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菲律宾地区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20-01-07石汝学肖影如陈冰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2期
关键词:菲律宾

石汝学 肖影如 陈冰

【摘 要】中国与菲律宾的交往史极其悠久,随着经济全球化纵深推进,语言传播成为世界各国开拓国际市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很多国际交往场合,汉语的使用情况仍很尴尬,仍处于边缘地带。本文选择从语言经济学角度对菲律宾相关汉语传播文献进行梳理。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菲律宾;汉语国际传播

一、引言

语言和经济的紧密关系使得以语言学、经济学为主,同时涉及多门学科的边缘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悄然兴起,该学科近年来为语言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当前中国的语言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汉语国际传播工作,它是弘扬并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到2019年9月,我国已在全球15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孔子学院535所。“汉语热”的原因是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等因素合力的结果。此热潮反映了中国的经济热带动下的经济商贸汉语交流需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以语言經济学为理论视角,对该地区汉语国际传播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希望以此为参考,发现该地区汉语传播中的问题,并尝试以促进经济增长为落脚点,为菲律宾地区的汉语传播提供一点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意义

把汉语传播与语言经济学建立联系,将汉语国际传播和语言经济学的部分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为汉语传播找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持。从国家层面来讲,研究语言的某些属性带来的经济价值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研究外部条件而言,分析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动因和潜在经济机遇,为汉语语言的经济价值提升提供可操作性的前瞻性指导。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语言经济学研究概况

学术界把语言经济学的最早出现归结为美国经济学家Marschak在BehavioralScience(《行为科学》)上发表题为《ECONOMICS OF LANGUAGE》《语言的经济学》的论文。从市场的角度考察语言大概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贝克尔(Gary S. Becker)经过进一步研究认识到,语言是一种象征性资本,可以产生象征性利润。

语言经济学于20世纪末传入中国。在此之前,国内学者也有一些关于语言与经济关系的论著,但是显得零散、不成体系。直至1999年,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首次介绍了国外语言经济学观点和研究内容。2001年黄少安教授开始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组织团队专门研究语言经济学。2003年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尝试招收和培养语言经济学方向的博士生,并且于2004年成立了第一个专门的语言经济学研究所,2006年山东大学正式自主设置了国内第一个语言经济学博士专业。2006年,我国第一个语言经济学方向的博士生宁继鸣于山东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为《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是国内第一篇语言经济学应用的实证性研究成果;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张卫国于2008年完成的博士论文《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将语言的经济维度划分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林勇、宋金芳《语言经济学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鉴》的研究。鲁宾斯坦的《经济学与语言》一书于2004年翻译成中文版出版,韦森随书发表了书评,对鲁宾斯坦关于经济学与语言相关性的研究及其相关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评价中国学者周端明《语言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开始了关于语言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探讨,黄少安等人撰写的《语言经济学导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中国语言经济学的第一本专著。此后,语言经济学研究在中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中国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重心也开始从基础理论评介向独立的研究思考转换。例如,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从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角度对语言经济学基础理论及分析框架进行了总结和提炼。目前国内语言经济学的主要成果还集中在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外语教育与教学研究、语言资源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学分析等方面。例如,张忻《语言经济学与语言政策评估研究》分析了语言经济学对语言政策及评估的影响,薄守生《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对语言规划的成本收益分析进行了详实的研究,江桂英《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教育成本—收益分析》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公共投资和个人投资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李宇明《语言也是“硬实力》讨论了语言和经济的关系,提出了语言也是“硬实力”的观点。

(二)经济发展与汉语传播关系研究

国内学者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介绍了20世纪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影响语言地位和市场价值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国内语言学和外语学者逐步认识到语言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也展开有关语言和经济关系的研究和讨论。例如,陈建民、祝畹瑾《语言的市场价值》较早地论述了语言的市场价值;刘绍忠、廖凤荣《语用的经济价值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指导意义》讨论语言的经济价值及其对语言学习和外语教学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汪丁丁《语言的经济学分析》最先对语言习得问题进行经济分析。林勇、宋金芳《语言经济学评述》介绍了格林用“静态、动态”的经济学模型来说明语言的动态发展进程。韩清林《语言的强势同化规律与强势语言的先进生产力作用》指出一国的经济优势会造成语言的经济强势同化。黄少安、苏剑《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命题》对语言演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语言强势地位的作用等几个基本命题进行了论证。马云霞《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经济价值研究》从语言经济学视角,研究汉语的经济价值,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三)菲律宾华文教学研究

菲律宾的华文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年来许多学者已经就菲律宾的华文教学做过许多的调查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王燕燕《菲律宾华校的情结》中提到,对于华校的课堂教学是用闽南话还是普通话教学这一问题存在诸多分歧,教师们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希望借助教学实践探讨出最佳方法。李奇瑞、余绍霞《菲律宾华文教学模式》分析了语言教学和语文教学的差别,探讨了菲律宾华文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有关菲律宾汉语教学培训中的一些应对措施。邝永珍《菲律宾圣心中学华语教学现状考察一一兼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一文张永奋“三向交流法”的理论基础上,提出适合圣心学校的“三向交流”教学模式的建议。迟道加《菲律宾亚眉省华文教学现状研宄》调查研宄亚眉省地区华文教学现状,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菲律宾华文教学的问题。刘畔《关于菲律宾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为促进高等院校汉语国际推广等方面提了相关建议。陈之琳《对菲律宾义德中学华语教学情况的探讨》从学生、教师、教学的角度进行阐释并提出建议,希望以此促进学校华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董慧娟《菲律宾马尼拉地区国际学校汉语教学情况调查与研究——以菲律宾马尼拉新加坡学校为中心》从教学、师资、教材等方面对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提出了见解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经济因素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应该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并运用此理论解决其中的问题。笔者希望以语言经济学为指导,对菲律宾地区的汉语国际传播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愿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将汉语的经济价值引入到汉语传播中来,旨在针对汉语在对菲律宾地区汉语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促进汉语在该地区更好的传播。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猜你喜欢

菲律宾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抱头避难
菲律宾·马尼拉(1)
菲律宾食物不受欢迎?
变成什么好
2016年菲律宾椰油出口可能减少11%
菲律宾接连发生沉船
菲律宾遭遇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