境就更需要突破,从学生层面、从教学内容上都需要认真研究,寻找更好的切入点,更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达到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最终期望通过《物质结构》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2 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程开设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化学师范专业大三学生已结束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化学素养作为铺垫。但学生基础薄弱,且较多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学分而考试,为了考试而硬背知识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究与思考并没有在日常学习中得到锻炼。在面对较难课程的学习中,不能有效获取知识,自然也限制了应用知识的能力,严重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3 教与学过程中凸现的问题及对策

3.1 学习自觉性不高

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够的问题。对待新知识大部分学生仍停留在“等待输入……”的学习模式中,对已学知识也没有更深入的思考及探究,导致学过即忘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下一章节内容的开展,更没有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需要在课堂上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针对这种普遍症状,外力上强迫学生做好预习及复习工作显得很有必要。预习能很好的让学生产生自己的预设问题及疑惑,在课堂教学上能得到相应的解答及思考;预习能让学生有很大的空间调度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新内容的理解,而不是老师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失去自我知识结构进行构建的机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对预习进行考查,长时间灌输预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借此给学生压力,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复习的任务除了布置相应的习题作业外,对作业的有效性应进行干预。一是为了有效避免学生惰性导致的相互照抄现象,二是为了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特此将《物质结构》的复习课形式进行了调整与布置。在教师解答前,安排学生对习题解答的试讲环节。让学生站上讲台给其他同学解疑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就能让学生除了将知识内化更加稳固外,学生利用答疑环节也训练了自己的思维,由“肚才”到“口才”的过程中,知识的学习就升华为“有效输出”。另,作为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也是其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素养之一,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学生可直观感受自己表达中的缺陷,从而获得提高;老师可从中看到学生在已学知识中的薄弱之处,做到查漏补缺。

例如在第三章《配位场理论及络合物结构》的复习课上,学生从教师处选定需要复习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共同研讨出教案达成一致,由其中一人上台展现知识点的讲解。此章节的内容虽抽象,但其电子轨道基础在大一的《无机化学》中曾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个体作为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将得到有效培养。如何将自我储备的知识进行调用且深化,如何让团队有效合作并保持一致给出满意的教案,如何将教案内化。这些问题无疑都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且在各小组展现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就能更好地反应出学生对该章节内容掌握得不足或者理解有误的地方,教师便能做到有的放矢。

3.2 教学内容较抽象

物质结构内容包括从各种已知化学物质的分子构型和运动特征中,归纳出物质结构的规律性;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原子按一定的量的关系结合成为数目众多的、形形色色的分子,以及在分子中原子相互结合的各种作用力方式,和分子中原子相对位置的立体化学特征。借助模型能更好让学生有所体会,也增加了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在第二章《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内容的教学中,研究分子点群,需要良好的空间模拟思维。如果只凭口头传授、多媒体上展示平面图形,很难让学生融入其中。而以小组形式,分发模型道具,小组成员通过组装球棍模型,讨论模型结构特点,便能更好的体会各种分子点群的特点,最后各小组给出相关内容的总结,课堂上学习成效将大大增加。

在组装模型和讨论对称性的过程中,学生从模仿已知到探索未知,自我的思考及小组成员间思维的碰撞,最终都有效的带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无疑,长此以往的反复训练对学生的培养颇为有益。

3.3 公式推导难

量子化学是结构化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其特点抽象,数学及物理概念应用颇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针对性的复习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数学及物理概念,以此为工具进一步研究化学现象,是物质结构课程中的一大特点。借此,让学生充分体会学科之间的融合,切实加深借鉴其他知识解决现有问题的观念,构建学生广博精专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整体思维的拓展。

鉴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规避较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更能有效于《物质结构》课程的学习。不应把教学重点过多放置于公式的细枝末节中去,这样反而让学生直接面临巨大的压力,学习过程中应提倡"需要跳一跳就能够得到"而不是殚精竭虑在数学的公式海洋里淹没了学习《物质结构》课程本身的意义。

4 结语

教学,是教与学两个主观能动性操作的相互切合,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话完成的。一堂完整优美的课堂结束,教师身心总有一种淋漓尽致的畅快。因为在这堂课上教师不仅将书本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输出,并在此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的收获,收获不同的思考方式,收获知识与知识之间新的链接,收获与学生之间的共鸣。而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呈现出对现学知识不够尽兴的喜悦和满足感,期待更深层次的学习,个体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使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

打造“金课”不是一天或一个月的活动,短暂的改变不是金课的定义,它始终贯穿于永久性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掌握知识本体之外的思维模式,从是什么,为什么的静态知识层面上升到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思维的动态知识层面。

现任第三次《物质结构》课程的教学任务,从掌握知识本身到它与整个课程网络的连接,再到现下的“金课”打造,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在对课程内容的讲述及逻辑思维的提炼中寻找更加深入的规律,“教为不教”是教学始终秉承的目标,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生态链更是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金课”的打造需要一位勤于思考的"金教师",源于教师真诚的情感魅力和教学素养,源于崇高的职业内涵和创造热情,为此励志前行!

猜你喜欢

金课物质化学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