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日间手术安全防范及流程优化管理

2020-01-08袁华娣

护理与康复 2020年9期
关键词:筛查流程防控

袁华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虽然致死性不高,但具有发病迅速、传染性强、病程变化快等特点[1]。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2]。日间手术是指院前完善术前检查、麻醉评估、预约手术,24 h内完成入院手术至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作为中国日间手术联盟单位之一,是浙江省日间手术指导中心。受早期疫情的影响,大量的日间手术预约患者手术积压延期,但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缓和,日间手术预约患者量也日益增长,这对疫情期间日间手术提出较高的管理要求。为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强化日间手术安全防范措施,并进行流程优化管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专项日间手术管理小组

日间手术管理小组由医疗副院长分管,管理小组成员由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科、院前准备中心、后勤及检验科、影像科等科室工作人员组成。医疗副院长负责疫情期间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工作;医务部负责日间一线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奖惩制度、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采样及隔离制度的制定;护理部负责日间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医院感染科负责日间手术病房的医院感染防护改造,日间医护人员的防护指导;院前准备中心负责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检查和新型冠状病毒筛查;后勤负责日间手术疫情防护资源的供应、患者与家属的按需订餐供应;检验科、影像科负责日间手术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肺部CT的优先检查。

1.2 优化流程及制度

根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防范院内感染的通知》等要求,不断优化日间手术流程和相关制度。

1.2.1日间手术流程的优化

日间手术流程:门诊挂号就诊→接受医生检查,确认是否准入日间手术→门诊麻醉评估→办理预入院缴款→院前准备中心完成常规术前检查→日间手术中心完成术前资料采集及术前指导,并进行宣教内容的短信推送→手术当天入院→手术→24 h内出院。与以往流程相比,疫情下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先进行测体温、看健康码,再由医生在诊间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筛查,开具日间手术住院证,同时开具新型冠状病毒血清抗体和核酸检测,加做肺部CT。

1.2.2患者管理制度

患者需持有健康绿码,无发热和呼吸道等症状;省内患者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筛查+核酸检测+肺部CT检查;省外患者如来杭<14 d,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筛查+核酸检测2次+肺部CT检查,如来杭≥14 d,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筛查+核酸检测+肺部CT检查。住院期间,患者须规范佩戴口罩,一律不得请假外出;病区实行24 h门禁管理,严格限制探视,提倡视频探视、手机探视;病区禁止外卖饮食,由医院食堂提供。

1.2.3陪护人员管理制度

如患者病情需要陪护,由护士长评估患者病情和陪护人员情况后发放陪客证,做到人员固定,仅限1人。陪护人员要求:持健康绿码,如黄码、红码不得陪护,其中省外陪护人员(除疫区)需观察48 h,取得陪客证;流行病学调查史阴性;无发热及呼吸道等症状,如果隐瞒疫区居住史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接触史,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相关规定,将追究法律责任;原则上不出医院;须规范佩戴口罩,进入诊疗区域注意手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后注意正确洗手;每日监测体温1次,当耳温≥37.3℃不得陪护,耳温≥37.5℃由专人护送至发热门诊就诊;用餐建议订陪客餐,禁止订外卖。责任护士每天对陪护人员进行评估与登记。

1.3 日间手术医务人员的排摸

医院员工离杭(包括省外、境外),返杭需走钉钉流程申请和审批。省外(除疫区)回杭的员工乘坐飞机、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须居家48 h,自驾者不需要居家48 h; 境外回杭人员按照目前浙江省政策需要由社区统一安排集中隔离。同时,医院成立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小组,每日根据IT中心提交的数据进行监察,如员工数据出现异常(健康码黄码、红码),由监察室值班人员通知相关科室3人小组(护士长、支部书记、科主任),由科室作为异动情况上报医院居家隔离和流行病调查组,医院专家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具体的处置措施,科室先暂停其工作,对已经安排的日间手术,予以停止手术或者安排同等资历医生执行手术。

1.4 医生及护士的培训

全院医护人员通过钉钉培训考试系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知识的培训;通过“掌上华医”APP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知识的学习;通过钉钉网上课堂,由医院呼吸、感染和重症方面专家担任授课老师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培训。

1.5 优化护理人员的配比与排班

日间手术每周排班,但是日间手术患者量变化较大,所以两院区(解放路院区、滨江院区)相对固定1位高年资的责任组长,在此基础上根据两院区次日日间手术预约和拟手术患者的量,进行两院区护士排班的微调整,而且排班不同于普通病房,按工作时长计算工作量,如一个护士的排班为8-4班,班内手术提前于下午3时结束,故提前撤班,需补上班1 h,如加班1 h,则给予补休 1 h,以期达到灵活排班的目的。

1.6 完善新型冠状病毒筛查

1.6.1医务人员的筛查

根据2020年4月22日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领导小组指导精神和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安全生产”系列布置要求,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健康筛查。

1.6.2患者的筛查

门诊时,主管医生告知患者,进行日间手术前需至少多住一晚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筛查+核酸检测等事项,待患者同意确认后,开具手术通知单,院前开具检验医嘱、新型冠状病毒筛查、胸部CT等。患者完成手术押金缴费后,院前管理中心安排患者进行相关手术检验及胸部CT检查,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第1次筛查。由于手术患者术前1 d要确认肺部CT结果后才能安排手术,放射科组织人力集中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部CT检查的阅片报告,如CT检查提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肺外带明显(早期改变),或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肺实变等(严重者),该患者实行单间隔离;入住日间病房后,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筛查+核酸检测,如明确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则转送患者至定点医院治疗。

1.7 新型冠状病毒可疑病例的隔离管理

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发热(术前≥37.5℃,术后≥38.5℃)、咳嗽、腹泻等症状,CT检查结果可疑,再次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筛查,在新型冠状病毒采样结果返回前,病区做好二级防护,实施单间隔离。单间隔离措施:患者安置于通风良好的隔离单间并持续空气消毒;患者尽量不外出检查;需接触可疑病例的医务人员戴N95口罩、护目镜、一次性帽子、手套,穿隔离衣,垃圾桶套双层黄色垃圾袋;地面用含有效氯1 000 mg/L消毒剂擦拭消毒,3次/d;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专人专用;患者离开后进行终末消毒,通风和空气消毒机持续消毒1 h,并使用含有效氯1 000 mg/L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2次,中间间隔10 min。

2 结果

2020年3月9日至4月25日,1 224例患者进行日间手术,期间未发生患者及医务人员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患者满意度为98.0%。

3 体会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极强[4],任何一个防控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局部疫情的暴发。虽然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有序复工复产的要求,但是前提是对疫情能够精准防控。临床安全无小事,结合最近几周的日间手术临床实践,在稳步增长业务量的同时,保证对疫情的精准防控,这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通力协作。要保证临床工作高效运转,需要医务部、护理部、院前管理中心、放射科、后勤管理中心大力协调,因此,成立专项日间手术管理小组有利于推动工作进行;优化流程及制度,使医务人员能根据流程和制度工作,从而达到精准防控的目的;日间手术医务人员的排摸,杜绝医源性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强化医生及护士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培训,提高了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知识水平,进而化为行动,落实措施,提高临床工作质量;优化护理人员配比与排班,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下,达到最佳的工作配比,工作效率最大化;加强新型冠状病毒筛查,及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可疑病例的隔离管理,将疫情扩散范围最小化,保护了健康人群,减少了感染发生。2020年3月9日至4月25日,1 224例患者进行日间手术,患者及医护人员均未发生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患者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筛查流程防控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