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陵城区农业水价改革措施与成效

2020-01-08李晓明

山东水利 2020年2期
关键词:水价项目区定额

李晓明

(德州市陵城区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500)

按照《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德州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的要求,德州市陵城区作为首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县,自2016年起,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根据《方案》要求,实施年度为2016—2024年,计划完成改革控制面积5.53万hm2。截至目前,陵城区已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00万hm2,机制改革面积 3.69 万 hm2。

1 具体措施

1.1 夯实组织基础,明确责任分工

为加强对陵城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的组织领导,陵城区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为组长,区水利、发改、财政、国土、农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实行部门协调机制,全面协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为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开展,陵城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水利局局长为组长,相关股室及相关项目区乡镇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工作小组。水利局相关股室,负责组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项目区所属乡镇协助区水务局,做好项目建设宣传发动、项目区现状调查、项目建后管理等各项工作,保障工程建设顺利。

1.2 完善计量设施,明晰工程产权

2016—2018年,陵城区通过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先后在滋镇、郑家寨镇、临齐街道办事处、义渡口镇、神头镇、糜镇、宋家镇逐步完善了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安装灌溉电量计量设备,泵站用水计量设施,末端计量控制设施套,购置水表式给水栓。工程完成后产权移交项目所在乡镇,签订产权移交协议,颁发工程产权证书。

1.3 实行水量控制,加强定额管理

按照“总量控制、以供定需、适度从紧、适当预留”的原则核定单位灌溉用水量,在保障合理灌溉用水的基础上,明确项目区各项目村的农业初始水权,颁发水权证,鼓励水权交易和流转。

以2017年陵城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为例,9月,陵城区人民政府区下发了《2017年度农业灌溉用水计划》,陵城区水利局根据辖区内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将农业用水总量逐级分解到乡镇、村、基层用水组织或灌区,明确项目区各项目村的农业初始水权为2 198.25 m3/hm2。2018年1月,区水利局召开陵城区2017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业务培训会议,对工程运行操作进行培训,同时,现场颁发水权证。

1.4 科学核算水价,形成水价机制

按照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要求,陵城区制定了《德州市陵城区农业灌溉用水价格管理实施意见》。根据区物价部门出具的《陵城区农田灌溉成本测算报告》,确定项目区水价为0.28元/m3。

为进一步鼓励节水、遏制浪费,实行阶梯水价。节水灌溉用水定额作为第一量级,按照5%的递增比例确定灌溉定额二级、灌溉定额三级,以此作为超定额加价的依据。一级定额内水价为基准水价(粮食作物为基于运行维护成本水价、经济作物为基于全成本水价),一级定额至二级定额内水价为基本水价的1.5倍,二级定额至三级定额内水价为基本水价的2倍,超过三级定额部分按2.5倍水价收取。

1.5 建立奖补机制,提高主体动力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及《方案》要求,结合陵城区实际制定了《德州市陵城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实施意见》,明确了奖补对象、标准和方式。对于节约用水和有效利用灌溉设施的用水户给予相应补贴及奖励,有效调动了用水户参与改革、实施节水的积极性,破解了“不提价难以实行节约用水和工程良性运行、提价农民难以接受”的农业水价改革两难问题。

1.6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用水管理

陵城区各乡镇(街区)均设立乡镇水管站,负责乡镇内农业灌溉管理及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水管站指导水管员进行农业灌溉,收取农业灌溉水费,水管员负责灌溉管理,对灌溉设施的维护并上报维修信息,保证了工程设施的有效使用。

1.7 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智能管理

强化“互联网+”思维在改革中的应用,构建农业灌溉供水计量设施现代化管理体系,指导和规范县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用水计量交易系统建设,实现各级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用水计量与水权交易的实时管理水平。水权交易信息全部纳入农业用水管理系统,并实施动态监控和监督管理;对于使用水表式给水栓的计量区域,根据水表数据计算余水量进行水权交易,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智能化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化发展目标。

2 改革成效

2.1 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民用水效率大大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降低了灌溉成本,减轻了用水户负担,达到省心、省力、省电、省水、省工、省钱“六省”的目标。以2017年陵城区农业水价改革项目为例,原来每亩每次灌溉用水量70 m3,预期每亩次灌溉用水量50 m3,项目区年节水260万m3;灌溉周期缩短,浇水及时,肥料利用率提高,促使了作物增产,经计算,年均灌溉效益为2 964万元。灌溉时间减少,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亩年灌溉用工量可节省0.5个,年省工效益650万元。

2.2 社会效益明显

社会效益突出表现在密切干群关系、解决用水难的问题上。通过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显示用户用水量、用电量、花费金额以及剩余电量、水量,农民用水操作更简单,送水更及时,也让农民明明白白浇水,用的舒心、放心,真正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政府赢民心”。同时,通过实施水价改革,可有效减少地下水用量,地下水源得到充分涵养,水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真正取得了农业、生态等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 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农户节水意识。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开展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题的农业水价改革宣传。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到集镇、村居、田间地头宣传农业水价改革工作,讲解农业水价改革政策内容。使广大的农民用水者明白,农业水价的综合改革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价格,缴纳灌溉用水的费用,而是为了水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和配置。

3.2 提高基础建设投入

建议上级在小农水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和支持力度,并增加水价计量设施投入,进一步提高工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制度严谨的投入机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步改善和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在实际的操作中严格执行计量收费,为今后的水价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水价项目区定额
天然岩沥青混合料路面补充预算定额编制分析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基于LUBA模型的煤炭矿山企业定额编制研究
基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灌区终端水价测算及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