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策略

2020-01-07毛春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31期
关键词:情景教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毛春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进度加快,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在实处,教师需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构建满足学生成长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更好掌握解题技巧。对此,本文探究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构建原则,明确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现状,提出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1-0159-02

【Abstract】The progres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speeding up,and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complete the teaching task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construct a problem situation to meet the growth of students,and stimulat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mathematical problems,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master problem-solving skills. In this regard,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situation,makes clear the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situation cre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situation crea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Situational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启蒙性学科,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小学生年龄小,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热情不高,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该情况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情景是目前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師还需创新教学方法,以具有吸引力的情景对学生完成指导,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1.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构建原则

首先,层次性原则。小学生生活在不同环境下,兴趣爱好存在明显差异,数学知识学习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还需对学生个体状态进行思考,设置具有层次化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教师也需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规划,设置阶梯性问题,引导不同层次水平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思考学习中的知识,并给出正确的答案,推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

其次,趣味性原则。小学生群体个性活泼,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无法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因此,若想获得较为可观的学习成果,教师还需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教师也可利用各种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学生可在观看视频及动画后对相关问题有一定认识,并将学生顺利代入到教学情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探索性原则。构建问题情境的目标并非完全是提升学生成绩,也是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还需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延伸,让学生构建更加丰富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问题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秉承探索性原则,所设置的问题应当满足学生学习水平,并鼓励学生多向发展,强化知识的探索及吸收,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

2.小学数学情景创设现状

第一,部分教师教育理念滞后。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在课下学习,具有典型的功利性,教学模式也相对落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趋向刻板化及枯燥化,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对学科知识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及时转变思想是构建良好课堂情景的开端。

第二,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脱节。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以案例吸引学生,但案例内容过于复杂存在与生活脱节的明显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完全理解及吸收。教师在创设情景过程中也会选择一些生活中案例,但与数学知识无法有机结合,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有效提升,也阻碍学生进一步成长。个别数学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时代发展脱轨,存在案例重复及吸引力不高等问题,这对课程改革深化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情境设置难度较大。教学情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通过模拟化的情景将生活知识与课程知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能直观对知识理解,也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部分问题来源于生活,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可对问题进行合理选择。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情景过程中,容易出现情景难度设置过大等问题,导致学生在情景中无法有效探索问题,对数学知识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3.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1)通过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外物吸引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生性格特点设置趣味性活动,据小学生乐观、活泼的天性,在教学中强化学生数学素养。传统数学课堂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影响,难以自固有的思路中转变,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多沟通,把握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常规问题,立足小学生特点对问题进行思考,根据学习知识难易程度思考问题,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提升小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比如,计算题是小学数学学习面对的难题,教师讲解“混合运算”时,多数学生会认为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能力无法增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关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时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计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实际计算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计算比赛,引起学生竞争心理,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掌握混合运算知识内容。

(2)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具有浓郁的好奇心,教师可借助学生的兴趣,创新数学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引起学生注意,并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探索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保证小学数学学习的高效性。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课程内容时,教师展开实际教学活动时,可发给每个学生一张A4纸张,让学生设计五个三角形,并通过量角器计算三角形内角和,在计算过程中,可通过360度减去学生量得的两个内角,以这种动手实践及贴合生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关系,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探索的乐趣。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能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3)通过分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学意识。学生思维能力及学习水平存在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的思维也会被限制,不利于提升班级中的学生整体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体现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满足学生性格特点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注意分层,以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点。教师也要尝试与学生多样化沟通,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后针对性采取教学策略。比如,教师讲解“面积”这一内容时,可通过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片,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工具引出公式,让学生对不同图形的面积进行测算。通过由表及里及由浅入深的学习,学生对数学问题掌握更加全面,成绩良好的学生能巩固学习知识,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吸收全新的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均能有所收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针对性构建数学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诸多教学难点,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充分认识,并结合学生性格特点,针对性展开教学工作。教师可利用游戏模式,结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顺利学习,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参与性及表達主动性,教师也要主动调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具有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80-181

[2]薛芳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4):163-164

[3]范金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20(13):43-44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