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

2020-01-07祁永琛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31期
关键词:调动语文课堂课文

祁永琛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对新知的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谈话提问导入、图片导入、实物导入等角度展开介绍,以期达到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课堂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1-0081-02

【Absrtact】Th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ttracting students' attention and arousing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new knowledge.In this paper,the author tries to introduce from the angle of conversation question introduction,picture introduction and physical introduction,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Keywords】Classroom introduction;Methods

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重点教学科目,也是一门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穿始终,所占课时最多,位置也很突出。语文课还是素质教育的前沿,一切素质教育都离不开语文学习。所以,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非常重要,而一堂良好的语文课,其导入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导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一堂语文课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那么学生便不会集中注意,继续下面的学习了,之后的学习中,教师要想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十分困难了。

众所周知,课堂导入是在上课开始前,老师引导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的必要教学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热身,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心理很快进入更加紧张和重要的学习中。一次成功的语文课堂导入就像一场精彩戏剧的序幕,能够产生神奇的魅力;一次成功的导入就如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引导着学生进入学习佳境;一次成功的导入就似老师精心打磨的一块磁石,放射出强烈的磁场,带领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设置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巧妙适宜的导入,就可以达到尽可能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目的,从而为整节课拉开精彩的序幕。

正因如此,有经验的小学语文老师,都特别重视自己的课堂导入。引人入胜的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应该比较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语文学科的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指明其学习方向,为此后的教学铺路搭桥。

下面笔者结合近二十年来一线工作的经验,浅谈一些比较常用的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1.谈话提问导入

大多数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特别喜欢追根究底,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总想把它弄清楚。在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实情,设计一些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问题,借此来调动学生思维,促使他们认真思考问题,促使他们在强烈求知欲望的指引下展开知识学习,并最终在解答相关疑问后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猫》这篇文章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家里都养过哪些小动物呢?你和它是怎么相处的呢?在学习《珍珠鸟》一文时也可如法炮制。又如,在学习《惊弓之鸟》时,可以这样导入:大家知道大雁吧?如果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方法可以把它打下来?学生可能会说到箭射,枪打等方法。老师进一步设疑提问。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贏,只拉弓,没用箭,“嗖”的一声就把一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首先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由于提问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

2.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直观形象,非常符合小学生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如果能恰当的选取与所学内容契合的图片来引入新课,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可选择圆明园遗址图片,用课件展示,通过废墟图片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这片废墟已经在风雨中处矗立了一百多年,看到這样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份感受阅读文章的内容,想一想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什么不可估量的价值,以此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水到渠成的展开下面的学习内容。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时,可用课件展示翼龙、始祖鸟等图片,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积极性。

3.实物导入

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比较直观,简单,因此他们比较喜欢从观察实物中学习新知识,而不喜欢从大量文本阅读中获得知识。依据这种心理,为了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难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的地选择一些实物作为道具,来导入新课,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与学习相关的事物,有效增强其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画杨桃》时,学生对文本中表述的从不同角度观察,所看到的杨桃的形状不同,较难理解,为此,教师可提前准备杨桃实物,先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简单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轻松解决学生对文本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学习《剥豆》一文时,也可以豆角实物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4.故事导入

“故事是儿童的一种需要。” 小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故事不仅能伴随着孩子们成长,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如果能适时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故事导入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就可以使学生边听故事边学知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呢?教师可先让学生讲这个故事,不完整的地方老师再做补充。实践证明,通过学生讲故事引入本课是比较可行的。在学习《地震中的父與子》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1994年1月17日凌晨四时三十一分,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了6.6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两万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持与绝不放弃,让他的儿子在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奇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这样通过提纲挈领式的故事概述引入学习篇目,效果颇佳。

5.情境导入

课堂是由情境构成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课文,是激发学生探索研究文本热情的有效手段。小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导入方式,学起课文来也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导入资料,这些直观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较短时间内刺激学生的视觉及听觉,达到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时,教师可以以配乐朗诵冰心《纸船》这首小诗引入新课。先让学生从这首诗的诵读中初步感受母爱,来达到语言激情为学习课文中讴歌母爱做铺垫的效果。

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可以这样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暑假或寒假期间跟随父母亲去游玩过哪些地方呢?然后,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自然引入: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西沙群岛,那是个很富饶的地方,然后用多媒体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短视频,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中领略西沙群岛的风光,之后自然进入新课学习环节。

6.谜语导入

小学生除了对故事感兴趣之外,也非常喜欢猜谜语。教学中,可以搜集一些与所学课文相关的谜语,同样能达到激发兴趣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学习《找骆驼》时,可采用这条关于骆驼的谜语导入:远看像只船,近看两座山。只要饮足水,耐饿也耐干。在学习《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采用这条关于蜜蜂的谜语引入:黄衣裳,金翅膀,飞来飞去做工忙。它的本领大,还会造小房。做出好吃的,留给大家尝。谁敢欺负它,留神它的枪。以此来调动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教师还可采用成语接龙,名言警句诵读、读儿歌,做小游戏、练习法等其他多种形式的导入方式,引入新课。

当然,如何根据自己所教的课文,选择简单适合有效的导入方法,仍需各位老师紧密结合学情和教材特点,做出恰当的选择。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多种形式,展开灵活丰富的导入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最大限度的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新课学习,从而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伟,纪勇著.语文案例教学论:课堂导入与收束[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孙建龙,陈薇,张凤霞著.小学语文教学案例.(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调动语文课堂课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数独驾到
响鼓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某新官上任三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