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0-01-07陆瑶瑶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35期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语文阅读应用策略

陆瑶瑶

摘 要:语文阅读课堂是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平台,因此对语文阅读课堂的改革是新课改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结合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理念下的技巧解读、群文探究以及拓展实践来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切实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比较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5-0124-02

【Abstract】Chinese reading class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Therefore,the reform of Chinese reading class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in the process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On this basis,it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reading class by comparing the skills under the concept of interpretation,group exploration and expanding practice,so as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students' Chinese reading ability.

【Keywords】Chinese reading;Comparative teaching method;Application strategy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阅读教学的开展还能够对学生实施有效德育教育,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科核心素质的提升。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在初中教育中对学生显得至关重要。

但是在当前的课程改革环境下,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教学要求的转变以及学生群体的变化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在期望要求和现实状况下存在脱节,进而出现了一系列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师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以及过度依赖教材的问题。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尤其是新课改的过程中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出现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个人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不能迅速地接触并且适应这样的变化,仍然坚持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而导致了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升。同时教师对于语文教材存在的过度依赖问题也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缺乏进一步的拓展,无法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和强化。再加上由于多媒体泛娱乐化的倾向导致学生受到过多网络的诱惑而降低了语文阅读的兴趣,也对阅读课堂的效果造成了影响。在这些问题的综合影响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

2.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结合文章体裁完成技巧知识解读

结合比较教学法的核心特点,教师在语文的阅读课堂中对其加以运用主要是立足于阅读文章本身来展开的,其实际的应用环节则可以体现在阅读课堂的各个环节。按照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顺序而言,根据阅读文章进行比较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可以从课堂的导入环节入手,也就是引入阅读文章以及进行基本的文章背景知识介绍的这一部分。一般來说教师在进行阅读文章的背景知识介绍时,主要按照文章的类型体裁来讲解其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比较教学法就可以在教师进行相同体裁类型的文章讲解时加以体现。

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前导入的环节往往会对本节课所要涉及到的文章类型进行简单的讲解,其中包括了该类型文章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结构框架以及阅读技巧、细节分析方法等等内容。而教材中一个单元的文章大多为相同体裁或者相同主题内容的几篇文章,所以这些文章在基本的知识内容上也是具有共通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比较教学法,将本单元相同体裁的文章进行整合,将其作为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的示例来进行学习。通过比较的方式将不同文章中体现相同知识内容的典型例句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对比性的学习,不仅能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该知识和技巧性内容的关键所在,也能够让学生通过不同示例之间细微的不同感受不同文章风格下该技巧的体现方式,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甚至写作的思路。而学生通过对教材中示例的阅读分析,不仅能够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性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接下来学习的文章做简单的了解,便于之后课堂上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比较教学法能够在导入环节的知识技巧解读部分加以应用,从而为学生后续的文章阅读奠定基础。

(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群文自主阅读

在阅读课堂上应用比较教学法,教师除了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环节来进行教学设计之外,还可以结合教学改革过程中新兴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来完成教学设计与安排。针对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主题探究式课堂模式是当前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得到教师广泛关注以及应用的,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课堂模式。而主题探究课堂模式的核心则是针对阅读文章的自主性群文阅读,这和比较阅读法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上通过自主探究的群文阅读模式来体现比较教学法。

具体而言,比较的理念主要可以体现在教师对于阅读文章的选择以及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實际上主题式的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按照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方向来确定阅读课堂的探究主题,然后在这一主题之下选择几篇相互关联的文章作为阅读的材料。在选择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其一是正向比较,也就是教师可以根据主题选择相类似的几篇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在这些文章中其描述的方向是相同的,写作风格存在着细微的区别。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探究来总结这一主题类型的文章在阅读过程中的关键点以及整体的结构和写作特点等等,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总结和积累。同时因为教材中单元本章的编排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所以教师可以在确定群文主题以及选择文章时结合语文教材来进行。但是为了增强学生阅读的拓展性,教师还是需要在群文阅读中适当增加课外的阅读材料,以达到拓展学生阅读界限的目的。

其二则是反向比较,也就是利用相对主题或者是相同主题内容但是文章风格差别较大,甚至是不同体裁的文章作为学生群文阅读的材料,以便于学生在多种类型文章的对比过程中了解不同的风格以及感受这一主题文章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点所在,更有利于对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强化。在选定阅读材料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阅读过程中的关键点来设计学习的任务。学生则按照合作学习的原则进行小组分类,并且自主探究完成几篇文章的阅读以及阅读问题的解答和学习任务的完成。通过这样比较理念下的自主阅读探究课堂,学生既能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强化其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实现初中学生阅读的积累和能力的强化。

(3)结合文章主题开展阅读拓展训练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虽然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强化是阅读课堂最核心的目的,也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需要进行重点关注的部分。但是学生解答阅读题目能力的培养也是绕不开的一个环节。在考试为主要形式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有必要在课堂上兼顾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强化和阅读题目解答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增加阅读题目的学习和训练环节,而这一部分也是比较教学法得以体现和应用的重要环节。因为综合观察语文考试的阅读部分,就可以知道其涉及到的文章类型、题目类型以及题目想要考察学生的知识内容和阅读技巧等等都是有固定的模板的。在了解这一模板的情况下,学生再进行考试中文章的阅读和题目的解答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考试文章的主题以及应试的要求在阅读课堂上开展针对性的比较拓展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在考试中阅读成绩。

例如,针对抒情记叙类型的文章,题目中往往会涉及到对作者中心意思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的理解和考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完成该主题的群文自主阅读之后,根据每一篇文章的内容来分别设计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解答并且交流讨论评价各自的答案。通过这样对相似文章的相同类型题目的比较,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把握这一类型题目的完成要点以及阅读方法。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阅读知识和技巧的认知掌握和应试能力的提高,更要求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强化。所以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上综合应用比较教学法,进一步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月梅.比较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7(13)

[2]王丽芳.探究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34)

猜你喜欢

比较教学法语文阅读应用策略
“比较”与“类比”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在“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泰勒公式与泰勒级数的比较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