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3+2分段培养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

2020-01-07孙险峰刘洪力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孙险峰 刘洪力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进步的背景之下,企业对于人才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继续进行专业上的深入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就业竞争力,也有许多职业院校联合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这种分段衔接教育体系时必须要重视对专业标准的统一和对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因此,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中高职分段培养体系的意义和优势,并详细讨论衔接性课程体系建立的方法。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分段培养;课程体系

引言:

作为学校,必须要明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紧抓就业需求对在不同办学层次之间的构建更加完整的衔接办法,使教学分段不分离,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更加系统。常见的职业教育衔接多为“3+2”的模式,在中职阶段打好基础后开展进一步的能力提升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构建更加完善且科学的职业化教育体系。

一、中高职3+2分段培养体系概述

在国家颁布的关于提升和发展职业化教育的相关纲要和指导意见当中,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原有教育当中存在的不合理、不明确等问题需要积极改善,确保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传统的中高职升学过程中,其培养体系和选拔结构之间属于不同层级,学生在升学过程中会产生衔接脱节或专业差异化大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职业化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1]。“3+2”分段培养体系是指将中高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制定不同的专业课程,但在总体的5年规划当中是具有整体设计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以就业为主,当学生完成5年学习后需要能够具备胜任园林规划、管理和经营等岗位的工作。

二、衔接性分段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行产业办学

中高职院校是目前开展职业化教育的重要试点,学校要重视以产业和就业为导向开展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科学。农艺技术和园艺技术之间包含的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学生不同的兴趣方向也会导致教学的侧重偏差。学校必须形成良好的联合结合就业市场的规划和需求共同开展课程设计,使学生剧本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综合能力能够胜任与农艺园艺相关的不同职业[2]。一些教育教学中存在交叉性的内容可以适当缩减,如插花理论等属于园艺中的一个分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即可,可以将课程设计中多余的时间安排在与职业匹配性更强的内容中,保证学生的就业需求。

(二)统一评价标准

中职院校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农艺专业课程,公共基础当中的德育、体育和智育也不可或缺,并将其作为学生升学考试的重要一环。高职类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可以把实践课程表现和企业实习评价等纳入到评价指标当中。中高职的衔接性考试的要求维度更多,并着重关注农艺技术和园林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如園艺鉴赏、植物花卉种类和病虫害防治等,也能够为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水平也很重要,一定的创新思维、道德水平等都属于学生的评价内容,这些评价标准也是贯穿于五年制教育工作当中,只有更加全面的考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能力水平,并对其开展高质量教育工作。

(三)合理分配课时

在中职教学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农艺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内容,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了解农艺产品的特点和养护技术,通过生产经营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在高职阶段需要逐步从农艺的大范围细化到园林技术当中,在规范的园林技术管理下形成更高素质的培养学习,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自主能力,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深入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差异,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也要重视不同科目课时的合理分配。一般中职院校教学为3年,高职院校教学为2年,但为了保障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掌握了基本的专业技能后需要经历3-6个月的实习,这部分课程的内容不能设略,是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业工作内容和完成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过程[3]。

(四)重视体系保障

为了更好地发挥衔接性教学工作的优势,中高职院校必须联合开展分段教育体系保障工作。首先,在进行学生的招收和课程制定时,不能完全以中职院校的情况为主,而应该由双方共同参与商议决定,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规划。在教育教学当中,不同学校的教师也应该经常开展互动活动,使高职院校的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后续的教学当中能够更有针对性。教学管理是一个持续且长期的过程,只有深入参与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够确保课程的实际效果。其次,在对学生升学的专业考核过程中应该有双方共同参与并制定统一的标准,达成双方的一致认可[4]。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参与了分段性培养后就能够拿到高等职业毕业证书,很容易造成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经过选拔性测试后才能够继续完成高职学习,这一点必须要明确并将相关标准向学生公布,刺激学生努力学习完成个人提升。

三、结束语

中高职学校对于人才的衔接性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使学生在专业方向上进行深入学习,对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培养有很大帮助。双方学校要重视对学科评价标准的统一,使教育模式能够形成统一的整体,结合职业化院校的教育特点,形成以产业和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计划。学校要重视对衔接性教学体系的保障,利用各方资源实现分段教育工作,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孙燕,李成忠等.中高职衔接培养园林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途径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8(02):114-118.

[2]黄顺,周军,朱志钦.中高职分段培养园林技术专业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4):7285-7286.

[3]廖益,李德富,杨运鑫.“3+2”多元层级递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索[J].高教探索,2017(01):65-70.

[4]李宏均,朱红霞.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与传统分段人才培养方案对比研究——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盐化工,2020(06):74-75.

(作者单位:双辽市职业中专)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