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2020-01-07陈远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7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

陈远珍

【摘要】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實施思辨性阅读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理念下的重要阅读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教学中,推崇思辨性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语言建构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在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学习中保持质疑和批判的良好态度,不仅能够系统地学习新知,还能够有效提升他们自主解决问题意识和质疑探索能力。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例,分析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和具体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思辨性阅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文言文人物传记教学中融合思辨性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动实践。传统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更偏向于引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掌握文言文做题技巧以应对考试,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而融入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新尝试却能有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根本原因正是学生理性精神和理性思维缺失。文言文人物传记学习中,学生在解读文本和分析人物过程中,若缺失理性思维,对文本的感知停留在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文言文的具体内容,就难以实现文本深入理解和知识内化。思辨性阅读能让学生打破局限性的阅读,从辩证和理性的视角学习文本,基于文本内容独立思考,并形成个人的观点,以理性的思维审视自我、审视文本。

第二,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传统文言文人物传记教学是相对单向的内容灌输,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权,在这一现实条件下学生难以养成优质的阅读习惯,对阅读的排斥感日益凸显,在阅读过程中的创造力和安全感日益被消磨。思辨性阅读教学是基于现阶段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旨在打破忽视学生自我实现和个体发展的困境。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反思、质疑和求证中实现良性循环,构建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在“思”与“辨”中更好地成长。

第三,有利于实现对文化的传承。文言文是集“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的高度统一。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学习晦涩的字眼,而是掌握其所言之志,所载之道。诚然,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古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异集中体现在语法和词汇亮点,古代文言文强调从汉字解读文本,掌握其古今义不同之处。以思辨性阅读认真审视其中的字眼,能够让看似浅显的字眼彰显不同的意义。颇有韵味的文言文学习中能让学生学习知识,并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产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便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二、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学生质疑,提升学生思辨意识。以人物传记文言文的关键点为依托,积极引导学生在其中探知明理,掌握文言文的核心内容后进行深刻思考和判断,他们才能深刻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在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和质疑,养成思考和辨析的良好阅读习惯,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例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传》一课时,我们从文本角度分析蔺相如的性格,他是一个有勇有谋、心思细腻的谋臣,正是其性格使然决定了他不辱使命,实现完璧归赵,但在冷静思考和缜密分析后,也会有一些疑问之处。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对问题的分析应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蔺相如此行能成功仅仅因为他的个人因素吗?”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缜密思考和勇敢质疑,在学生的质疑和思考中,我们转而对客观因素——秦王的性格、历史动机等内容进行逐一分析。在思辨阅读下,有助于学生在质疑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产生良好的思辨意识。

第二,引导学生联想,提升学生思辨品质。人物传记的文言文教学强调对文本的解读和深度论证,提升思辨的品质以提升观点的合理性。为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语文老师需要依托文章内容激励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基于人物的沟通交流,从多视角和多维度组织猜测和想象活动,既能够让学生保持轻松的状态学习文言文,又能够提升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屈原列传》一课时,“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思辨在文学中与想象是融合一体的,想象是由学生们的情感驱动,而思辨是由个体意志或理性驱动,两者共同组成人的心理品格。文字无声,但思考有声,语文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想象屈原被小人离间后处境艰难的境地,在想象中感受屈原志趣高洁的优秀品德,以思考的形式参与到想象当中,能将学生自身置于形象的内里。学生们在想象中勾勒屈原的人生轨迹,以理性驱动和缜密思辨引导学生在感悟分享中锻炼思维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阅读思辨的品质。

第三,立足文本教材,提高学生思辨水平。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升华,这是文言文文学的教育目标之一。语文老师基于教材合理挖掘内容,结合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实行思辨能力的正确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词汇、形式和语言,能够不断提升他们的思辨水平。例如,在学习《苏武传》一课时,文言文讲述了苏武一生经历的几个重要关节,语言俭省精炼,且对人物的刻画也入骨三分。文章以纵式结构和顺叙、插叙的手法进行完整的故事叙述,其中第三部分写苏武返汉之后倍受尊崇的情境,基于前两部分的学习,语文老师鼓励学生立足教材自主阅读和感悟,给予他们自主学习人物传记文言文的空间,从文本中的关键字眼中把握这一阶段苏武的处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形成个人对文言文文本的认知。思辨性阅读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而非以教师的直接翻译先入为主,“牵”着学生理解文本,控制学生的思考方向。思辨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不能盲目跟随他人的观点,而要养成独立分析、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基于文本教材和文本形式,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思辨,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思辨水平。

总而言之,在高中文言文任务传记阅读教学中,融合思辨性阅读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拓宽他们语文学习的深度。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应当积极主动地顺应新课改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适时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在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教学中不断启迪学生的思想,在质疑与思考中理解古代文言文,在感悟与内化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钟丰莹.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索[J].语文天地,2018,06(22):67-68.

[2]吴屏慧.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3]蒋晓道.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上海教育,2018,11(21):55-56.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
以人物传记阅读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人物传记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高年级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策略谈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
清洁工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