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交际语境下不礼貌话语回应策略研究
2020-01-08刘丽华
刘丽华
医患交际语境下不礼貌话语回应策略研究
刘丽华
(邵阳学院 外语系,湖南 邵阳 422000)
不礼貌并非人际交往的“边缘”现象,而是很常见的社会和语用现象。不礼貌话语的产生有(发展)前期、(发展)中期和(发展)后期三个阶段,不礼貌(发展)中期主要指不礼貌的回应。以医患间不礼貌话语实例为研究语料,基于不礼貌话语产生的三阶段,动态的研究医患间不礼貌回应策略和语用理据,发现医患间使用的不礼貌的回应策略较多的是反击,不礼貌回应是基于三种语用依据,即维护面子、宣泄消极情绪和维护权利。
医患交际语境;不礼貌话语;回应策略
礼貌和不礼貌长期存在于人类交际中,但礼貌长久以来备受学者们关注,自从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理论问世,礼貌理论得以迅速发展,礼貌研究的文献不计其数,相比之下,不礼貌研究则显得较薄弱滞后。事实上,日常交际中不礼貌言语现象很常见,在机构语篇如军事训练、法庭审判、医疗话语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不礼貌并非人际交往的“边缘”现象,而是很常见的社会和语用现象。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不礼貌的研究,研究热情不断提升,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视角得以拓展,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不礼貌语言现象进行了研究,在不礼貌的研究中引入了面子、身份等概念;出现了涉及单文化、跨文化、交互文化等不同语境类型下的研究,包括该现象的共时和历时的问题。[1]研究路径得以丰富,不礼貌探索路径开始趋向多样化,即有语用学路径,也有关系工作路径等,涉及的话语类型有文学作品、网络话语,等等。[2]研究的切入点有改变,研究者开始关注听话人对不礼貌话语的评论。过去,人们只是从受话人的角度来研究不礼貌,把它看成是一种由受话人感知的负面的交际现象。近年来,人们从发话人视角进行研究,把不礼貌看成是与礼貌同等重要的交际策略,强调它的有意性(intentional),把它称作是“策略性或工具性不礼貌”[3]。但是对不礼貌的研究大多是静态的、对单一话轮中的不礼貌现象研究,对语境关注不够充分,不能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互动复杂程度。[1]
当今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患间矛盾也凸显出来,医患间话语研究,包括交际互动模式、语用特征、语用策略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以小说中的医患对话为语料来源,基于不礼貌话语的(发展)前期(beginnings)(发展)中期(middles)和(发展)后期(ends)三个阶段,动态的研究医患话语(发展)中期阶段的回应策略和语用依据。
一 不礼貌的内涵
相对礼貌研究而言,不礼貌研究是在近二三十年才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伴随Culpeper对不礼貌开创性的研究,再加上Bousfield的第一部关于不礼貌专著的问世及一系列期刊论文的发表,不礼貌研究迅速发展,成果也逐渐增多。
虽然不礼貌研究的被关注度提高了,研究成果增多了,但是,明确界定不礼貌并非易事。在不礼貌的研究领域,有二位代表性的人物——Jonathan Culpeper和Derek Bousfield。1996年Culpeper发表论文堪称是对不礼貌语言开创性的研究。[4]Culpeper曾经把不礼貌定义为“使用策略攻击对方面子造成社会不和谐”;Culpeper在原定义上将不礼貌定义进行修正,把不礼貌定义为“不礼貌是使用交际策略攻击对方面子,因而造成社会的矛盾与不和谐”;[5]后来在2008年和2011年又进一步修正,最新定义为“对特定语境下发生的特定行为所持有的一种否定态度”[6]。2008年,Bousfield出版了语用学领域第一部不礼貌研究的专著他认为:不礼貌并非要缓和面子威胁论,所以不礼貌是礼貌的广义上的对立。不礼貌是故意发出的无端的和冲突性的言语威胁的话语,并且只有当说话人冒犯的意图被听话人接受,才成功实施了不礼貌。不礼貌在需要缓和语境中没有缓解((unmitigated,in contexts where mitigation is required ,and/or)或者是故意攻击(with deliberated aggression)下可能发生。[7]此外,Mills[8]、Limberg[9]、Watts[10]分别对不礼貌进行界定,综合学者们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不礼貌具有攻击性、策略性、功能性三大特点,不礼貌的研究不仅要从说话人的表达层面来研究,更要研究听话人从接受层面上对不礼貌的评价。
二 医患交际中不礼貌的动态研究
由于医患双方不同的立场、观点以及地位的不对等,医患会话中的不礼貌语言十分常见。54.6%的患者和57.3%的医务人员认为目前医患关系“非常紧张”或“比较紧张”,患者/家属对目前医患沟通持“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有64.4%。[11]患者比较关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情感态度,医患互动中语言表达最能体现情感态度。由于医患冲突难以避免,因冲突而产生的不礼貌话语也司空见惯。
对于不礼貌话语研究模式,学者们提出不同的观点。Culpeper提出直接不礼貌(Bald on record impoliteness)、积极不礼貌(positive impoliteness)、消极不礼貌(negative impoliteness)、讽刺性礼貌(sarcasm or mock politeness)和抑制礼貌(withhold politeness)五种不礼貌策略;Bousfield 提出直接不礼貌(on-record impoliteness)和非公开不礼貌策略(off-record impolitenes);Locher & Watts 提出的关系工作模式,将不礼貌研究重点从说话人的话语生成转到听话人的话语评价上;Spencer-Oatey提出的人际和谐管理模式,指出交际存在和谐-加强取向、和谐-维护取向、和谐-忽视取向和和谐-挑战取向。
2003年Culpeper和他同事对不礼貌模式进行了修正,探讨了不礼貌言语行为如何在语篇中实现,并提出不礼貌回应策略框架。在该不礼貌回应框架下,不礼貌研究不仅关注不礼貌的产生,还将听话人对不礼貌行为的回应纳入了不礼貌行为分析的范畴,并指出听话人一般有两种选择,即回应和不回应。但没有进一步提出不礼貌是如何产生的。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Bousfield将不礼貌的产生分为不礼貌(发展)前期(beginnings)(发展)中期(middles)和(发展)后期(ends)三个阶段;并将听话人对不礼貌的反应分为不回应、回应和反击。笔者认为,反击也是回应的方式之一,因此,下文的分析将不礼貌回应划为回应和不回应,回应要么接受身份威胁要么进行反击,反击分为攻击性回应策略和防御性策略。
不礼貌产生的三阶段:
早期学者们对不礼貌研究多为静态分析,并且大多关注说话人的话语生成,对听话人的评价、听话人如何回应少有研究。Bousfield提出的不礼貌起承转合发展过程是对不礼貌言语的动态研究,并且包含的听话人对话语的评价。
1.不礼貌(发展)前期。交际过程中,如果说话人的话语与听话人自身的期待符合,让听话人感觉良好,那交际很可能和谐进行下去;但是,如果说话人的话语让听话人觉得不舒服,并感到面子受到了威胁,这就是令人不愉快前导(impoliteness precursor)。[12]这“冒犯性事件”(offending events)就可能引发不礼貌的产生。Jay例举了触发冒犯性回应的两个主要因素——冒犯者和冒犯事件,其中冒犯者包括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种族等要素,冒犯事件包括行为、话语等。
2.不礼貌(发展)中期。交际中一旦不礼貌被触发,那不礼貌所表达和传达的信息就可能触发不礼貌回应,不礼貌(发展)中期(middles)主要是指不礼貌的回应。
面对不礼貌话语,听话人可选择回应或不回应。不回应即会保持沉默,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多种可能,可能是听话人默默承受,或者因为听话人居于弱势或权利、地位较说话人有较大悬殊,为保护自己的面子选择不回应。若听话人选择回应,则要么接受身份威胁,要么进行反击。若是接受面子威胁,忍受身份挑战,即听话人愿意为冒犯性事件承担责任,道歉、同意可被用来作为回应策略。
3.不礼貌(发展)后期。不礼貌的(发展)后期涉及不礼貌交际行为如何得以解决,但是相关研究相对较少,Vuchinich在解决冲突研究中提出五种方式,即屈服于对方、权势第三方干预、妥协、僵持平衡、退出。[13]
三 医患间不礼貌回应的策略及语用依据
交际中,不礼貌话语被当作到达特定交际目的而采取的语用策略,不礼貌话语具有攻击性、伤害面子,听话人觉察到这种行为意图,做出相应的回应。我们的研究聚焦于回应反击策略。
在交际中,不回应而保持沉默,有可能意味着许多现象,或者表明参与者有意为之。比如说,在面对面子威胁时,沉默的原因是保护自己的面子;在被期望说话的时候保持沉默,是一种冒犯;甚至有时候保持沉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促使交际成功。很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保持沉默也经常被当作一种策略来使用。
(一)回应策略
面对不礼貌话语,若听话人选择回应则可能接受说话人不礼貌话语的身份威胁或者进行反击,反击策略又有攻击性策略(offensive strategies)和防御性策略(defensive strategies)之分,攻击性策略和防御性策略并不是完全分割的两种策略,攻击性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要维护回应人的面子,防御性策略某种程度上有攻击不礼貌言语的说话人的面子。
1.防御性策略。防御性策略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或者第三方面子。防御性策略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直接反驳(Direct contradiction)、解除面子威胁(Abrogation)、忽视身份威胁(Dismiss:make light of face damage)、解释(offer an account/explanation)、恳请(plead)、公开推出(opt out on record)等。
2.攻击性策略。攻击性策略即用攻击别人面子来保护自己面子,可以攻击积极面子或消极面子。攻击对方的积极面子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如训斥(igore,snub the other)、排除(exclude the other from an activity)、疏离(disassociate from the other)、不关心(be disinterested,unconcerned,unsympathetic)、使用不恰当的身份标志语(use inappropriate identity markers)、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或行话(use obscure or secretive language ) 、寻找分歧( seek disagreement)、让别人不舒服(make the other feel uncomfortable)、使用禁忌语(use taboo words)、直呼其名(call the other names),消极不礼貌的实现方式有威胁(frighten)、嘲讽(condescend,scorn or ridicule)、入侵别人空间(invade the other’s space)、明白无误使用“你”“我”(explicitly associate the other with a negative aspect)等。
(二)案例分析
例1(语境:家属要在病人床头贴符,护士不同意。)
病患家属:人死了,就是因为你们不给贴符造成的。死了做鬼都不放过你!
小蕾(护士):符既然这么灵验,你们把病人带回家去,贴自己床头好了,还要我们医生护士干什么?(《心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6页)
病患家属和护士发生冲突,病患家属想在病床床头贴符没被允许,便使用威胁性话语:死了做鬼都不放过你!面对家属的不礼貌语言,护士采取攻击性策略,用嘲讽方式强调医生的相对权势,维护自身的面子。
例2(语境:病人吊上盐水,过了十来分钟,说胸闷心跳,接上心电图,发现心跳都上一百五了,赶紧拔掉输液,一问,病人说自己钾高。)
春燕(医生):“你怎么不早说!”
病人:“你也没早问我啊!”
春燕:“人身上的疾病,常见的都三千多种,我一个一个问过来还要工作吗?问你既往病史你说你得过腮腺炎。”
病人:“对呀!你问我既往病史,你没问我现在有什么病啊!我一辈子钾高啊!你只问我有没有心脏病,有没有糖尿病,有没有乙肝,有没有高血压,没问我有没有甲状腺毛病啊!”
春燕:“这种事要你自己说的呀!”
病人:“可我在医院里,哪里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呢?上次我来看的时候,医生跟我说,没问你的事,不要说那么多!”(《心术》,第137页)
面对医生的“你怎么不早说!”的训斥,病人用一句“你也没早问我啊!”直接进行反驳,使用了防御性的回应策略;这回应又触发了另一轮的不礼貌话语,医生直接训斥:人身上的疾病,常见的都三千多种,我一个一个问过来还要工作吗?在句末医生使用了反问句,缓和了语气。病人继续采用防御性策略,对医生的训斥进行申辩,以求保全自身的面子。医生对病人的申辩提出批评“这种事要你自己说的呀!”再次直接攻击对方的面子,对于医生的批评,病人还是辩护,采用防御性回应策略。
例3(语境:医生在给病人手术时对病人说的话。)
医生:“你的角膜已经坏得一塌糊涂了,怎么不早来呢?小病不治成大病。”
病患:“我治呀,越治越糟糕。”(《心术》,第146页)
医生批评病人没有及时就诊,耽误了看病的好时机,病人对医生的批评进行解释,“我治呀,越治越糟糕。”以期减轻面子的损伤。
例4(语境:病人手术后,病情没有医治好。)
病人家属:“你们怎么能这样呢?说开刀的时候都要开的,开完了好坏不管了,开好了都是你们的功劳,开坏了跟你们一点关系没有,那是我们自己长得不好,要不然就是科学没有达到,那你们承担什么责任呢?”
医生:“我们的责任当初开的时候就告诉过你,告知你手术是有风险的……我们收你的时候就跟你说了不能包好的呀,当初坚持要开刀的,也是你呀!这点上,大家要相互体谅。”
病人家属:“那你确定引流以后就没事了吗?”
医生:“我不能确定,我只能说,对于这种手术后的并发症,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但是只要是手术,那还是有风险的。”
病人家属:“×!一到这个时候,永远是这个×样子!没一句肯定的话,责任和钱属于我们,你们啥都不管,你就老实跟我说,开这个刀,到底风险有多大?”(《心术》,第198页)
病人家属对手术后的情况很不满意,对医生提出质疑,医生直接反驳,否定面子威胁,在防御性的回应策略后,医生补充了:“这点上,大家要相互体谅。”使回应得到缓和;但在下一轮询问中,家属对医生的答复非常不满意,直接使用禁忌语:“×!一到这个时候,永远是这个×样子!用脏话詈骂医生,“责任和钱属于我们,你们啥都不管,”这句话使用了策略——明白无误使用“你”“我”。
由此可见,病人的回应中,采取了禁忌语、詈骂、明白无误使用“你”“我”的攻击性回应策略。所以,在不礼貌交际中,回应者可能选择多种策略进行反击。
例5:(语境:病人手术出现意外。)
病患家属:“我认账是我娘的病!不是你们医生疏忽大意!你要是第一台手术把我娘开在手术台上,算你狠喏!……现在东一刀西一刀上一刀下一刀,你当我娘是穿破的裤子啊,到处打补丁?”
医生:“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早跟你讲了,你要是接受不了现实,你就不要开!”
病患家属:“×你妈!你讲的是人话吗?你这样不要脸的医生我见得也多了!一门心思就知道钱钱钱……你医生开刀,这不负责那不负责,难道要我负责啊!不行,今天这个事,不能这么了!我要告你们!”
医生:“你告!你随便告!你告到哪我都不怕……我收过你一分钱红包吗?我跟你讲明白了,我这就是意外!”
因为手术出现意外,病人家属和医生发生很严重的冲突,对医生的解释“早跟你讲了,你要是接受不了现实,你就不要开!”直接詈骂,并且还使用了威胁和使用“你”“我”的策略;这回应立马触发下一轮不礼貌交际,医生忽视病人的威胁,并强调自身的权威。
对《心术》《医者仁心》中收集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在医患发生冲突,不礼貌回应的策略一般是反击,并且在选择策略时,不一定是单独使用一种策略,可能是多种策略同时使用。
(三)不礼貌话语回应语用理据
不礼貌话语不是毫无缘由的产生,在医患交际中,由于医生和患者在地位、认知等多方面的不同,不礼貌话语的产生很常见,其目的就是维护面子、发泄负面情绪和维护自身权利。
1.维护面子。Brown& Levinson把面子看作成人正常的社会需求,人们总希望维护自己的积极、正面的面子形象,当面子受到威胁时,就会使用不礼貌言语进行反击,如批评、直接反驳等,从而达到维护自身面子的目的。[14]
2.宣泄消极情绪的情感。大多数医疗纠纷常为无医疗过失纠纷,是由于病人或其家属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态度不满意,或医患交流障碍所导致。病人或家属对这些不满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如焦虑、紧张、愤怒、失望、痛苦等,通过言语不礼貌来攻击对方,以释放内心的不满、厌恶等,挑战人际和谐。[15]
3.维护权利。交际双方在交际中都会潜意识维护自身权利,即维护社交权。社交权包括平等权和交际权,即反映个体是否被公平对待,不被他人强迫、命令、剥削,是否被关心、受尊重,是否得到群体认可。[16]交际者使用不礼貌性话语常常是因为维护强制权利,医生和患者之间发生冲突时,常用的维护自身权利的回应策略有威胁、詈骂等。
结 语
不礼貌话语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机构话语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以小说中医患间不礼貌话语实例为研究语料,讨论医患交际中不礼貌回应及其语用理据。不礼貌话语的产生有(发展)前期、(发展)中期和(发展)后期三个阶段。不礼貌发展前期即指触发不礼貌的“冒犯性事件”和礼貌产生;在不礼貌发展中期,主要体现听话人对不礼貌的回应;在不礼貌后期,说话人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完成不礼貌交际。文章发现:医患间不礼貌话语回应的主要策略是反击,不礼貌回应是基于三种语用依据,即维护面子、宣泄消极情绪和维护权利。然而限于案例数量及覆盖范围,医患不礼貌回应策略及其语用理据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1]赵林森,冉永平.语用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及新趋势、新特点[J].外语教学,2020,(3).
[2]谢朝群,等.网络交际中不礼貌话语的建构模式及其语用机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周树江,曹世清.军训话语中不礼貌策略的士兵身份建构机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4):26-34.
[4]Culpeper.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
[5]Culpeper,Jonathan,Derek Bousfield and Anne Wichmann.Impoliteness revisited: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mic and prosodic aspect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3,(10-11):1545-1579.
[6]Culpeper,Jonathan,Impoliteness: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7]Bousfield,D.I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8.
[8]Mills,Sara.Impoliteness in a cultural context[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5):1047-1060.
[9]Limberg,Holger.Threats in conflict talk:impoliteness and manipulation[A].In:Bousfield Derek and Miriam Locher (eds.)Impolitness in Language:Studies on Its Interplay with Power in Theory and Practice[C].Berlin and 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8:155-179.
[10]Watts,Richard J.Rudeness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and relational work[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8,(2):289-317.
[11]孙禅金,等.医患双方对医患冲突及其影响因素认知差异的比较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9,(9):73-75.
[12]Jay,Timothly.Cursing in America:A Psycholinguistic Study of Dirty Language in the Courts,in the Movies,in the Schoolyards,and on the Streets[M].Am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2.
[13]Vuchinich,Samuel.The sequential organization of closing in verbal family conflict[A].In:Allen D.Grimshaw(ed.),Conflict Talk: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of Arguments and Conversations[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18-138.
[14]Brown,P & S.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5]赖小玉.人际关系管理语用观下言语不礼貌的分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3).
[16]张玮,谢朝群.网络语境下不礼貌语用与身份建构分析——以微博研究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5,(5).
H030
A
1673-2219(2020)04-0113-05
2020-03-01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医患间不礼貌言语语用研究”(项目编号16WLH37);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社交网络交际中不礼貌言语的语用研究”(项目编号17A195)。
刘丽华(1970-),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外语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认知语言学与英语教育。
(责任编校:张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