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能谱CT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中的应用
2020-01-08王开乐林奕军
王开乐,金 梅,林奕军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CT室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1 引言
在目前能谱CT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CT测定物质含量也成为一种新型趋势,通过以水和钙作为基物质对,能够对骨质水以及钙的含量进行测定。在常规意义上,能谱CT主要是以X线球管瞬间双KVp(140~180kV)来作为持续两组不同能量的吸收投影资料。如果将水和钙作为基物质对,则可以作为水和钙这两种物质密度的投影资料。能谱CT不仅仅能够对基物质量进行分析,还能获取水平不同的KeV数值。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双源能谱 CT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94例因腰部疼痛前来就诊,疑似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其中69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最大年龄47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29.2±0.2)岁。所有就诊患者均具有下列两种临床反应:①疼痛或者不适隐匿性发病;②晨起僵硬;③活动后改善;④夜间疼痛后改善。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检查前42日,无关节手术史以及局部非留体抗炎药注射史。69例患者均采用双源能谱CT检查。
2.2 方法
采用西门子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扫描仪及mmwp后处理工作站(能谱曲线“Monoenergetic”模式进行分析)。扫描:检查部位行双能量扫描,扫描参数:两个球管的管电压分别为80kV、140kV;管电流分别为80mAs和210mAs;旋转时间为0.33s;探测器准直器为64×0.6mm;扫描螺距为0.5,层厚为0.75mm;重建间隔为0.6mm,矩阵512×512。图像后处理及分析:扫描结束后,将共三组图像数据传至西门子Siemens MM工作站进行处理,观察骶髂关检查节病变中的分级情况和病变情况;以单能量能谱数值结果,将其输入到工作站,而后经过能谱分析软件GSI viewer进行分析及mmwp后处理工作站,以水和钙作为基物质对,获得水基图和钙基图。以上几组资料和120kV融合资料传输进3D软件采用MPR重组模式,医师予以图像质量处理。通过斜冠状位图像,在双侧骶骨以及髂骨皮质下骨质放入感兴趣区域。同一位置层面上,在腰大肌放置感兴趣区,得出双侧骶骨以及髂骨皮质下骨和正常腰大肌水含量比值和钙含量比值。另外混合能量图像通过斜冠状位测量双侧骶骨以及髂骨皮质下骨质CT比值。
2.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骨质表现,以皮质下骨质的相对水含量、钙含量、CT值以及信号强度比值。
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或是SPSS19.0软件进行检验本次涉及数据,计量相关的资料所使用的工具为(±s),并且进行t检验,应用(%)表示计数,行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差异。
3 结果
确定中轴型脊柱关节炎48例,12例表现为骨质水肿,28例表现为骨质硬化,31例表现为骨质破坏,5例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相对水含量、钙含量、CT值以及信号强度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皮质下骨质CT表现对比(±s)
表1 两组皮质下骨质CT表现对比(±s)
组别 相对水含量 相对钙含量 CT值 信号强度比值观察组(n=48) 1.07±0.04 112.01±35.24 423.45±125.24 2.45±0.83对照组(n=46) 1.03±0.03 21.66±4.35 315.23±85.23 1.84±0.42 t 5.4666 17.259 4.8769 4.4660 P 0.0001 0.000 0.0001 0.0001
4 讨论
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诊断中,通常将一侧或者双侧骸骼关节炎性改变作为关键标准。作为活动型脊柱关节炎的主要反应,皮质下骨质水肿中,正常骨髓内堆积脂肪细胞,发生炎性水肿的骨松质内将堆积大量炎性因子,同时毛细血管增生显著。因此炎性充血骨髓内水含量有所提升,因此脂肪含量下降[1]。骨髓水肿的检查方式主要采用STIR序列处理。通过本文研究证实,SpA组骼骨皮质下骨与腰大肌信号强度比值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样SpA组骼骨皮质下骨与腰大肌的水含量比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骼骨皮质下骨质与腰大肌的水含量比值在检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敏感性高于其他参数。
这些数据证实,能谱CT能够对骨髓的炎性水肿情况进行反应。同时在自由水比较中,STIR具有较为敏感的价值[2-3]。在脂肪抑制中,STIR序列产生了较显著的效果,其中一些T1值也会和脂肪组织十分接近。SpA组中骸骨和骼骨皮质下骨与腰大肌的水含量比值和钙含量比值均较对照组升高。这一因素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慢性炎性因子和炎性渗出有关联,炎性细胞对前炎性细胞活素释放,达到激发破骨细胞分化的价值。这可能是水含量比值和钙含量比值上升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