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及现实意义
2020-01-08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马燕燕张晓敏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马燕燕 张晓敏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伴随着唯物史观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也开始逐渐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问题的思考从未间断。其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这一表述,是他们关于人本质的高度精练的凝结,他们在全面翻阅以往哲学典籍以及经过深刻的社会调查实践之后,大胆地突破以往哲学家陈旧的思想束缚,从主客观统一的角度去思考人的问题,形成了唯物史观的人学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蕴含了丰富的人学思想,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三段论的基本框架,他的人学三段论主要包括存在论、本质论和发展论。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的人学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新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运用,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提供理论论证,而且对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存在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它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唯物史观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本书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成功的标志之一。首先,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强调要看到人的存在,这里所说的人并不是以前哲学家们传统认为的抽象的人,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现实中的人。在马克思之前的绝大多数哲学家大都遵循传统的哲学传统来研究人,认为人的本质是抽象的存在,但是马克思突破以往哲学传统的束缚,提出“现实的人”这一概念,他认为只有现实社会中真真实实存在的人才能构成全部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抽象的人并不能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到的“现实的人”更准确地来说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它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有生命的人。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只有无数个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人,才能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前提,没有这些现实的人,人类历史发展就无从谈起。
(2)能够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人。马克思认为是否能够进行物质生产是区别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判断方法。与动物依靠本能进行活动不同,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至今,是因为人类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物质生产活动,也正是由于人类不断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才能摆脱自然对人类的限制,从而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
(3)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在马克思看来,人从一开始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无论是从一开始的原始社会,人们一起打猎,共同抚养后代,还是到现在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总的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社会这个相互联系的关系网中的一个结点,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3]在这些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就是我们生存发展的社会生产关系,因为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4)阶级性与个性相统一的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长期观察与研究发现: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不同的阶级之间由于利益关系的不同,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而社会矛盾也就内在的表现为这些阶级矛盾。除此之外,马克思还看到了人的另一面,虽然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阶级,但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除了共同点之外,还有自己的个性,它受到我们所属阶级的限制。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本人对辩证法的理解与运用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本质论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历来是哲学家给予特别关注而又最为意见纷纭的问题,人们为了把人同其他存在物区分开来,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人的本质,基本上表现为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人的本质是一种理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的本质是感性的存在,这两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又都不全面,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实践的观点,不懂得在实践中理解人的本质,而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前人的基础上确立了实践的观点,从实践去理解人的本质,才克服了历史上长期以来对人的抽象理解,给予人的本质以科学的说明。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生产劳动,即生产实践。与人不同,动物是依靠自身的生理结构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保证自己的种族可以不断地延续下去。但是我们人类除了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适应大自然的大环境之外,我们比动物更高级的一点就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再通过这些工具来一点一点地改造环境,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适合人类的生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践活动属于一种超生命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马克思和曾说过:“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4]。结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首先是实践劳动。
其次,人的本质还体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众所周知,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自然属性,它不受思想意志的支配和调整,比如每种生物都会经历的生老病死,这是不受我们的意志所控制的,所以说自然属性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也如此,同其他生物一样,人也具有自然属性。但是,人的自然属性并不是最重要的属性,人之所以成为自然界中独特的存在,是因为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人还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人的现实本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单个的、孤立的人无法形成社会,没有相互之间的联系,人类也没办法形成与自然相抗衡的力量,更不用说改造自然了,因此,离开了社会联系,尽管人有生命机体,也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本质,完全是由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3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论
3.1 生产力的极度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的制约。”[5]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生产力发展对人类所起的作用是持肯定态度的。上面我们提到过,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生产劳动,即生产实践,而现实的人也指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类可以突破自身生理条件的局限性,除了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去适应自然,还可以通过劳动实践去改造自然,而我们改造自然的方式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拥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除了能让我们拥有改造自然的力量之外,还为我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6]这个道理我们不难理解,人只有在满足了自身的基本生活需求,不需要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奔波劳碌的时候,才有空闲的时间、空闲的精力去发现美、创造美,一个整天食不果腹、衣不裹身的流浪汉有时间、有精力去成为一个美学家吗?
3.2 消灭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7]亚当斯密也曾指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8]由此可见,分工最初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的扩张,人越来越被束缚在固定的生产岗位上,在工厂中,工人不可以随意更换自己的岗位,资本家不需要工人了解全部的制作工艺,只需要其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这一道工序即可。本来人作为主体,工作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随着资本的发展和扩张,人却被工作所束缚,成了工作的奴隶,在本质上人跟机器没有了区别,都成为资本家工厂中的一个生产零件,异化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9]。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旧式的分工,这种分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却大大损害了人的主体性,人被绑在机器上,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人操控机器,而是机器在操控着人,人就这样被迫成为机器的奴隶。在旧式的分工条件下,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对立,而人想要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突破这种种对立对人的束缚。
3.3 共产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归宿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深入调查研究,马克思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对工人进行各种剥削,最大限度地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使工人变成劳动的机器,人自身的发展遭到限制和阻碍,进而形成物统治人的局面,造成人的本质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这种人剥削人,物统治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形式最终将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将会消除,人将对人的本质实现真正的占有,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喜好自主地从事劳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剥削与被剥削转变为自由、平等、友好、互助的关系,人们可以放心、自由地在工厂中工作,不用担心自己的权益受到压迫;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不用再为了生存而被迫进入工厂工作,劳动也不再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一种工作来满足自己劳动的需要,可以尽情地发展自己的兴趣。
4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现实的启示
马克思把现实的人作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出发点,跨越了黑格尔的“思辨人”与费尔巴哈的“自然人”,实现了人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进行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学习,而且能够在实践上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为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的标志,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思想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以人的存在论为其人学思想建构的基础;以人的本质论为其人学思想建构的关键;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其人学思想建构的终极指向。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深入的分析调查,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最好的归宿,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人的异化逐渐被消灭,人类将实现彻底解放,将得到全面自由地发展。
第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让我们更加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马克思坚定地站在广大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终生致力于推动人类的解放运动。他详细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现象,勇敢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正是在资本主义的劳动中丧失的;他不惜冒着被资本主义国家驱逐的风险勇敢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科学地提出想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就必须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只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才能得到极大的丰富,才能逐步走向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对于全面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并存,这两种制度孰优孰劣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资本主义初期的海外扩张,在客观上促使整个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加强了整个世界的联系,但是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逐渐走上了垄断的道路,开始疯狂地掠夺全球资源、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人的本性开始变得扭曲,人的主体性价值开始丧失,人类也逐渐走上了异化的深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种社会现实情况下,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共同出版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部著作中,他们提出要看到人的存在,重新重视人的主体性价值,要对人的异化进行扬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第四,《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对在新时期条件下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指导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人”的思想,说的就是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现实的人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总体布局和“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观点,尊重规律,尊重自然,以科学的发展方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 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全面论述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同时,他们还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逻辑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认真研读原著,还原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本质内涵,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思考,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当代现实条件下对于厘清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