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工程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0-01-08徐国东邹忠海
徐国东 ,邹忠海 ,肖 波
(1.泰安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山东 泰安 271000;2.新泰市河道管理保护中心,山东 新泰 271200;3.东平县河道管理保护中心,山东 东平 271500)
设计是施工的灵魂,是施工的依据,规划设计除了在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外,还在工程质量、投资、安全、进度等方面具有龙头作用和管控作用。一个好的规划设计需要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科技先进、生态环境、美观文化等综合指标要求。
1 规划设计质量在河道建设中的作用
1.1 影响工程投资
统计资料表明,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5%~35%。在设计阶段节约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88%。而施工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仅为12%。经验表明,一项合理的设计有时能使造价降低5%~10%。
1.2 影响工程质量
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是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的,设计原因所造成的质量问题,是施工阶段弥补不了的,带来的是全局性或整体性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据有关资料表明,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占总工程质量事故的比例高达41%。
1.3 影响工程进度
工程施工建设是把设计成果转化为实物的过程,转化过程的难易程度就决定了项目进展的快或慢。设计质量的优劣、设计方案变更、设计图纸的供应速度,以及设计单位驻工地现场代表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直接影响着施工进度,甚至影响工程总体进度和效益。
2 河道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工作简单粗陋,成果缺乏针对性
河道工程的服务目标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每条河流的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设计成果必然会存在差异性。目前,有些规划设计方案并没有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更没有考虑到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新老工程的衔接关系、与河道周围建筑的相溶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性,设计成果千河一律。有些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的合理性、针对性,缺乏必要的评价标准和考核评价方法,有的仅仅是依靠通过会审图纸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出现了较大的技术问题时才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则涉及较少。
2.2 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不细致,成果存在不足
由于部分设计单位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特别是对水文、地质、泥沙等,需要一定周期、资金和实地勘测才能得到的资料,为了赶进度、减少成本,不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只是对陈旧的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造成设计依据资料存在明显不足,导致设计成果存在一定隐患。更有的设计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根本不考虑接手的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把技术置于法律法规之上。
2.3 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给工程质量带来后患
施工图设计内容是否详细具体,能否真实反映施工工程情况,对工程实施和后期维护具有直接的影响。一些工程设计单位敷衍塞责,施工图设计内容过于简单,缺少施工的详图设计,仅对组织设计内容作简单的叙述,如临时道路、临时水电、料场布置、施工场地、占压土地属性、材料来源、土料存放位置、运距、地上附属物等,缺少详细具体的内容。有的甚至只是把初步设计的封面换成了施工图设计。不但给工程进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也给工程决算留下了后患,严重时还会导致施工方索赔问题的出现。
2.4 业主重立项上马,轻勘察设计
一是由于在设计投标过程中,各设计单位不可能提供详尽的设计方案,评标专家组很难综合评定各家设计单位的优化设计能力谁优谁劣。二是由于专业知识和基础资料的限制,有些业主对工程功能及治理目标不明确,难以确定设计方案是否最优方案。三是业主把控制投资和进度、质量的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不重视勘察设计的环节,单纯追求施工进度,要求出图时间紧,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 建议措施
3.1 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设计质量管理
一方面,设计单位必须提高质量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程等知识的培训,把设计质量同个人信誉挂钩,建立设计人员个人信誉库,完善内部设计成果的审查制度,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各级主管部门要严格项目设计的审查、审批程序,科学、合理、公正的进行审查。再者,要打破设计地域、地盘观念,逐步完善设计市场,把资质监管、信用、质量、服务水平作为基础,公平竞争。建立健全既由专业、权威专家对勘测设计质量进行抽检,又有政府部门通过审查制度来检测设计质量的管理体系,通过强制性的管理,促使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3.2 转变设计观念,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河道治理工程涉及领域多,既是一项民生民计工程,又是一项环境工程。在工程选址、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融入自然、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河流自我修复功能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人水相亲,和谐自然”,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尽可能不对河道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寻求最佳的工程设计方案。既体现水工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又与周边植被、地貌等自然环境相协调,使河道成为生气盎然的绿色长廊。
3.3 准确把握河势,因势利导做好治理规划设计
河道治理规划是根据河道演变规律进行的治理规划,必须准确把握河势,因势利导。一条河道根据其平面形态,分为蜿蜒型河道、游荡型河道、分叉型河道、顺直型河道四种主要类型,这些类型的河道在不同的河段又分为蜿蜒型河段、游荡型河段、分叉型河段、顺直型河段等。在治理规划设计中都涉及到设计流量、设计水位、治理线路的布设、河道横断面等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河道规划设计,确保河道通畅,保证生态平衡。
1)合理确定设计流量与设计水位。设计流量是根据保护地区的面积和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等确定的,并由此确定相应设计水位。通常情况下,在确保设计标准洪水河道堤防工程不决口的情况下,把中小流量的洪水做为治理重点。因为河床基本上是中小洪水长期冲刷下形成的,常把平摊流量当做造床流量,河漫滩齐平的水位作为重点治理水位。
2)合理布设河道治理线。河道治理线就是依据设计流量治理后的河道平面轮廓线,包括平面线型、位置、平面尺度等内容。一般情况下,分为洪水河槽治理线、中水河槽治理线和枯水河槽治理线。洪水河槽治理线就是两岸堤防之间的平面轮廓线,是通过设计洪水计算河道过流能力确定的。而对河势起控制作用的则是中水河槽治理线,主导着河势的大致格局,是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规划设计时要按照生态保护的理念,宽窄结合保持河道自然弯曲状态。
3)科学设计河道横断面。河道断面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综合考虑,既要考虑河岸线的稳定,又要考虑满足河道的亲水性、生态性及景观性,确保陆地与水体紧密联系,周边生物多样性发展等要求。河道岸线是否稳定,取决于岸壁对水流的抗冲刷能力。通过河相关系计算,初步确定河段的设计断面尺寸和型式,再依据生态环境、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等,经过多次反复最终确定河道的横断面型式,主要分为矩形、梯形、复式等。
4)规划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规划设计中对工程功能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日后运行管理。在一些河道工程规划建设中,水利界前辈们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其前瞻性。如20世纪60年代,某顺直河道上的有坝引水工程,其坝轴线与河道水流方向有一定的夹角,而不是相互垂直的,其目的就是人为形成水流弯道,达到排浊引清的效果,表面上增加了工程投资,实际上节省了以后的渠道清淤费用。
再如,建于明永乐年间的东平县戴村坝工程,原来在戴村坝上游是汇河入河口,汇入处流态紊乱,对坝形成斜冲,不利于坝体安全。古人把整个坝轴线设计成折线型,且三段坝体的坝顶高程不同,巧妙的把汇河汇入水流的不利影响,变为排浊引清的有利因素。另外,在设备的使用、结构型式、材料使用、景观生态设计模式等方面,都应立足长远进行合理规划设计。
3.4 在设计阶段实施设计监理
鉴于规划设计成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进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业主没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及早实行设计监理。对于投资规模较大或者技术比较复杂的河道治理工程,仅靠政府监控已难以满足要求,通过实施设计监理制,引入外部技术监督、会审,打破了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有助于把好项目设计关。设计监理不仅能帮助项目建设单位较好地控制设计质量、设计进度和设计费用,而且能够控制设计进度、提高设计质量、合理控制工程投资,更好实现工程效益。为提高工程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扩大建设监理市场,进入国际建设市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