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寒山读《盖瑞·斯奈德诗选》
2020-01-08撰文廖伟棠编辑方凤燕
撰文_廖伟棠 编辑_方凤燕
作为风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垮掉的一代”目前尚在世的作家,也是过去二十年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美国诗人,盖瑞·斯奈德多次进入“最后名单”,在博彩公司的赔率也是前十名的常客。但斯奈德和这些名利没有任何瓜葛,他是一个遁世诗人。
盖瑞·斯奈德是自然诗歌、生态诗歌、禅意诗歌的现代代表,但有不囿于这些概念,而是从心所欲,从山水之中寻找“道”的诗意变化。他诗的意境是雄浑的、富有北美拓荒者精神又有禅宗坐言起行的魄力;他的意境又是玄妙的,常常从人类社会以外观照世界。比如说他这样写京都寺庙里的树:“这些古老事物,全都/无名无姓。/绿松针,/木材,/灰烬。”生机勃勃的松树被砍下变成制造寺庙宫殿的木材,寺庙宫殿又在一场场战火中焚毁为灰烬,此乃无量劫,亦永回归一。
这都与他跟东方的文化背景的渊源相关。斯奈德大学时期学习汉语、日语,曾申请一个北美佛教的基金资助,坐远洋货轮去日本京都当了几年和尚,也曾与日本女子结婚。虽然他以翻译禅僧寒山诗歌著名,但他不像别的美国汉学家那样做学术的工作,回国后他竟然做了多年山林的防火塔瞭望员。
唐朝传奇的诗僧寒山是佛门清规以外的逸者,可以说他与斯奈德互相选择了对方。在日本禅修的时候,斯奈德发现比日本佛教的清规戒律更适合他的是寒山的诗歌,这成就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砌石与寒山诗》,正如其名,这是事必躬亲的劳动者诗人与佛教的结合。
他对佛教的思考着眼于“无”,如何面对个体存在、存在的不稳定性,如何自处,他藉由佛教的“无”来应对,同时他对自然的态度也是如此。而他是反对泛泛而论的人道主义的人,他认为人在宇宙中相当渺小,去消解西方的人本主义。但是斯奈德毕竟是一个积极写作的诗人,他的诗是一种前进的姿态,只是所阐述的思想是退回——退回无、人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松树冠》这首极具禅意的诗,就是“后退”诗学的一个优美表现:“蓝色的夜晚/薄雾带霜,天空中/明月朗照/松树冠/弯弯的雪蓝,隐入/天空,霜,星光。/皮靴嘎吱作响。/兔的足迹,鹿的足迹/我们知道多少。
诗人会写一些诗阐述一些关于自己对写诗的理解,“知道”二字点出,这首诗同时也是对知识分子的学习与写作行为的反思。斯奈德的前辈庞德说过:我们不要过度理性干预写作,要让词语带领你。而禅宗的造景就是以无意的态度达到自然的和谐。斯奈德这首诗庶几近焉。
斯奈德翻译的《寒山》当然更能说明他的参悟。寒山诗在中国古代已经算是非常口语,非常俗的诗——禅宗与律宗最大的差异,在于禅宗会用最俗来讲最深的佛理,寒山真正是在草根里面说道,和王维高居庙堂所谈自然,不大相同。斯奈德即将寒山的抒情诗翻为戏剧体,是要读者回归到自己的体验,与其谈寒山,不如去寒山,无须以辩论来抵达。
垮掉派小说家凯鲁亚克写的一本书叫《达摩流浪者》,里面会看到垮掉的一代这些朋友在小说里的化身出现,其中盖瑞·斯奈德是以一个山上智者的形象出现的,他懂得很多大自然的奥秘,又懂得很多佛教的奥秘。他把这些奥秘传给这些疯狂的生活的人,让他们在疯狂的生活中时时能够看到明亮的东西,看到那些智慧在闪烁的东西。
斯奈德后来写的诗绝大多数都跟他所生活的美国的森林有关,还有更多更多跟他作为一个森林里面的劳动者有关,他所看到的,他所做的,他是一个行动主义者。斯奈德有一首诗叫《光的作用》,这首诗有意思的是,里面有很多种说话的声音,在现实中都是不能说话的——石头、树木、飞蛾、鹿。而能说话的诗人,他隐藏在这背后,他为它们代言。
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诗:《长歌行》里面所写的“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东风吹过来了,百万种事物被东风吹动,它们都想说话,这就是这首诗里边光照到了盖瑞·斯奈德周围的森林里的万物,这万物也想说话,而诗人感受到了这种万物想说话的这种冲动。他看到它们在光里边闪闪发亮,他就觉得它们是在要跟我说一些道理,诗人索性就把自己代入到石头、树木、飞蛾等等里面去,去说出它们对光的作用,就是我们说的光合作用的一种反应。最后出现的是鹿,说着说着这只鹿变成了诗人本身。盖瑞·斯奈德很想成为这样一只鹿,因为它就像一个诗人一样,它能闻到东西,听到东西,看见更多的东西,这就是诗人的敏感,诗人像鹿一样敏感、敏锐,他比一般人看到的、感受的更多,而且他觉得还不够。
盖瑞·斯奈德的中文修养出来了:“一座高塔在辽阔的平原上,如果爬上去一层,你就会多看见一千里。”我们每一个中国读者,都会马上想到我们耳熟能详的唐朝王之涣写的这一句,从小就在我们耳边回响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多么奇妙,从最自然、最基本、最朴素的万物,慢慢地去听、去走、去写,最后来到了一个古老文化传达给我们的一种古老智慧,而且这一切浑然一体。只有斯奈德这么一个日夜在大自然中浸染,又熟读中国古典的西方诗人,才能够把这写到一块来。
经典重读
《盖瑞·斯奈德诗选》
作者_[美] 盖瑞·斯奈德
出版社_江苏文艺出版社
译者_杨子
斯奈德是当代美国著名文学生态诗人,他的诗歌既大胆坦率,又富有艺术韵味,他在诗歌创作中,有意识地吸取东方文化,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从斯奈德的诗中,我们不难读到一种原始的生命与自然气息,这正是捕捉斯奈德诗歌的关键。
精彩书摘
我想找一个好地方安身:
寒山应是个安然之地。
轻风在一棵隐藏的松树里——
近听——声音更悦耳。
在树下,一个花白头发的男子
喃喃地读着黄帝和老子。
我十年没回家了,
甚至忘了当初来这儿的路。
——《砌石与寒山诗》
《且抱古琴》 作者_周华诚 出版社_湖南文艺出版社
一本观赏式情趣味的图文古琴书。全书共四章——《遗音》《弦外》《雷公》《相遇》,以唐代古琴为素材,以浙派古琴为脉络,以当代琴人为花絮。分别谈到故宫藏琴、浙派古琴、唐代雷公琴的流传轶事,让人走近关于古琴的那些事,那些人。
《中华蟹史》 作者_ 钱仓水 出版社_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部螃蟹经,千年中华史。作者潜心20 余年,从文化与历史角度研究螃蟹,从先秦至明清,写尽中华螃蟹的方方面面。蟹文化的深厚积淀,会让我们感受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深远绵长,也会丰富我们饭桌上的谈资。
《道商范蠡》(第二版)作者_ 李海波 出版社_化学工业出版社
范蠡是金庸最钦佩的历史人物,其前半生从政,辅佐越王灭吴称霸后功成身退;后半生经商,三度富甲天下又散财归隐。本书以历史为主线,将带领读者重温2500年前的“越国复兴梦”,感悟“商圣”范蠡的人生哲学。
悦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_[美] 约瑟夫·海勒 出版社_ 译林出版社
美国“黑色幽默”文学鼻祖海勒的代表作。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对驻扎在地中海一个小岛上的美国空军飞行大队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非理性的、无秩序的、梦魇似的荒诞世界,讽刺性极强。
《食光机》 作者_ 西门媚 出版社_ 领读文化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食物的魔力,是复刻在时光里的记忆。一勺蜂蜜,一只煎饼果子,一串麻辣烫,都可以是你的时光机。作者以“食物与记忆”为视角,用轻快的笔调讲述从幼至今与美食、与城市、与朋友的故事,读起来活色生香又满是余味。
《82年生的金智英》 编著_[韩]赵 南 柱 出版社_贵州人民出版社
一个女孩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会经历多少坎坷?赵南柱用一本近似“流水账”的小说做出了回答。时至今日,“金智英”三个字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文学文本本身,它融合进韩国乃至东亚的性别平权运动之中,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