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竹山下李芳村
2020-01-07张崇贤
张崇贤
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彝村——李芳村,默默地躺在白竹山深处,名不见经传,就像养在深闺的美丽少女无人知晓。近年来却名声大噪,中央、省、州媒体及省内外专家学者、游客纷至沓来,来者无不为之倾倒。想不到这大山深处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还有这么一种原生态的神舞——大锣笙。
其实李芳村的美,美在村旁四周成片的古树枝繁叶茂,把村庄打扮得美丽动人。树身都有好几围粗了,身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蕨等一些寄生植物。美在村下方的李芳村水库,四面青山倒映其中,把水染得更绿,是真正的绿水青山。景色虽然很美,但以前的李芳村却很穷。
我第一次到李芳村是一九八六年,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没几年。这里的彝民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罗婺,也叫罗婺族。全村几十户人只有几户汉族。多年来,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好,彝汉亲得像一家人,互相通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生产,关系十分融洽。
我作为一名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来到这里,帮助和指导这个村彝汉农民科学畜养。李芳村地处高寒山区,海拔2000米,天寒地冷,只能种苞谷、苦荞、洋芋、小麦,也有稻谷,但产量低,彝汉农民生活困难。我耐心地教他们改变老传统养猪,实行饲料生喂、改造又湿又烂的猪厩,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猪经济效益。无奈他们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粮食喂猪,也无力改厩。我只好采取另一种方式扶持他们种草养畜。无偿提供牧草种子,每种草一亩,供应平价粮一百二十市斤(江西大米每斤0.18元,小麦面每斤0.23元)。但他们并不在乎种草养畜,只在乎平价粮,因缺粮食也在情理之中。房屋绝大部分都是古色古香的青瓦土墙平房,年代久远。全村四十多户人家,环境卫生并不好,垃圾畜粪满村皆是,走路得当心踏中畜粪。
我给他们的牲畜防疫治病,做猪牛羊的劁骟手术,很有意思的是骟牛要看日子。按十二生肖,属蛇日、属猪日不可,所谓巳亥日。还有属牛日也不行。只有这样骟牛手术才会顺利,牛也才能健康成长。说不上是封建迷信,也许是他们彝族人的习俗吧,我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村主任佘兴友是个非常热心的罗婺汉子,他选好一个日子,通知全村人,凡要骟牛的一大早把牛赶到村西山垭口一块平缓的草坪上集中施术。在几个罗婺小伙子熟练地捉牛捆牛的积极配合下,手术进行得顺利快捷。约一个多小时,十六头黄牛的骟割手术就完成了。村主任叫大家交骟牛手术费。我说什么都不收,我是汉族,帮忙兄弟民族做一点小事,不值一提。他们说不收点过意不去,后来村主任说:“我们李芳村样样都缺,只有柴禾不缺,每户交一挑柴给张医生吧。”我不收吧他们心里不过意,我只好请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柴拉走,我感觉他们太厚道了。
時过境迁,2020年初秋,我都退休好些年了,旧地重游。当我再次来到李芳村时,我大为惊讶,我甚至怀疑是否走错了。昔日的李芳村变成这样,已是面目全非了。唯一没变的是那几片古老苍劲的大树,威武雄壮地矗立在村旁四周,像勇敢忠实的卫士一样尽职尽责地守卫着村庄。虽然还是古老的青瓦屋面,但墙体都已涂上了粉红色的底色,画上黑色线条和图案,充分表现了彝族文化特色。一进村就感到浓浓的“彝味”。房屋都整修过,还有新建的,村道整洁,不再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滑路烂。村道两旁都种上了各种鲜花,初秋时节,各色鲜花正开得欢,特别是菊花一路金黄。路边都设置了太阳能路灯,夜晚不再是瞎灯熄火。自来水已到各家各户,水龙头一开,哗哗的山泉水就流出来,再也不用挑水吃了。电网经过改造,家家户户电灯明亮,不再是以前昏暗的灯光。村里新建了公厕,不文明、不卫生的旧习惯正在不断地改变。
李芳村的彝汉农民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帮扶下,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顽强奋斗,前些年就已经摆脱了贫困,正向小康迈进。全村产业兴旺,彝汉农民和睦相处,几年前发展了烤烟生产,渐成气候,粮食主产苞谷,主要用作饲料喂猪或出售,前些年还发展茶叶生产,在白竹山南坡上,层层茶树层层绿,像一条条绿色的腰带系在山腰上,发出的嫩芽可以采摘秋茶了。猪牛羊是传统产业,家家户户均有养殖,只不过有所选择罢了。有好几户养殖上了规模,养猪十多头、养羊几十只、养牛十多二十头不等。每年养殖收入不菲,我看了、听了非常欣慰。
李芳村不但村子变了,人也在变。大人身上都装着手机,全村除了三户五十多岁的鳏夫外,每户均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小汽车、农用车、三轮摩托、两轮摩托,甚至二部、三部的也有好几户。几乎家家都有旋耕机、粉碎机、脱粒机等耕作加工机械和太阳能热水器、沙发、茶几、电视机、冰箱等现代生活设施。我看到一户有孩子上中学的,还装了电脑,跟城市家庭几乎一个样了。
我径直走进一户新建的彝家,很巧的是在交谈中这个老人说她名叫张崇凤,地道的本村罗婺人。从姓名上看还像是我姐,并且我们还是一九五八年上双柏一中读书时同级不同班的同学,她在十九班,我在十七班。但事隔六十余年,我们都已淡忘了。她还说她七十多岁了,从来没有离开过李芳村,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幸福,吃穿不愁,儿孙满堂,这样的生活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得感谢共产党呀!
新建的大锣笙广场,全用了褐色的地板砖铺就,大锣笙景观墙上,雕刻有大锣笙舞蹈浮雕,舞者每人拎着一扇大锣边敲边舞,神态各异,熠熠如生。大锣笙文化墙上木刻着县委书记李长平创作的《大锣笙源》,短短几百字,极为精炼,以四言诗的形式简明地阐述了大锣笙的起源传说,看了使人心明如镜。为方便村民们练习,在村中新建有两个小广场。为方便游客,建有漫游木制栈道和毕摩牌坊等设施。
李芳村为大锣笙发源地,全村民族团结和谐,共同发展生产,共同幸福。先后被省、州命名为“民族团结示范村”“州级彝族文化保护区”“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2017年4月又被国家民委任命为“中国特色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责任编辑:李学智 马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