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梦的想像与建构——评唐曾孝长篇小说《金鸡梦》

2020-01-08谷显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鸡改革开放书写

谷显明

农民梦的想像与建构——评唐曾孝长篇小说《金鸡梦》

谷显明

(湖南科技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唐曾孝先生的《金鸡梦》记录了新时期以来农村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流露出无可置疑的亲身体验所带来的真诚朴实,作品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同时,反映出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背后隐藏的危机,并对农村现实生活中消极落后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小说传达出作者对乡村现代化的焦虑与忧思。

乡村小说;农民想像;文学建构;唐曾孝;《金鸡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湖南82岁高龄的老记者唐曾孝先生十年磨一剑,创作了36万字的长篇小说《金鸡梦》。该书以金鸡岭有代表性的三户农民两代人的人生命运为线索,用传奇的手法写出了新时期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金鸡梦”,成为开启美丽中国梦的一个缩影。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与新世纪乡村苦难叙事和底层打工文学不同,这部小说承继了建国初“十七年”文学某些元素,从正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变迁,流露出作者无可置疑的亲身体验所带来的真实。当前,在个人话语消解宏大历史叙事的情况下,以农民奋斗历程为题材的长篇作品并不多见,而这部《金鸡梦》却对新时期农民书写表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照。

为什么一个出身于农民的老记者产生书写新时期农民的创作冲动,而且创作出一部宏大历史式的当代农村长篇小说?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的第一反应不是觉得这部作品艺术水平有多高,而是对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情感产生好奇。自“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直继承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启蒙主义情怀,构筑对中国农民现代化语境下的审美想象,书写中国大地上农民儿女的苦难历史,并且这一创作基调一直延续到新时期至今。在众多的乡土小说创作中,我们看到的要么是乡土病象的展示,要么是乡民劣根的批判,要么是暴力革命的呼喊,要么是翻身解放的颂扬,要么是田园牧歌的想象。尤其是在新世纪前后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乡土作家偏爱于底层苦难的书写。像阎连科的《受活》、李锐的《无风之树》、陈应松在 《望粮山》展现了一个个遭受物质资源和精神世界双重苦难世界;梁晓声《荒弃的家园》、李一清的《农民》、赵德发的《缱绻与决绝》,则呈现出一个个荒芜萧条的“荒弃之村”;蒋子龙的《农民帝国》、关仁山《天高地厚》、贾平凹的《秦腔》等小说,则反映了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向土崩瓦解的社会现实。这些小说在书写乡村的时候被赋予了太多的苦难,而对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大地发生的变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对大包干、自由王、万元户、发家致富、进城出国等时代符号则鲜有人问津。然而,作为记者出身的唐曾孝却对这类题材有着强烈冲动,而且其视野和气魄超乎寻常地豪迈,不能不让人刮目。因此,像《金鸡梦》展现新时期农民发家致富、追求梦想,反映农村改革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作品的确并不多见。不用说很少有人潜心去这样乐观地书写农村、描绘农民,即使是有,也很难写出像《金鸡梦》这样真实可感的长篇大作。

一个报社老记者,一个不甚知名的作家,为什么对新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展历史如此着迷和动情?我想,这恐怕与作者的出身与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唐曾孝先生1933年出生于农村,经历农村的苦难、发展和变化,尤其是从事农村工作10余年,当记者搞农村宣传报道30多年,因此,对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变化有着亲身经历和深切感受。因此,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农村的巨变,作者以自己几十年对农村的熟知了解,选择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叙述这段历史,可以说这种选择是基于他的亲身经历和有感而发的。我们从小说书写的几十个发财致富的故事可以看出,每个故事似乎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正如龙长吟先生所言:“《金鸡梦》记录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辉煌,展示了农民全新的前途与出路,歌颂了农民命运的历史性大转折,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农村第二次真正的‘山乡巨变’。”这是一种宏大的历史观,也是一种坚定的历史观,并不是读了多少书就能够具备的,而是作者基于对农村现实的思考。这部作品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观照下,写出了新时期以来金鸡岭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肯定和对改革开放后农民的赞颂,表现了一种乐观的历史态度和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由此可见,小说对农民发家致富实现“金鸡梦”的正面书写,与我们常见的乡村苦难叙事和底层写作完全不同。它继承了现实主义主旋律小说创作的某种因素,忠实记录了新时期以来农村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流露出无可置疑的亲身体验所带来的真诚朴实。

当然,我并不反对文学无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但也不能一味地只看到生活中的阴暗面,而忽视了生活中闪光点和社会进步的方面。基于这一点,《金鸡梦》这部小说对新时期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反映,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颂是值得肯定的。在阅读《金鸡梦》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该书以总体把握中国的“三农”问题为目的,以一系列恶性案件的发生为中心,展示农民在税费重负压制下的生存窘迫,揭露了村官乡霸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暴行,写出了农民在忍无可忍情况下的上访与抗争,表现了难能可贵的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济世情怀。这两部作品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风格,记录下新时期以来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反映了社会转型中农民的两种不同的生活境况。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叙事,展现了新时期以来乡土中国两个不同的侧面,开创了乡土中国书写两个不同的维度。如果这两个侧面、两个维度只取其一,恐怕对当代中国的理解都是片面的。因此,小说为我们提供了对乡土中国的另一种想象,这正是《金鸡梦》的可贵之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唐曾孝的《金鸡梦》正是遵循这一创作原则而建构的。一方面,小说通过正反两方面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作品书写了两类农民在实现自身梦想过程中,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进而获得两种不同的结果。像以孟成真等为代表的农村进步力量,他们顺应历史潮流,走在时代前沿,带头创办民营企业,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发家致富,逐步改变乡村落后面貌,最终圆了各自的“金鸡梦”。孟成真创办了山水盆景中心,进而发展金鸡岭旅游业,出资重修“打赌桥”,带领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申中财办起养鸡场,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王”专业户。还有牛娇莲,可以说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善的化身,信仰佛教,心地善良,待人宽厚。她拒绝儿孙为自己举办八十岁寿宴,转而将办喜宴的资金周济穷困乡亲。尽管遭受盛雪特的陷害,但却以德报怨,在“尽缺德”遭遇牢狱之灾后,牛娇莲提议乡亲接纳其妻子“辣椒婆”。相对于孟成真、申中财、牛娇莲,以“尽缺德”为代表的反面人物,深受“左”思想的毒害,“宁可天下同饿,休教他人强我”。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尽缺德”恩将仇报将昔日恩人牛娇莲划为地主。小说真切地展现了过去“极左”年代人性的泯灭和扭曲。改革开放后,当看到别人办养鸡场发财,他便心怀嫉妒将瘟鸡内脏弄到申中财鸡场,以致申中财遭受灭顶之灾。后来,进城卖油粑粑下腻药,开屠宰场杀牛灌水,还与境外不法分子合伙贩毒,最后因触犯法律而在牢狱中度过余生。作品中的这两类人物分别代表农村进步和落后的两股势力,在他们身上寄寓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和对丑恶人性的唾弃。

另一方面,小说在书写农村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客观地反映出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背后隐藏的危机,并对农村现实生活中阴暗、消极、落后的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一是一切向“钱”看。比如,在抢险护桥中,孟求吉不惜以生命相搏,将冤家“尽缺德”的儿子盛宝贵从洪水中抢救出来,但被救者父亲“尽缺德”却去法院告状,向撰写救出他儿子那篇《舍己救冤家》通讯报道的记者索要赔款。二是富了以后乱花钱。像金鸡岭农民进城发了财,搞起了焚烧钞票的“鞭炮比赛”。三是婚恋观念发生变化,恋爱结婚变得很曲折,很复杂,甚至变了味。像蒋燕姣在孟成真被坐牢后,竟忘记了曾经的山盟海誓,移情别恋嫁给了盛宝贵。后来,当孟成真刑满释放回家发了财,她又春心摇荡与孟成真好上了。另外,还有比如不讲孝道、生意买卖耍巧、经济竞争无序,等等。小说反映出在现代化大潮和商品经济冲击下,乡村传统伦理道德日趋崩溃、走向瓦解,传达出作者对乡村现代化的焦虑与忧思。

当然,我们在评价一部作品的时候,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通过对小说的细读,我们不难发现作品在艺术上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小说叙事的新闻化。作品呈现出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的杂糅,导致未能从直观生活表象中揭示其背后深层次问题。二是小说人物的扁平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面人物,像孟成真等;一类是反面人物,像“尽缺德”等。这些人物形象非黑即白,形式相对单纯,个性相对简单,呈现类型化或者漫画化倾向。三是小说语言的口语化。作品中运用了大量湘南土话、俚语和俗语,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生动而形象,可对于广大读者来说通俗却有些不易懂。但从某种意义来讲或者换个角度来说,也正是这部作品不同于其他小说的一大特色。

I206

A

1673-2219(2020)04-0035-02

2020-02-15

2017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中国‘非虚构’乡土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7YBA188)阶段性成果。

谷显明(1976-),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金鸡改革开放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最生活】在金鸡湖畔,遇见理想的生活
用什么书写呢?
金鸡婆
金鸡婆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