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技术DWI在颅内TB的应用价值
2020-01-08通讯作者
刘 羽,彭 超(通讯作者)
(1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重庆 400000)(2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重庆 400000)
颅内结核也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核病,颅内结合有两种类型,即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膜炎,结核菌置入蛛网膜的下腔,造成增生性脑膜炎,然后脑脊膜就会变得浑浊肥厚[1]。颅内结核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盗汗、呕吐、烦躁不安,在晚期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以及频繁抽搐的现象[2]。本文以2018年8月—2019年8月的20例颅内结核患者、2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磁共振技术DWI在颅内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的20例颅内结核患者、2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24~62岁,平均年龄为(43.51±3.6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常磁共振DWI检查,用磁共振扫描机进行头部扫描,DWI的b值选取1000,TE=20ms,T1=750ms,T1W1:TR=1960ms,T2W2:TR=4200ms,DWI的层厚设置为5mm,间隔设置为1.5mm,视野(FOV)设置为24×24cm,矩阵设置为128×128,采集好数据,检查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在ADC图上选取病灶的实性部位,然后画取多个ROI来测量ADC的值,测得ADC值后,将数据输入到SPSS20.0进行方差齐性和正态性检查,在方差不齐的情况下,用Welch进行F检验,得出P值和F值。
1.3 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方法采用的是SPSS20.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检查后,颅内结核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P<0.05;病毒性脑炎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P<0.05;病毒性脑炎的rADC值为(0.486±0.209)×10-3mm2/s明显低于颅内结核的rADC值(1.446±0.086)×10-3mm2/s,两组对比t=18.996,P<0.05。见表1。
表1 DWI的结果对比(±s,×10-3mm2/s)
表1 DWI的结果对比(±s,×10-3mm2/s)
指标 颅内结核(n=20) 病毒性脑炎(n=20)正常脑白质ADC 0.792±0.035 0.843±0.086病灶ADC 1.149±0.098 0.412±0.194 t 15.342 9.083 P<0.05 <0.05
3 讨论
颅内结核是一种结核感染性疾病,在所有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患者的死亡率也比较高。颅内结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颅内结核很容易对患者的面、动眼、视以及外展等神经造成损伤[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常规的核磁振成像有很大不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以水分子运动组我诶基础,来提供脑生理状态的相关信息,表观弥散系数的影响弥散信号的重要因素,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弥散信号和表观弥散系数成负相关,也就是表观弥散系数增加,弥散信号反而降低,因此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可以通过测量表观弥散系数来诊断疾病,同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可以很好的鉴别出脓肿和肿瘤坏死、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积脓以及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对于颅内的其他病变也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作用[4]。同时磁共振弥散加强成像的弥散信号还和弥散敏感系数b有关,弥散加权成像是在某个b值下所测得的信号成像,在b值增加的时候,所形成的图像的弥散权重就会增加,相应的也会让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之间对比度提高,DWI的敏感性也会更高,同样的,b值的增加也有不足之处,随着b值的提升,所测得的图像的信噪比也会降低。
结合研究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显示,颅内结核的ADC值为(1.149±0.098)×10-3m㎡/s明显高于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0.792±0.035)×10-3mm2/s,病毒性脑炎的ADC值为(0.412±0.194)×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0.843±0.086)×10-3mm2/s,同时病毒性脑炎的rADC值为(0.486±0.209)×10-3mm2/s明显低于颅内结核的rADC值(1.446±0.086)×10-3mm2/s,表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很好的鉴别出颅内结核与病毒性脑炎。
综上所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颅内结核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鉴别出颅内结核和病毒性脑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