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推进农村双创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08魏国强

种业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创农民工农业

魏国强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 郑州 45000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外出务工造成较大冲击,给返乡留乡人员就业增收带来较大困难。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这样艰巨的使命,必须依靠属于农村农业农民的创新创业来提供驱动力。河南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河南省委十届十次全会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建设农业强省,夯实更加出彩的基础,坚持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引导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农村大展才华。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部署落细落实落到位,应充分认识农村双创的重要意义,善于从危机困难中捕捉创造机遇,支持稳定就业、顺畅创业,扩大就地就近创业创新规模,形成双创促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1 农村双创迎来战略机遇

突出表现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新型农村经济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升级、相关政策推动有力等方面,农村双创空间广阔,潜力巨大。2019年,河南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万km,全省所有行政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全面完成全省最后9 701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接入覆盖,率先在全国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和光纤接入全覆盖。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省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年完成305万个户用厕所改造,新建、改建农村公厕5 307座,农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河南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8万家,其中家庭农场5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18万家,入社农户近550万户,土地流转、土地托管面积分别达到263.07万hm2和176.80万hm2;全省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到8.8万个,其中农机服务组织1.2万个、植保服务组织4 000多个,有力地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163.75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 545.99元,增长11.1%。河南省大力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新,争创用好“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大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建立创业基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实行企业各项手续代办制,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完善主导产业链条,助推产业集群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在利好政策的引导下,2019年河南省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25.7万人,带动就业124.06万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149.79万人,带动就业累计902.19万人。

2 河南省农村双创的生动实践

2.1 特色产业拉动型模式

围绕特色产业,面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生产与服务需求,开展创业创新。鹿邑县聚焦“尾毛化妆刷”和“羊毛衫纺织”特色产业优势,依托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小镇等区块产业基础,通过产业链引导发展企业链,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带动返乡创业创新,探索出了一条“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双创”典型模式。2017年以来,该县已成功引回鹿邑籍企业家开办化妆刷及生产配套企业135家,带动全县化妆刷相关产业经营主体达到 1 000多家,吸引全国专业化尾毛产业技术工人18 000多人,年产值达30.4亿元,实现利税4.4亿元,吸纳就业人数5万多人;已成立文创家庭农场584个,合作社542个,其他文化创意型农业产业企业255个,带动就业15 810人;培育特色农业生产基地56个,农产品加工基地24个,带动就业3万余人。按照“小企业大产业,小个体大群体”思路,推进化妆刷产业孵化园、羊毛衫小镇建设,把化妆刷产业打造成一个链条完整、配套完善、产研销一体的“百亿级”化妆刷产业特色集群。鹿邑县各种类型的“双创”实践共吸引返乡创业人员8.9万人,创办各类市场经营实体3.5万家,带动19.5万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2.2 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型模式

围绕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开展双创活动。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有新探索,在制度、政策、机制上打通种养业向二三产业融合的通道,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汝州市作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市,按照“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的集群发展模式,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4家,集采摘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都市生态农业园区38家。建成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园,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纷纷落户,20个乡(镇、办)、462个村级益农信息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2020年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汝州市益农信息社充分发挥覆盖面广的优势,调配白菜50万kg、萝卜50万kg、蒜苗25万kg、包菜50万kg、菠菜10万kg,及时缓解了市区蔬菜供应紧张及周边乡镇蔬菜滞销的困难。汝州市以汝瓷文化产业为龙头,特色种养殖为基础,休闲观光旅游业为纽带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2019年,实现产值5亿元,直接带动周边群众1 000多人就业。

2.3 返乡下乡能人带动型模式

返乡下乡人员通过创办、领办企业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周边农村双创。孟津县坚持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农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在资金扶持、土地流转、信息交流等方面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吸引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县农民创业人数1.6万余人,创业经济实体12 050家,涌现出了全国人大代表、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妙霞,“洋羊倌”莫新阁,肉牛养殖大户张进伟等一大批返乡创业典型代表,他们带着经验、技术、资金和干事创业的信心,从城市回到乡村,创办公司、合作社,建设特色种植、养殖基地,不仅圆了创业梦,还带动就业9万余人。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获取了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入股股金,培育了一批种田大户、养殖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乡土人才,户均增收2 000余元。孟津县种植蔬菜1万hm2、草莓0.1万hm2、红提葡萄400 hm2、精品西瓜333.33 hm2。全县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64家;家庭农场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 000余家,合作社会员达2.1万余人,带动农户3.6万余户,成为孟津田畴沃野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力军。通过整合农业园区、田园风光、黄河湿地、经济作物等旅游资源,深化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建成33.33 hm2以上特色农业园区55个,国家五星级园区2家、四星级园区4家,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农旅品牌和优质水稻(万亩)、优质贡梨(万亩)、优质蔬菜(万亩)等一批农业项目,精心打造了黄河灯会、草莓嘉年华、桃花节诗会、吃瓜大赛、梨园戏曲大赛等20余个农业观光节会,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引爆了“来孟津耍吧”都市观光休闲旅游品牌,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强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县等荣誉。2019年,孟津县累计接待游客1 350万人次,综合收入1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17.5%。

3 精准施策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

近几年,一批农民工、大中专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城镇人员、企业主和“海归”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在广袤乡村干得风生水起、精彩纷呈。根据各地上报数据和农村固定监测,农业农村部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中农民工占70%,其他返乡下乡人员占30%;平均年龄45岁左右,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到40%;这些人员中54%利用信息技术创业创新,89%是多人联合创业,创办的实体82%都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广泛涵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域。贯彻落实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用良好环境吸引双创,用技术手段促进双创,用优惠税费稳定双创,让更多人才投身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注入新动能。

3.1 用良好环境吸引双创

与传统职业相比,新的经济业态和新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聚焦于人的发展,为劳动者营造更加宽松、更有保障的创业就业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创办领办家庭农场、林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纳入各类财政支农项目和产业基金扶持范围,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按照国务院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要求,为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2020年3月26日,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了《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指出要创新业态培育一批,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催生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农事体验、电子商务、直播直销等新产业新业态,丰富产业形态,增加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要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实施返乡留乡农民工创业推进行动,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创业环境,引导返乡留乡农民工积极发展乡村车间、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创意农业等,带动更多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要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及时向社会公布政策清单、申办流程、补贴标准,确保政策和服务落实到位。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就业指导,健全岗位信息公共发布平台,实现岗位信息在线发布和跨地区共享。加强返乡留乡农民工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在县乡行政服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为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3.2 用技术手段促进双创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在线办公、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伴随着计算机、通信事业发展延伸的产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化等新兴业态焕发出勃勃生机。许多乡村经营户在电商平台的推动下,在广大农村开展线上销售,拉动了农村消费,为补齐农村信息化短板提供了可能。农业信息化迎来提升契机,2020年3月2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数字乡村工作。要统筹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注重发挥综合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服务农民就业创业,促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要坚持融入共享理念,打破信息孤岛,主动将农业信息化对接全省信息化大盘子,提升数据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众筹农业、网上农场、网上农家乐等,把农民的好东西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把农村的好景点推出去、让农家乐火起来。2020年,全省农村地区新建固定宽带端口50万个、光缆线路长度5 000 km,新增固定宽带用户80万户。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动动鼠标、点点手机,获取信息、买卖产品,会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在网上感知农业、体验农业,过去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土特产品将更多地摆上城里人的餐桌。

3.3 用优惠税费稳定双创

落实落细《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双创的奖补力度。2020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好促生产稳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是促进返乡入乡就业创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发挥示范园带动作用,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吸纳更多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鼓励金融机构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信用名录,给予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地方政府担保体系的作用,创新担保品种;推动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不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风险保障水平。

总的来看,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基本上是技能型、经验型和知识型人才,他们将“就地”和“进城”2种就业创业方式结合起来,把“靠技能”就业和“靠融合”创业结合起来。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1-2]。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深入推进农村双创,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全省农村掀起创业创新的热潮,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双创农民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