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020-01-07孙晓东
【摘 要】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和收益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利的气象条件促进农作物生长,农民增加收入;反之则会给农业生产带来破坏,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气象服务预防农业灾害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以辽宁省丹东市为例,针对气象服务帮助农业减灾提出一些预防举措及笔者的建议。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防灾减灾;应用
1.丹东市气候特点
辽宁省丹东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来自海洋的暖风气流影响,全年气候湿润,比较适合水果种植,例如著名的丹东草莓、蓝莓。除水果外,丹东地区也比较适合玉米的大面积播种,目前丹东的玉米种植面积大概在10万公顷左右,农业非常发达。因此,气候变化对于丹东市的农业生产和收益具有重要的影响。
1.1降雨
丹东市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由于丹东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其北邻地势较高的山脉,南临黄海,所以丹东地区会有两种环流(山谷风、海陆风)全年影响气候。在夏秋季时,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刮近丹东地区,产生的热力遇到来自北面的高山冷风,形成降雨。丹东地区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对于农业来说夏季尤为关键。丹东地区的农民根据独特的降雨气候,因地制宜,促进农业生产。根据调查发现,丹东地区每年的平均降水量大概在800毫米到1200毫米间,降水丰富。近年来,通过合理的气象分析,帮助农作物增产增量,促进农民收成,玉米、大豆、草莓種植面积逐年递增。
1.2气温
丹东市全市面积大概有1.5万平方公里,面积广阔,所以各地区的气温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宽甸受地形影响,冬天最低温度在10度左右,与其他县相比,温度较低,气候存在差影响,但是差异较小。根据丹东地区历年的数据调查,南部地区全年平均气温大概在9度左右,北部7度左右,临近海洋,季风气候明显。夏季温度适宜,比较适合农作物生长,此调查主要是根据辽宁省丹东市气象局对该地天晴情况的预测而知,夏季丹东市比较容易涝,所以即使的检测、进行科学的干预手段可以降低自然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
1.3日照
丹东市位于亚欧大陆的中纬度沿海地区,江河密集,季风气候显著。地球围着太阳进行公转,夏季,丹东光照非常充足,日照时间增加,冬季则减少。
2.丹东市常见的自然灾害
低温冷冻:丹东市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光照比较弱,温度虽然适宜,但是某些年份容易造成低温冻害。
洪涝:丹东地区江河密布,地形呈马蹄形,有山谷风和海洋风,容易形成降雨,尤其是夏季降雨过大,会造成决堤,造成洪涝灾害。
病虫:农业生产中,不管是暴雨季节还是干旱季节都会存在,影响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影响农业生产数量。
风雹:大部分时间是阴雨连绵,但有时候气流过于强大,就会产生暴雨,气流的汹涌,会造成风雹。
3.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丹东市是我国辽宁省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位于其东南区,南部濒临黄海,其具体经纬位置为东经 124°23′,北纬40°07′,地形平坦广阔,最大距离是东西横跨距离,大约为196公里,其海岸线长120公里。丹东市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比较显著,北部是山地和低矮的丘陵,地势较高;南部是平缓的平原谷地,地势较低,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盆地和阶地等地形,地势较为复杂。丹东地区受南部海洋气候影响,会有湿润的气旋,属于湿润型季风气候,全年比较湿润,整体的主要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全年降水丰富。春季干燥大风,夏季降雨丰富,阴雨连绵,冬季降雪丰富。整年平均气温大概在8-9度左右。近年来,丹东市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已初步形成海水精品和鸭绿江珍品渔业带,板栗、草莓、蓝莓等特色农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草莓、板栗和贝类养殖生产和出口基地。但是,丹东市因地理位置受自然的气候影响,每个季节都会有不同的气象灾害频发,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丹东市政府非常重视气象服务对农业的辅助工作,通过科学手段为农业防灾减灾。
3.1加快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网络建设
丹东市政府非常重视健康农业发展,积极在各区域内建设自动气象观测站,并且雇佣人才,持续优化自动气象观测站的网络,以及时观测气象变化。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完善气象服务工作,当地政府给予了财政支持政策,自动气象观测网站建好后后期维护资金会被纳入国家的财政支出中。目前,丹东市各地的自动气象观测站正在建设中,逐步实现全市气象监测网络的全部覆盖。通过此项举措,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天气、农业的变化动态以及异常状态监测,为增加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做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3.2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信息的全覆盖工作
目前,国家在积极鼓励气象服务农业生产,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防灾能力。所以,丹东市各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气象服务信息的作用性,投入到气象服务全面覆盖工作中去,团结一致以早日完成农业预防工作。除此之外,各部门也提前做好统筹准备工作,积极在农村开展农业灾害发生的预防工作的普及和传播,实现天气预警消息传播的时效性。
3.3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防灾减灾计划实现的主要手段就是靠人工的影响。近几年,丹东市气象局不断加强人员气象知识的培养,确保人工影响天气中所用到的一些工具比如高炮、弹药可以进行符合安全标准的放置,建立防洪机制,人工影响天气的应急机制中对于农业的防灾减灾作用非常大。
4.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的建议
4.1完善农村预警服务设施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在气象站以及网络的铺盖过程中容易有些忽略,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于农村预计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网络覆盖面,健全气象预警系统,增强突发灾害的发布提醒,确保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的及时性。已经提供合理的预防措施,为农村气象灾害提供基础的保障措施。
4.2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农村地区农民知识水平较低,按照市政府制定的气象灾害预防方案,可以下派一些人员进行只是普及,教农民学会气象灾害发生的预防演练、一些基础设施的检查,深入农民群众中做好气象服务农业防灾减灾的作用以及一些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意识。
4.3加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创建标准化的队伍,建立好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在社会召集气象信息员或者专家队伍,增强基层的防灾减灾队伍的建设。定期组织市里、县里、村里人员的学习,增加群众通过气象对于农业服务的能力。经以上措施,逐渐形成“部门领导、乡镇组织、村民参与”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大幅度的增加队伍建设,增加气象预防农灾的影响,增加农民受益,增加农业产量。
5.结语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也是最重要的产业,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农业造成不同的影响。严重的气象灾害会影响农作物一年或者几年的产量,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所以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自动气象监测网络机制、普及气象灾害知识和防御机制的演练,将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实际的帮助,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的良性发展,增加农业收入,提供农业产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孙晓东(1962.3-),男,汉族,河北唐山人,高中,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天气预报、农业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