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入策略
2020-01-07孔德玲
孔德玲
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之一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大有助益。在现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教师重视加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现阶段,很多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都会将目标设定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普遍以应试教育理念为指导,实施题海战术。还有些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片面理解,认为其占用教学时间,并不能在短期内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因此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实际上,语言和文字综合到一起才形成了语文课程,基于此,教师应深入认识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并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其文化意识。
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入意义
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其证实了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演变,所包含的文化艺术传统和思维方式与民族血脉紧密相连。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其他文化艺术的杰出成分,构建出独特的理论体系。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塑造学生人文素养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着关键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一致,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日常任务相吻合。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规律性相契合,学生的记忆能力相对更强,能够更快学习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促使其知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通过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汉语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和情感形成更深刻的认识,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的有效途径。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更有利于丰富学生阅读量,并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基于此,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具备的现实意义是不容小觑的。
传统文化发展问题现状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虽然使得传统文化迎来全新发展契机,但是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更多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国家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复杂因素越发多样化,在人们生活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道德伦理问题。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给我国青少年带来很多影响,如眼下的学生追捧漫威电影、迪士尼动画等;热衷追美剧、听欧美音乐,喜欢的食物大多是汉堡、炸鸡;期盼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来临,却对中秋节、腊八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兴趣乏乏;对古诗词学习有畏难心理等。传统文化教育承载着我国历史核心价值,必须要將其注入每个国人的血脉中,以此实现将所学、所知、所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确保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生机与活力。
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由不同阶段的分层融入。教师面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生时,给其提供的阅读指导也不尽相同,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时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层次的学生所具备的学习特点不相同,导致在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时会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便需要教师实施分层融入的策略,给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提供便利,切实发挥其教育价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阅读教学时,还需教师注重培养其语言学习能力,借助传统文化教育给予学生思想上、情绪上的引导,给学生后续的语言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例如,教师可将我国传统文化之一的猜字谜引入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都特别喜欢猜谜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特点与内涵,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汉字学习乐趣,进而积极投入课堂教学中。此外,也可在课堂上引入书法、象棋等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还可以在无形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传统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和其他同学互相沟通、合作,增强阅读体验,开阔学习视野,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拓宽阅读深度与广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需要教师带领其进行系统且深入地学习,不断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最后,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学习,积极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带给学生良好的阅读体验,形成高尚品质,体会学习乐趣。
从经典名著中形成文化积淀。《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被并称为古典四大名著,已经成为学生的必读书籍,这些书籍的篇幅都很长且汉字繁杂,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阅读难度。基于此,教师就可给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注音或插画版本,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此外,还有很多著作如《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都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读物,其中的传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并有着良好的德育教育内容,有些学生很难透彻理解一些文言字词,此时便需要教师针对作品中的历史渊源、一词多义等内容为学生展开细致讲解,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实现身临其境。例如,当一些学生产生学习迷惘的感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将学习要领传授给学生,使其学会对比古代和现代课堂的异曲同工之处,感悟传统文化的精妙。
从经典诗词中感悟文化精髓。我国传统的古诗词有着优美意境且具备多样化形式,语言精练,思想深远,逐一记录中华民族古时候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文化方面,古诗词更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的珍贵艺术瑰宝。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材中,关于古诗词学习和诵读的占比很大,涉及多方面内容。例如,《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充分体现出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再有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作者对母亲真挚、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研究语文阅读教材发现,古诗有很多,词稍少一些,然而,词同样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加详细具体。《菩萨蛮》《卜算子》这种类型的词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背诵。作者普遍以形象、简短的语句,写出深刻的含义,古诗词的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厚,是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从经典故事中感叹无限精彩。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作为文化宝库内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传统文化的背后同样隐藏着诸多经典文化故事。例如,《成语故事大全》的编制和出版就是对传统词语文化的大致概括和总结。此外,我国还有很多特有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很熟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成语,但是没有深入了解其中的典故与出处,此时便需要教师将其来源娓娓道来。故事的精彩内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简单的总结和概括也能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所以,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经典故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形式。学生天性喜动不喜静,对一切有关“玩”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因此,通过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的方式,能够调节传统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众所周知,有许多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和传说都涉及诸多文化内涵,基于此,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将“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切入点,进行实践教学,促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变。例如,在中秋节快要来临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举办故事大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听过的有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以及自己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也可鼓励学生发表自身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学生在进行演讲前,会做充足准备,在此过程中既能获取知识,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还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结语
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教师不仅要密切围绕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做好语文阅读教学,还要将其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整合为一体,以此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逐步引导学生自觉承担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鲍店煤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