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非通用语专业的发展

2020-01-07方晓田张惠美

荆楚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人工智能高校

方晓田 张惠美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非通用语专业发展面临着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理念和模式,以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和地方对非通用语人才需求的问题。文章从人工智能对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发展影响入手,围绕非通用语专业发展的理念、课程和教材、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0)04-0078-06

非通用语言作为高校外语界的一个概念,一般指在国际交往中非经常使用或非广泛使用的外语。根据教育部和很多高校的普遍做法,非通用语言特指除英、法、德、俄、日、西班牙、阿拉伯7种语言以外的语种[1]。非通用语言相关专业人才对我国开展面向亚欧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全球共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高校非通用语言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无论是非通用语言专业发展数量,还是开设高校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2]。

一、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概念在不同行业和领域引发热议,并对行业样态和人们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关于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的话题已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作为近年来高校外语专业发展的热点之一,非通用语专业也面临着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建设和发展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非通用语言专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但背后也存在着较多隐患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语种设置还缺乏科学论证。许多高校对语种开设前期没有进行广泛地科学论证,而是将该语种是否具有所在国国家语言地位(官方语言)作为开设专业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国家语言与民族、人口以及市场实际需求并非完全吻合一致,此种做法将会导致语言实际效用低下,带来较高的建设成本,甚至后期面临发展的风险。以黑山国为例,其国家语言是黑山语,但其与塞尔维亚语本质上并无区别,重复开设相近语种势必摊薄本已捉襟见肘的教育资源,给师资、课程建设和招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而摩尔多瓦语和罗马尼亚语历史上更是同宗同源,摩尔多瓦国对其国语也存在持续争议,贸然开设摩尔多瓦语甚至会带来一定的政治风险。

第二,语种布局设点急功近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与外界尤其是沿线国家的交往更为频繁, 很多高校看到了非通用语言人才市场的红利,但却忽视了非通用语言人才培养能力有限,师资、课程、教材等严重不足的事实。以葡萄牙语为例,20世纪初,我国仅有2所高校开设有葡萄牙语专业,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推进,我国与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等葡萄牙语国家的交往合作更加密切, 葡萄牙语专业出现“井喷式”增长[3]。到2020年,葡萄牙语专业布点激增至26个,实现了1200%的增幅。有些高校甚至在基本师资缺乏的情况下贸然开设葡萄牙语专业,导致学生已经入校而师资尚未就位的窘况。这其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中亦缺乏具体的引导和约束,导致师资、课程、教材等供给远远滞后于专业建设速度。总的来说,我国非通用语言专业建设主要面临着师资、课程、教材等教育资源供给侧与专业发展需求侧矛盾失衡的问题。

适应时代变革、做好非通用专业发展已成为相关高校的共识。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结合人工智能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思考非通用语言专业发展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拟从人工智能的教育影响入手,围绕非通用語言专业建设的理念、课程和教材、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非通用语言专业的发展路径。

二、人工智能对高校非通用语言专业发展的影响

自1956年麦卡锡等人在达特茅斯“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上提出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概念以来[4],人工智能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浪潮。当前在大数据、语言处理技术、深度学习等支持下,第三代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取得了“质”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5]。2017年7月中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发展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6]。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7]。“人工智能”已被提升到我国战略层面的行动计划,意味着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多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这对于长期处于传统教育发展模式的非通用语言专业来说,人工智能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将会对其专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工智能教育理念为非通用语言专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亚非、欧等沿线国家的合作日益紧密,中国非通用语言专业数量不断发展,很多地区和高校都在加快布局非通用语言专业建设力度。从区域来看,以北京和山东代表的华北高校最多,东北和西南等边疆地区开设的高校也在持续增加。如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的外语语种数量已达到101种,已覆盖所有我国的建交国官方语言[8]。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268所高校开设了沿线非通用语专业[9]。目前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课程建设模式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即以纸质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为主。一方面现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对传统陈旧,资源数量和种类有限,教学方式单一。很多非通用语专业没有系统的教材,许多教师是边备课边搜集教学资源。以缅甸语为例,虽然有比较完善的精读教材,但听力教材和阅读教材十分缺乏,无法与英语、日语等语种的体系化教材相比。而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的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会极大丰富非通用语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而且能够快速匹配和更新对象国相关资料内容,使教学内容多样化、丰富化,教学方式网络化、实时化和可视化,满足“听说读写译”各语言技能学习和训练环节需要。强调交互、可视以及5G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极大丰富现有非通用语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很多非通用语种是国内首次开设的语种专业,其课程建设几乎是零起步,因此更需要引入人工智能理念,进行“人工智能+非通用语”的课程模式建设。如卢旺达语,由于对象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较小,存在着学习者少和过度分散等问题。因此,在课程建设中可充分引入人工智能课程模式,借助智能教育技术将卢旺达语对象国相关教学资源采集、匹配、整合和统编成数字化课程资源,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化匹对和供给,同时实现跨时空的储存和传输,从而克服课程资源匮乏,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二)人工智能技术为非通用语言课堂教学的变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众所周知,非通用语言由于是非经常使用和非大范围使用的外语,因此存在学习人数少和分布散的特点,再加上对象国情况复杂等原因,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质量一般的特征。当前,国内高校非通用语言课堂教学主要以小班教学和师生互动为主,人工智能还没有真正融入非通用语言的课堂教学,很多高校也在积极尝试智能平台和技术,但智能课堂建设尤其是智能教学仍有待深入推进和发展,而非通语言课堂更是如此。以缅甸语本科专业为例,目前很多高校采用“2+1+1”模式教学,即:前两年在国内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大三学年或大三下学期去对象国学习和实践,大四学年再回到国内进行学习和毕业论文撰写。但由于缅甸国教学资源和基础条件、环境比较落后,国内导师对在对象国的实习生指导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创设对象国的语言学习环境,帮助很多新建语种由于对象国小、路途遥远或政局动荡等原因,无法前往学习和实习的问题。当前智能课堂、智能教师、智能教学、智能评价已经在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平台来开展非通用语课堂建设和教学改革,可以帮助非通用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便捷化,有效提高非通用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人工智能理念能促进非通用语言专业教师的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对外语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外语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尝试教学材料的多媒化、教学资源的全球化、教学的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化、任务的合作化和学习环境的虚拟化[10],要求教师学会利用智能学习系统的有关信息、数据开展学情分析和数据挖掘。对非通用语言专业教师而言,只有将个人专业发展与智能时代特色的专业成长路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伴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在惊叹人工智能强大的同时,也发现人工智能理念和技术已悄然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休闲成长已经与人工智能密不可分。当前,熟悉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00后大学生可以迅速通过智能APP和网络获取对象国的相关人文知识、历史和文化,可以通过智能聊天软件结识对象国的“语伴”[2],并形成“语友圈”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和文化认知。他们更喜欢和更习惯于通过智能软件进行学习准备、师生视听教学和课后练习强化。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生,非通用语言教师必须将人工智能教育理念融入自身知识学习和专业发展之中,主动学习智能教育知识和技术,把握智能教育的前沿和趋向。无论是教学准备环节的教学资源搜集和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环节的师生交互和多媒体辅助、或者教学评价环节的智能评价系统运用,都对教师的智能教学理念、知识和技术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广大非通用语言对象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互联互通更加频繁。非通用语言专业学生到对象国观光旅游、学习实习的渠道越来越多,语言学习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提高语言技能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相应的,他们对在国内高校的专业学习要求和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对非通用语言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时代的非通用语言教育不再是封闭式、单一、统一的教育,而是数字化与网络化、差异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具有智能性的多元化教育。非通用专业教师要转变观念,善于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来辅助非通用语言教学,既要挖掘多元化的非通用语言教学资源,更要善于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非通用语专门人才。

三、人工智能时代非通用语言专业的发展指向

人工智能时代,非通用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沿用原有的模式显然不能适应非通用语言教育的发展需求。展望非通用语言专业未来发展应基于一种“全要素”视角,即要围绕非通用语言专业的课程和教材、课堂和教学、师资队伍等要素建设来进行新的考量。

(一)人工智能时代非通用语言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

课程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中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工程,而教材又是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基础。非通用语言专业的建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对课程及教材进行改革和调整。如何将人工智能的理念和技术融入课程和教材建设,是非通用语言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非通用语言课程应以人工智能理念为改革的总指导思想,按照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关系去建构课程体系,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沿线非通用语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来设计课程内容,要通过智能化手段建设课程主题、课程单元、课程版块、课程具体内容,通过智能化改革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专业和紧凑,切实提高师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其对高校外语专业发展尤其是教材的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于高校非通用语言专业来说,纸质传统教材仍是主流形式。众所周知,纸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而非通用语言由于语种的“小众化”等原因,市场应用体量和前景非常狭小,其研究、编撰和出版力量相较于其他外语专业更弱。因此,非通用语言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时效性更差,知识信息的内容和载体相对落后。以四川外国语大学缅甸语专业为例,精读教材以较系统化和传统化的纸质教材为主;而听力、阅读教材建设落后,主要以缅甸的纸质报刊和新闻音视频为主,但报纸需要从缅甸邮寄过来,新闻音视频则需委托缅甸友人协助下载发送过来后再剪辑使用,程序繁琐,周期较长,时效偏低。再加上缅甸政局时常不稳,很多缅甸的报刊邮寄过来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很多“新闻”到了中国师生手里都变成了“旧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尤其是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四川外国语大学缅甸语专业已经与缅甸主要报刊传媒机构建成战略合作关系,实时共享和使用缅甸报刊传媒的电子资源。该校缅甸语专业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技术,使缅甸语阅读教材围绕关键词、主题词进行挖掘和采集合成,教师按照不同的授课主题实时从缅甸电子媒体上挖掘和整理阅读教学内容。同时,学生的听力教学也可以在相应的智能教学设备和软件上完成,既可以测试和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还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水平匹配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内容。同样,对缅甸语的“视听说”课程来说,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非通用语学院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平台和技术,广泛挖掘教学素材、科学整合数字教学资源,采用网络在线视听说教学训练,使身处天南海北的师生实现一网交互“视听说”,不仅教学直观生动,而且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评价及时、准确和科学,尤其在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期间,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广受师生好评。

参考文献:

[1] 孙琪,刘宝存.“一带一路”倡议下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8):41-46.

[2] 佟加蒙.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8(3):103-106.

[3] 董希骁.我国欧洲非通用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语言规划学研究,2016(2):68-75.

[4] Feng Jiang.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or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2020(2):12-19.

[5] 劉德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变革的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8(11):106-113.

[6]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7-20)[2020-08-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7]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8-03-05)[2020-08-25]http://www.mod.gov.cn/topnews/2018-03/05/content_4805962_4.htm.

[8]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介[EB/OL].(2019-09-23)[2020-08-25] http://www.bfsu.edu.cn/overview.

[9] 王辉,夏金铃.高校“一带一路”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调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9(1):30-36.

[10] 叶兴国.外语教师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2):292-295.

[11]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非通用语学院简介[EB/OL].(2019-04-30)[2020-08-25]http://cqftyy.sisu.edu.cn/yxgk.htm

[责任编辑:陈丽华]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人工智能高校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