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锦绣:品读明代“夏厚摹机织图卷”
2020-01-0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生产丝织物的国家,蚕桑丝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也是沟通世界的桥梁之一。古代山东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适宜出产葛麻等纺织原料,也是我国桑蚕丝绸生产的发源地之一,从春秋战国的“齐纨鲁缟”到汉代的 “三服官”,曾经在中国古代纺织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夏厚摹机织图卷”为例,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山东古代先进而发达的纺织技术。
在山东博物馆“妙染寻幽——山东省古代绘画精品展”的展厅中有一幅明代“机织图”,图中内涵丰富,可以一窥中国古代纺织的场景。这幅图卷名为“夏厚摹机织图卷”,是明代画家夏厚临摹宋人的机织图。图卷长263厘米,纵29.2厘米,绢本彩绘,色彩鲜艳,画面布局合理。画中有详细的织机形象,有纺织人群,人物神态自然,表现了纺线、染色、纺造、裁剪等多个工序。
画卷在卷首描画了一个具体形象的织机,一位女子坐在织机前俯身织做;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场景,第一个是丝帛染色的场景;第二个是纺线、织造的场景;第三个场景里四位女子正在裁剪织成的丝帛。此外画面上还描画了劳作之余稍事休息,正在聊天的女子、有照顾孩童的女子、慵懒的猫咪,花草树木房屋栏杆细致入微,向我们展示了一群古代女子辛勤纺织、忙碌而又温馨和谐的画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生产丝织物的国家,蚕桑丝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也是沟通世界的桥梁之一。古代山东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适宜出产葛麻等纺织原料,也是我国桑蚕丝绸生产的发源地之一,从春秋战国的“齐纨鲁缟”到汉代的 “三服官”,曾经在中国古代纺织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夏厚摹机织图卷”为例,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山东古代先进而发达的纺织技术。
灵动的织机山东古代先进的纺织机具
在此画卷的第二个场景中,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纺线、织布画面。院子里有四位女子进行整经工作,三位女子纺线,房间里三位女子在从络车上将丝线转到籆子上,还有两位女子正在用提花机织布,高高的花楼上坐着挽花工,与下面的织工互相配合,织成美丽的丝帛。这个场景内容最为丰富,描绘了络纬、纺线、整经、织布等场景,画中还有清晰的络车、纺车、织机等纺织机具的具体形象。特别是对于纺织机具的记录比较完整,包括踏板织机、提花机、络车、纺车等,用这几件纺织机具串联一个完整的纺织过程。
画卷中对于的织机的描绘为我们了解古代纺织机具提供了直观的图像资料。
章施五彩山东古代高超的染色技术
“夏厚摹机织图卷”中有给织物染色的场景,从左至右,共有四组人物,第一组两位织工在整理丝线,第二组四位织工,坐在地上,正在评论、检视染好的丝线,第三组三人手捧染色完成彩色的丝帛,第四组的两个人边走边聊,怀抱白色丝线去染色。图中已经染色的丝线五颜六色,织好的丝帛色彩艳丽纯正,表现了古代织工高超的染色技术。
丝织物的染色分为生织和熟织。生织是指先织后染,一般素织物和暗花织物用生织的方法。高档织物一般用熟织的方法,即先把丝线染色,然后用彩色的丝线织出有各种图案的丝织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染料染色技术的国家。人们很早就利用矿物、植物染料对织物或丝线进行染色,并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各类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技术,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
其中最重要的染料是植物染料,其次是矿物燃料。植物染料中最重要的两种是红花和靛蓝。矿物染料中最著名的是朱砂,但是比较名贵,用朱砂所染的朱红成为當时社会地位和权势的象征。
西周时期,植物染色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政府专门设有负责染色的官职,《周礼·天官》中设有“染人”,就是掌染丝帛的人。
史书中记载:齐国东部盛产紫草。《管子·轻重丁》记载:“昔莱人善染,练茈(紫)之于莱纯锱,緺绶之于莱亦纯锱也。”说明当时莱人善于染紫色的丝织品。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史记·苏秦列传》也载:“齐紫,败素也,而贾十倍。” 孔夫子对此非常气愤,在论语中抨击:“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
《考工记》是记载齐国手工业技术的官方书籍,其中有负责画绘染织工艺的“设色之工”,分工极为精细,包括画、缋,钟、?、筐人等5个工种,详细描述了当时高超的织物练染技术。
山东淄博齐故城阚家寨遗址曾经出土了两件丝织品,年代大约是战国时期,经过专家检测,其中一件为丹漆纱。丹漆纱是一种非常高贵的纺织品,采用的是朱髹工艺,即将研磨细腻的朱砂和漆混在一起,调制成色浆再髹饰到织物表面,对其进行染色处理,干燥后朱砂颗粒便均匀地附着于纤维表面,使织物呈现一种鲜艳的朱红色。
山东日照海曲汉墓出土的丝织品色彩鲜艳,同样展示了古代山东高超的织物染色技术。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这幅明代“夏厚摹机织图卷”不过是浩如烟海的历代“纺织图”中的一朵浪花,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这幅画卷,还原古代纺织工具和纺织过程,了解古代关于纺织业的丰富信息,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