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价值研究
——评《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

2020-01-08

水资源保护 2020年1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旅游

岳 杰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学院,焦作师专旅游文化研究所)

中国经济经过数年的飞速发展,已取得相当的成就,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慰藉,与此同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也逐渐成了新兴经济的增长热点、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文化对于旅游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黄河三角洲以其独特的旅游文化价值影响着该区域的社会发展。黄河作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静静流淌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有无数文人骚客为它留墨,同时黄河也拥有着丰富的奇闻逸事和民俗文化,其文化资源不可谓是不丰富。在这样丰富的文化资源储备前提条件下,黄河三角洲作为黄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它区位优势深入发掘的过程中,弘扬黄河三角洲文化和挖掘其文化价值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若想将黄河三角洲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与开发,就必须要做到对其进行充分完备的了解。在由左登华等人编著的《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齐鲁书社,2008年1月出版)一书中,作者结合自身对旅游文化多年的深入研究,对黄河三角洲深厚的人文、历史及山水等旅游文化的特色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有利于读者对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深入了解。总览全书,本书有以下三大优点。

一、 以旅游学、文化学为基础,注重旅游文化的内涵和特性分析

旅游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这是人类天生的探索精神所决定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代社会逐渐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充分且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成为人们新的思考;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外出旅游也就逐渐成了当代人休闲娱乐的选择之一。对当代人而言,旅游一词显得古老而又年轻,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与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说它年轻,则是因为它随着制约因素的逐渐减少,在经历了近数十年的发展才逐渐脱离其“高档娱乐”的身份,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作者从实际出发,结合亲身体验对旅游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和解析,提出了旅游是一种经济的现象;而文化则是人类不断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产物,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将旅游和文化的概念明晰之后,作者进而提出旅游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的综合,是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作者认为,旅游文化之于旅游业,就像灵魂之于人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决定了旅游是否可以带给旅行者更为深刻的人生体验,成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影响,所以,对于经营者而言,如何保持旅游的特色,尤其是非观光型旅游活动的吸引力,就成了旅游业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基于此,作者认为要使旅游与文化深度交汇,就必须重视文化在旅游发展中起到的重大作用,对于极具独特性的地域文化要做到保护和开发的有机统一。

二、 兼顾整体与局部,总览百家,有叙有议

该书写作思路新颖,结构布局合理,语言逻辑性颇强。全书整体结构虽然联系紧密,但各章节又相对独立,满足了读者不同需求。作者客观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旅游的发展趋势,期望帮助该地区百姓寻找到致富途径,真正提高生活水平。本书内容不单涉及黄河三角洲的风景名胜的旅游价值,而且涵盖了沿河山水建筑饮食等文化的介绍,作者从旅游文化的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的分析再到开发的设想,在内容上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展开,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思路清晰,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认真严谨的态度、精妙的写作手法。具体而言,该书一共分为13个章节(不包括总序、序、参考文献和后记)。第一章为绪论,作者分别从旅游、文化两方面进行阐述,进而全面具体解析何为旅游文化,再总结归纳旅游文化的特征、功能和类型,循序渐进地揭开了中国旅游文化的起源。第二章为黄河三角洲旅游概略,从地理条件上,作者介绍了黄河独特的地理环境,在我国的区位发展上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决定了黄河三角洲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与东北亚地区进行交流的重要区域和资源的主要供给区。正因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黄河三角洲地区拥有着良好的资源,这也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了使读者更加深入和清晰地了解黄河三角洲的旅游文化,作者从时间维度上展开论述,并将其发展划分了3个历史阶段,以直观的图片和精炼的文字说明,全方位多层次地阐述了黄河三角洲悠久的旅游文化历史。第三章至第十一章分别从黄河流域的自然山水文化、历史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多样的服饰文化、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人们津津乐道的神话传说文化以及名人、企业文化等多方面阐述黄河三角洲的地区文化。例如第七章的主题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和表现形式,可以鲜明真切地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历史意蕴、世态人情等。因为民俗文化在我国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发掘、整合、提升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必须从该区域的民俗文化入手。从宏观而言,作者首先从人们和谐欢快的节庆文化进行阐述,接着叙述当地的婚俗文化再到兼容创新的齐鲁文化。从微观而言,作者不仅详细地介绍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还叙述了祭祀神灵、纪念先圣、祝颂丰年等一系列风俗活动。伴随着每个节日和风俗,有许多新风俗应运而生,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代代相传,赋予节日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也有益于读者更加了解该区域文化特色。第十二章和十三章的主题分别为文化市场和旅游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作者认为仅仅只是了解黄河三角洲的旅游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将合理保护与适当开发相结合。鉴于此,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建设性的对策,如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立政府主导型发展思路、健全科学的体制和机构等。

三、 研究视野开阔,内容信息量大

当今社会的旅游业发展,其背后大多是对该地区的一种文化的欣赏。若对该地区文化没有足够了解,“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一口号就难以落到实处,推动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事业双重发展的目的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要大力发展黄河三角洲旅游业,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充分了解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要求。只有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才能真正推动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带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方面发展,最大发挥“一个支点”的作用。本书始终立足于“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这一观点,对黄河三角洲的山水、建筑、饮食、服饰、民俗、神话传说、文艺、名人及企业文化等进行充分且翔实的描述;不仅如此,本书在各项文化的叙述中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民俗文化的描写中就包含了“节庆文化”“婚俗文化”“生产习俗”“齐鲁文化”4个方面的介绍。这种关于黄河三角洲独特文化知识的介绍,不仅体现了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会勾起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深入了解黄河三角洲的旅游文化,这对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的推广、发展和创新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当前经济已然形成全球化趋势,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这使得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如何利用好当地的文化资源,已经逐渐成为各地区发展中必要的论题。黄河三角洲地区在谋求自身发展,大力开发自身优越区位条件的同时,必然要重视其社会文化在发展中起到的重大作用。要在充分了解局势的情况下,利用好当地丰富充足的文化资源,带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当地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全面进步。本书作者结合当前实际,分析时代局势,以其宽阔的视野,正确把握了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发展的情况。通过全面发掘、梳理和剖析传统文化资源,使读者能够在本书中充分认识到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的时代需要,并逐步引导读者基于当前发展大势,把握好时代脉搏,充分推动该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该书内容涵盖广,立意新颖,阅读和学习价值颇高;写作思路清晰、内容框架合理;从独特的旅游文化角度对黄河三角洲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极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除此之外,内容上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大大增加了读者的兴趣,书本里的标注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保护和开发的对策。《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一书不仅是一本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书籍,也是一个引领读者正确认识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文化的指南针。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旅游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
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氮的差异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生态视阈下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