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阅读问题

2020-01-07魏玉山

新阅读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书屋农家全民

魏玉山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把乡村振兴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提了出来,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就振兴乡村文化有过多次论述:“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生活文明程度。”由此可见,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面,甚至是最为基础的一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文化振兴工作必须一起谋划、一同部署,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

在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中,乡村阅读居于重要的地位。且不说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阅读兴就是文化兴的表现方式,更重要的是,阅读在培养人、教育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居于重要的地位。黑格尔曾经说,学会阅读和书写拼音文字应被视为无限的教育手段,而这种手段尚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何尝不是如此,许多人没有认识到阅读的教育功能和学习功能,不去阅读,不愿阅读,甚至不会阅读。因此,引导、培养乡村居民的阅读习惯,建设书香之村、书香之家,是建设学习型乡村,培养现代化新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

深刻认识全民阅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世界许多国家,包括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也包括俄罗斯、印度、埃及、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高度关注全民阅读工作,不仅建立各种形式的阅读基础设施,还组建相关机构、通过法律、设立基金、组织活动等,进行长期不懈的阅读提倡与推动,其目标是人人参与阅读、享受阅读。

俄罗斯联邦政府认为:阅读具有重大的意义,教育培养正在成长一代,形成发展自我人格;全面提高全体社会公民的教育水平、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形成全民文化软实力;提高生活质量。(2017年6月3日,《俄罗斯联邦关于青少儿阅读扶持纲要构想》)

西班牙政府认为:今天,阅读被看作人格发展的基本工具和适应社会的手段,也就是说,这是个人在“信息社会”得以发展、掌握技能和确立政治立场的必由之路。通过各种途径和资源,公众得到足够的信息;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必要的技能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而这种能力是通过阅读习惯来实现的。(2007年6月22日,西班牙《阅读、图书和图书馆法》)

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认为:不读书的人在社会中会处于劣势,因为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对于个人的人生发展和社会融合来说,阅读至关重要。阅读能力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收入。(《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章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江苏省全民阅读办编,国外全民阅读法律政策译介,译林出版社,2015年7月)

从各国与阅读相关的法律规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基本的共识:一是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关系着个人的收入与生活质量;二是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与国家的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直接相关;三是阅读,特别是读书的功能,是其他任何文化活动所不能代替的。

在我国,阅读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城镇相比,阅读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说:“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为促进乡村的阅读,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又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乡村阅读基础设施——农家书屋,开展了乡村阅读季等阅读推广活动,组织了书香之家、书香村镇评选等,对乡村阅读的开展与深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全民阅读(乡村阅读)纳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之中,《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推进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和提质增效。”在国家制定的法律与文件中,把乡村阅读作为重要的内容予以规定。如《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图书室,服务城乡居民”,“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国家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图书、报刊、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信息内容、节庆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廳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也都对乡村阅读工作提出了要求。

尽管全民阅读非常重要且已广泛开展,尽管我国在乡村阅读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精力等,但是,由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因此,城乡之间阅读差距依然明显,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乡村。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9.1%,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6.5%。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图书阅读率为67.9%,农村居民图书阅读率为49.8%;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5.54本,农村居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3.50本,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5.48本,农村居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3.37本。

从这两组数据来看,近5年来,城乡居民图书阅读率差距缩小(差距由22.6个百分点缩小至18.1个百分点),反映农村居民阅读的普及程度在提高,但是人均图书阅读量的差距在加大(由差2.04本增加至2.11本),深度阅读情况不理想。因此,加大对乡村阅读的支持力度,促进乡村阅读发展,即使缩小城乡阅读差距的外在需要,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多措并举,推动乡村阅读全面持久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中国地形地貌展现了极大的丰富性与不平衡性,既有高山、平原,也有洼地,既有绿洲也有荒漠。与之类似,中国近60万个乡村的阅读水平、阅读推广工作的差别也是巨大的,无论讲其好与坏,都可以找到对应案例。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做好新时期乡村阅读工作,需立足乡村阅读工作的实际,依托现有的资源与体系,强基础、固根基;抓重点、带一般;强弱项、补短板,实现阅读的新发展,发挥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

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发挥其在乡村阅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我们经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阅读也是如此。对乡村阅读来说,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就是阅读的基础,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使之成为乡村阅读扎根乡村的基地。

一是农家书屋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从2007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了有史以来范围最广的、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到2012年,一个覆盖所有行政村的乡村阅读基础设施——农家书屋体系建立了起来,约60万个农家书屋散落在祖国的乡村,近12亿册的图书来到农村居民的身边,成为与数亿农民相伴的精神食粮。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农村图书室、书屋,包括由社会各界个人捐赠或自建的、各种企业捐建的,由此构成了乡村阅读基础设施体系。有人提出农家书屋的利用率不高,以后的建设重点应放在数字化方面。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城市的数字网络环境比农村要好很多,数字阅读的资源比农村要丰富得多,但是没有听说哪一个城市取消图书馆,反而在不断加大投入改扩建已有图书馆,新建社区图书馆,把它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精神高地。农家书屋虽不如城市图书馆那样规模宏大、设施齐全,但是它作为乡村居民精神生活的公共场所,与城市图书馆文化地标的功能是一样的。因此农家书屋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能让已经建立的庞大体系毁于一旦。

二是农家书屋定位需要调整。农家书屋从开始大规模建设至今已经10年了,据国家统计局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指数的调查显示,这10年来,中国乡村发生巨大的变化: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由2006年3731元提高到2019年14617元;农村儿童受教育水平持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持续增加;行政村数量及农村人口持续减少(2015年行政村62.9万个,2017年全国行政村59万个;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7.3亿人下降到2019年的5.6亿人);农村产业结构持续变化,直接来自农、林、渔、牧业收入占比在减少等。面对新情况,农家书屋的定位需要从面向农民转为面向农村居民,农家书屋的建设从行政村向自然村(或一村多点)延伸。

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启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时,对农家书屋的定位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当年,强调农家书屋出版物的实用性,有其特定的背景与价值,符合当年中国农村的需要。但是随着城镇化和乡村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的持续调整,当年的定位也需要调整。从近几年农家书屋管理部门推荐的书目来看,定位已经在调整。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的通知》,各类图书在每个书屋1500册图书中所占的比例为:政经类4%、科技类40%、生活类10%、文化类35%、少儿类10%、综合类1%。202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的通知中显示,推荐的重点图书1781种,其中政经类213种(12%)、科技类165种(9.3%)、文化类558种(31%)、医卫生活类185种(10%)、少儿类651种(37%)、其他类9种,可见科技类图书所占比例大幅度减少,政经类、少儿类的图书比例大幅度提高,农家书屋服务农业的功能在弱化,服务乡村居民的功能在增强。

从长远来看,农家书屋的定位,就像《公共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的定位一样,是“向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信息文献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农家书屋既承担服务三农,提高农民技能的职责,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任务。所以,农家书屋图书等出版物的选择,要从提高软实力,培养全面人才的高度,配备更多“无用之书”。同时,农家书屋的功能还可以进一步拓宽,比如,承担乡村文献编制、保存、利用,及村史、民俗、特色民间文化展览等功能,在空间上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接,成为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实施。

三是农家书屋运行与管理需要进一步优化。对农家书屋的运行管理,有关部门曾经做出过规定,对规范农家书屋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有的规定可以进行调整,以便更加灵活适用。如: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原来规定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开放,周六、周日全天开放。这是按照城市职工作息时间定的,不能完全适合农村的情况,如果按照这个要求考核农家书屋,很多农家书屋都不合格。一是村图书管理员是一个固定岗位,但是由职业人员兼任;二是村图书室的开放时间以晚上为主;三是村图书室以借阅为主。我们的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目前可以走职业化但不是专职化的路子,由领取工资的村干部或乡村教师兼任,当然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可以专职化;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要体现农村的特点,平日以晚间服务为主,在传统节日、寒暑假、农闲季节等增加白天开放。总之是不必按照城市职工作息时间开放,而是体现农村生活特点。

加快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发挥数字阅读在乡村阅读中的引领作用。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与在乡村的普及,数字化阅读在乡村普及度越来越高。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到,“全国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五次和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村居民的数字化阅读率63.5%,2019年则增长到了75.2%,数字阅读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综合阅讀率。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的数字化的阅读以手机阅读为主,以信息浏览居多,真正的知识阅读仍显不足,“数字鸿沟”的缩小主要体现在信息获取方面,而非知识获得上。

从满足人民群众阅读新需求的高度看,从为乡村居民提供知识学习、知识服务的目的出发,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势在必行。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数字农家书屋的要求来看,数字农家书屋建设需要加快,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提出了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要求,距今已经三四年的时间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农家书屋有12.5万家,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任务依然很繁重。

近些年来,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直没有停止,在丰富乡村阅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现有的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统一规划部署,各地建设进程不一,经济条件好的地方、重视数字阅读的地方建设了,经济条件弱的地方、不重视数字阅读的地方没有建设;二是没有统一的面向农家书屋的数字内容资源平台,数字资源由不同数字出版企业分别提供,由于各企业资源的侧重点不同,所提供的数字内容不够均衡,且各企业數字资源格式、版权保护技术不同等,数字内容不能兼容共享,不能实现单点登录;三是数字资源采购没有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各地方用于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自行解决,缺乏制度保障,数字资源存在断供的风险。

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总体要求,需要对数字农家书屋建设作出总体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全国数字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首先,建立国家数字阅读资源平台(数字农家书屋内容投送平台),把全民数字阅读与乡村数字阅读结合起来,为全民(包括乡村居民)提供基础性、保障性的数字内容。国家数字阅读资源平台可以在现有的、基础好的数字阅读企业平台的基础上改建,也可以国家版本图书馆(出版大数据中心)为基础新建。国家数字阅读资源平台内的基础性、保障性的数字内容资源,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向企业或著作权人购买,向读者免费提供阅读,体现全民阅读的公益性。国家为平台的运营者提供一定的资金或政策支持。平台以全民阅读推广为主要任务,以满足大众化、均等化阅读为主要目标。

其次,国家数字阅读资源平台的内容以数字化的图书为主,兼有数字化的报纸、期刊及音视频内容,是一个知识学习平台,读书平台,而非一般的信息传播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更非娱乐平台。要发挥数字农家书屋在读书方面的引领作用,就如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1日在读者集团视察时所说: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数字农家书屋平台要牢牢把握以读书(包括电子书、有声书等)为主的方向,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个读书的平台而非一个媒体平台,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数字内容平台的独特价值所在。

第三,作为数字农家书屋的内容投送平台,要有体现乡村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现代乡村治理、乡村文化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内容。在国家数字阅读资源平台内设立农村农业数字内容专区,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采购数字图书等数字资源,为农民提供免费阅读。数字化的农村农业类图书尽可能做到新与全,体现数字农家书屋海量资源的特点,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专业化的智力支持。

鼓励、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乡村阅读设施建设及活动推广,形成促进、推动乡村阅读的合力。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和管理。《公共图书馆法》也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筹资金设立公共图书馆。事实上,社会各界参与乡村阅读设施建设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捐建农村图书室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探析》(郭桂英,张东辉编著)一书中提到,中国移动已在中西部23个省区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建设了1000个“中国移动爱心图书馆(室)”,累计招标采购捐赠图书231.7万册。出版单位捐建乡村书屋的案例也有很多,商务印书馆、青岛出版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都在不同的地方捐建了乡村书屋。北京大学王子舟教授的《乡村民间图书馆田野调查笔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出版)收录乡村民间图书馆名录就有200多家。

各种形式的乡村书屋、乡村图书馆,有的是依托农家书屋建设的,有的是独立的空间和独立的运行体系,但与农家书屋一样,都是乡村阅读的基础设施。对于这些社会力量建设的乡村阅读空间,要尊重、团结、使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农家书屋资源与社会办书屋的资源实现共享,甚至可以由社会书屋管理员兼管农家书屋。

以儿童阅读为重点,筑牢乡村阅读的基础。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乡村阅读的未来,是乡村阅读工作的着力点。2018年民政部颁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1亿儿童居住在农村,其中留守儿童697万人。虽然乡村儿童的阅读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总体来看,乡村儿童阅读意愿、阅读数量等诸多指标与城镇儿童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17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年8月)一书显示,乡村儿童家庭藏书量远远少于城镇儿童家庭,2016年农村家庭23.9本,城镇家庭52.75本。2018年,农村儿童年购书费用89.51元,城镇儿童115.35元,农村儿童家长喜欢阅读人员较少,低于全国18.8%的平均水平,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厚。从外部环境来看,农村儿童获取课外读物、使用公共阅读设施、参与社会阅读活动的条件也与城镇儿童有较大的差别,由此导致许多农村儿童的阅读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除了吸引人才“上山下乡”,最根本、最长久的是培养自己的人才。从儿童阅读开始,是培养新时代农村人才的基础。

促进乡村儿童阅读,我认为应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这个平台,丰富乡村儿童的阅读体验,增加课外阅读兴趣。农家书屋与学校图书馆不同,它主要服务儿童课外阅读,图书品种虽没有学校那样齐全,但是农家书屋图书选配、补充机制比学校图书馆灵活,新书补充更加及时,随着增加农家书屋儿童读物配比的提高,儿童读物会越来越多。此外农家书屋还可以通过总分馆的模式,借阅县级图书馆的图书,为儿童提供更新、更有吸引力的儿童读物;在建设数字农家书屋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儿童数字阅读的需求,以更加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数字出版物,满足儿童数字阅读体验。农家书屋可以利用传统节日、法定假日等,举办面向儿童的阅读活动,以儿童读、儿童讲等形式,提高儿童的参与感。

二是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学校这个平台,做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可以在乡村中小学学校开设阅读课,纳入正式课程,或开展晨读活动,每天早上课前10—20分钟读书,引导和培养读书习惯与兴趣;中小学的阅读课程,既要以语文或文学为重点,也要兼顾其他历史、地理、艺术、数理化等学科,培养儿童全科阅读的习惯;学校图书馆在中小学生阅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学校图书馆。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备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等,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三是发挥假期回乡学生、阅读志愿者、领读者的积极性,举办阅读兴趣班、开展诵读活动等。多数农村的阅读氛围不浓厚,与农村人员结构有关,有阅读能力的青壮年或外出务工,或在当地就业劳动,闲暇时间很少,他们自己阅读都不多,带领儿童阅读更难。在引领乡村儿童阅读方面,还可以发挥其他社会力量,比如假期回家的学生(包括高中生、大中专学生)、各种阅读志愿者、领读者等,也包括退休回乡的教师、城市职工等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他们举办阅读活动,学校和政府阅读推广部门,可以制订假期农村阅读领航计划,对社会力量举办阅读,特别是面向乡村儿童的阅读活动给予一定的支持、认可,以广泛调动各种力量推动农村儿童阅读的积极性。

制定多层级的鼓励政策法规,发挥引领作用

推动乡村阅读发展是一个综合工程,甚至是一个政府工程,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乡村阅读落实落细的重要保障。从宏观上看,国家多个法律或文件,都有支持、鼓励乡村阅读的内容,可以说“上位法”已经有了,但是促进全民阅读、包括乡村阅读的具体办法尚未出台,鼓励、促进全民阅读的法规、政策还是粗线条的,缺乏具体的内容与措施。因此需要加快促进全民阅读的专门法律或规划出台,对全民閱读及乡村阅读给予具体指导与鼓励。鉴于儿童阅读的特殊重要性,在全民阅读立法或政策之外,可以就促进儿童阅读制定专门的法律或文件,其中要特别关注乡村儿童阅读问题。

现在一些省市区已经出台了促进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对促进地方全民阅读工作起了积极作用。其他未立法的省市区,可以进行地方阅读立法。甚至一些阅读工作开展较好的市、县,也可以结合本地阅读的实际情况,出台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以此构建推动全民阅读的政策法规体系。

近几年来,国家及一些地方阅读推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书香之家、书香之村、书香之乡等评选、表彰活动,评选阅读示范家庭、示范乡村,对鼓励乡村阅读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应扩大书香之家、书香之村的宣传,发挥好书香之家、书香之村在农村阅读中的带动效应、溢出效应,使三乡五邻都受到感染,进而带动乡村阅读。

可以设立国家全民阅读促进基金,由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出资,用于全民阅读促进工作,重点用于乡村阅读活动的资助,包括对乡村阅读志愿者、假期回乡学生等的阅读活动,及贫困地区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活动的补助等。

由于中国乡村之间的差别巨大,还有很多乡村对阅读没有足够的重视,许多地方政府对促进乡村阅读没有有力的措施,但是促进乡村阅读这篇大文章已经破题,乡村阅读的基础设施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党和政府对乡村阅读已经做出总体部署,只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乡村阅读一定会取得新的发展,在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征程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书屋农家全民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大树里的小书屋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3月历史大事记
农家杏树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把医疗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等
农家书屋推荐书目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