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前的面条儿
2020-01-07朋朋哥哥
朋朋哥哥
一碗珍贵的面条儿
起初,有许多人认为,面条儿是从秦汉时期开始出现的,到今天不过两千多年的时间。古代人把面食统称为“饼”,所以,用水煮的面条儿被叫作“汤饼”“索饼”。但是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面条儿的历史比这久得多!在中国,已知最古老的一碗面条儿已经有四千岁了!
2002年,一位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从排序为20号的房间里,清理出不少保存完整的陶器,其中有一个倒扣在地面上的红陶碗吸引了他的注意。一开始,大家觉得这个红陶碗是件做工精美的文物。然而,当陶碗被慢慢清理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碗的底部竟然还保存着清晰可辨的面条儿,虽然不多,但是面条儿粗细均匀,卷曲盘绕,依稀还能够看出面条儿是米黄色的。就是这样一个意外的发现,把我们中国人吃面条儿的历史推到了四千年前。当时,可能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把这座村庄完整地掩埋了起来,这才给我们留下了这碗珍贵的面条儿。
这面条儿如何做成
为了慎重起见,考古工作者把这个红陶碗按原样带了回去,并将它一直保持在发现之初的样子,打算整体带到北京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但到了北京,人们再次打开红陶碗的时候,令人遗憾的事情发生了,原来那一点点面条儿在和空气接触后发生了化学反应,已经变成了粉末。幸好人们在发掘现场留下了珍贵的照片。专家提取了面条儿和土壤混合的样品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这碗面条儿并不是用小麦做的,而是由当时北方常见的黍(shǔ)和粟(sù)——也就是黄米和小米做出来的。可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米磨成的粉很难塑形,做成面条儿就更加困难了,那么古人是如何将小米和黄米混合磨成粉再做成面条儿的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古代的“凉面”很美味
秦汉之后,面条儿在百姓的生活中渐渐多了起来,唐代诗人杜甫还专门给一种冷面写过诗,这首诗以面名为题,叫作《槐叶冷淘》。
那槐叶冷淘怎么做呢?大致的做法是用槐树叶子挤出来的绿色汁液和面,做成面条儿,下锅煮熟,捞起之后过冷水或放在冰窖里面冰镇,吃的时候加上配料凉拌即可。夏天来上一碗,口感相当清爽。
到了宋元时期,面条儿的种类更加丰富了。根据记载,在南宋都城临安的餐馆里面,会找到鸡丝凉面、三鲜面、笋泼肉面等味道独特的面条儿。再到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经过干制可以保存很久的面条儿,叫作挂面。
哈哈,我差点儿以为这干制的面条儿是方便面呢!
除了中国有面条儿,国外也有知名的意大利面。很多人说意大利面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去的,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已经有了面条儿。传说在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城里的人们会用晒干的面粉来解决城市里食品供应的问题。还有人认为,真正创造面条的是阿拉伯人,大约在5世纪到8世纪的时候,水煮面条儿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意大利。现在面条作为一种食材,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在意大利甚至还有一座面条儿博物馆呢。
如果你今天没吃面,不如明天来碗“炸酱索饼”吧!
哈哈哈,这个笑话我聽过,它还有续集呢,你知道吗?我来给你讲讲吧。
给你讲个关于面条儿的笑话:肉包跟挂面起了争执,受欺负的肉包找来豆包一起去找挂面算账,半路上碰到方便面,把方便面揍了一顿,并恶狠狠地说:“别以为你烫了头发,我就认不出你!”
扫描二维码,你可以听到音频版的文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