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择时中药穴位贴敷对跟骨骨折术后痛症疗效观察
2020-01-08蔡丽月魏彩虹杨婉瑜
蔡丽月,魏彩虹,陈 王,杨婉瑜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 骨伤科,福建 泉州 362000)
足踝发生骨折疾病的预后不仅关系着患者的正常行走活动需求,还影响到患者的行走步态和形象问题。跟骨是足骨中最大的骨骼,呈不规则长方形略带弓形,以松质骨为主,是足部的着力点之一。跟骨骨折是足部较常见的损伤,大部分都是由创伤引起的,常因高处坠落,足跟着地,直接的暴力自距骨传导到跟骨,导致跟骨压缩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也有少数患者因跟腱牵拉而致撕脱骨折。跟骨骨折发生后,因跟骨及其周围软组织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损伤后造成局部出血及组织液渗出,皮肤血供不良,肿胀明显,循环障碍经脉阻塞,因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跟骨骨折如若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足部有畸形及疼痛,且患者的疼痛将是非常明显,持续时间可不少于1个月[1~2]。疼痛可严重干扰患者睡眠,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加上长时间的卧床及手术打击,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理障碍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加强对跟骨骨折的疼痛处理和干预十分必要。我科对跟骨骨折术后疼痛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择时白芷止痛贴穴位贴敷进行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单侧跟骨骨折(血瘀气滞证)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跟骨骨折手术指征明确且行手术治疗者;②年龄15岁~70岁,性别不限;③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穴位贴敷部位皮肤破损者;②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③外敷中药过敏史者;④拒绝此项操作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常规基础护理方法,①健康教育:详细向患者介绍跟骨骨折的相关知识,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体位放置、饮食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等方面。②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减轻痛症的放松训练,降低其心理应激度,使患者对治疗与康复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对手术后的骨折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焦虑的心理,以利于早期活动,必要时合理应用止痛药。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跟骨骨折术后第1天予子午流注择时自制药粉穴位贴敷操作。止痛贴敷操作方法:①穴位贴敷药物选择分别为:白芷、白术、丁香、冰片、干姜、肉桂、川芎7味药,每味中药选取100 g,将中药混合打细成粉,过200目筛后,制作成粉包,每包约10 g,治疗时取出一粉包,将粉包加75 %酒精浸湿,调制成膏状备用[1]。②从跟骨骨折术后第1天开始,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使用白芷止痛贴。首先评估病室环境、评估患者疼痛分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3],询问有无酒精过敏史,患者取舒适平卧或半坐卧位,充分暴露患肢,注意保暖,观察局部皮肤情况,确认无皮肤疾病、皮肤无破溃后,用75 %酒精棉球擦净贴敷处穴位后,依次选取足少阴经上的太溪穴、照海穴、水泉穴、三阴交4穴位,贴敷时间选择在上午的午时(即11:00~13:00)或下午的酉时(即17:00~19:00),选取这两个时间段进行穴位贴敷操作是根据足少阴肾经的子午流注时间,是肾经最佳调理时间[4]。将调和好的白芷止痛药装入专用的空心敷贴内,清洁消毒皮肤后,固定在选取好的穴位处。操作后询问患者感受,妥善安置患者,取舒适体位,注意患肢摆放的位置,因为不正确的放置,也可引起患肢的疼痛。操作结束后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操作时间。穴位敷贴时间一般为4 h~6 h 取下,时间为每天1次,直至患者疼痛消失。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完成治疗并记录。采用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贴敷干预时的疼痛分值,干预1 h后的疼痛分值、干预4 h后的疼痛分值情况,并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制记录两组患者对痛症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分值5分为非常满意,4分较满意,3分为一般,2分为不满意,1分为非常不满意[5~6]。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后VAS评分对比
表3 两组护理干预后满意度比较
4 讨 论
强大的暴力造成的骨折引起的疼痛对机体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刺激较大,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过程。自从1995年提出“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开始,疼痛的处理越来越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跟骨骨折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跟部骨断筋伤,脉络受损,伤处血瘀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疼痛;如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及时控制,机体因疼痛活动受限,并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影响术后肢体的功能康复,使住院时间延长。同时患者易产生焦虑、愤怒和恐惧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跟骨骨折术后痛症的治疗处理尤为重要[7~8]。
子午流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十二条经脉对应每天的十二个时辰,又对应天干地支和五行生克原理,人体的经脉的气血周流随着不同时辰产生盛衰的变化。根据气血流经与每个时辰之前的关系,预知其开穴时辰选择中药贴敷,刺激开穴以疏通经气、活血止痛,从而达到调和气血、减轻疼痛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提高穴位的主治功能[9]。
本研究中取足少阴肾经上的太溪、照海、水泉、三阴交4个穴位进行白芷止痛贴贴敷治疗,要求避开手术切口,在患者取舒适体位时进行贴敷。“三阴交”为交会穴,位于人体内踝尖上3寸,具有健脾化湿、舒肝益肾之功效。照海:是八脉交会穴,位于内踝尖直下1寸处,有温经通络的功效。水泉穴:位于内踝后下方,太溪直下1寸,具有清热益肾、通经活络、疏利下焦之功效。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之间的中点凹陷处,具有补肾益阴、培本固精、壮腰健腿功效;肾主骨,循肾经穴位贴敷益可补益肾气[9]。
中草药材是中华的瑰宝,先辈们对中草药材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与研究总结,使得中草药材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使用的中草药中,白芷性温,具有散风除温、通窍止痛、消肿的作用;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干姜、丁香温中回阳通脉,起引经作用;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活血通经脉、散寒止痛的功效;冰片清香、宣散,消肿止痛;川芎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功效。加之酒精调和,可消毒皮肤防止感染的作用,促进药物渗透吸收的功效,偶见有酒精过敏者,可改用生理盐水调和药粉继续外敷。诸药合用,活血祛瘀,增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的回流,促进瘀血的吸收,改善血液循环并提高痛阈,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通则不痛,故而使用后患者骨折处疼痛能明显缓解。且此项操作在跟骨骨折痛症患者的应用,是一种对机体无损伤、安全的方法。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择时自制止痛中药穴位贴敷在跟骨骨折手术后疼痛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该技术的开展,能有效弥补传统护理治疗的不足,如采用镇痛泵、止痛药物治疗的缺陷不足等,能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患者不舒适感,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中草药价格较低廉,且取材制作方便,药包无异味,患者均乐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