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友图》册页:桓台博物馆镇馆之宝

2020-01-07桑声明

旅游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馆之宝册页颜料

桑声明

《孝友图》册页作为桓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是它第一次『出差』对外展出,四百多岁的它就像服用了『防腐剂』一样,依然色泽艳丽。要想知道其中秘诀,且看下文分解吧。

《孝友图》是明代画家张杏羽的绘画作品,绢本设色,长32厘米,高27.5厘米,现存于桓台博物馆。

书法、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艺术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以独特的技法,丰富的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特有的工艺装潢,表现出典雅的审美情趣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明代是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张杏羽《孝友图》册页,是明万历年间的作品。经过了四五百年,作品完好无损,它的颜色还保持十分鲜亮醒目,是非常珍贵的。张杏羽《孝友图》册页,当时作者所采用的绘画颜料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不同于现代所用的化学类颜料,这种颜料时间久了依然能保持十分鲜亮 。

《孝友图》册页,是明万历年间清初诗坛领袖王士禛的祖父王象晋,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请人编写成文字,再请当时著名画家张杏羽绘成。此件册页是桓台博物馆自1999年建馆以来第一次外借展出,《张杏羽孝友图册页》是桓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王象晋(1561-1653),字荩臣、子进,号康宇,自号名农居士,山东新城(今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于卒后赠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史书称誉他是“济人利物常恐不及,乃爱国爱民、急公好义、关心国计民生的长者”。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王象晋因为触怒阉党,不受拉拢收买,被诬陷倾轧,致仕回乡,在西城别墅(今王士禛纪念馆)家中潜心著述,盛夏暑天整衣冠危坐,读书不辍。王象晋为人正直,屡忤权贵,急公好义,济人利物,清廉自持,身体力行。思想开放,勇于纳新,总结经验,广采博引,遂成就农学和植物学方面的专家,集十六世纪以前古代农学之大成,编著成功中国历史上植物学巨著《二如亭群芳谱》。王象晋一生著述颇多,还有《赐闲堂集》《清寤斋心赏编》《剪桐载笔》《奏张诗余台壁》《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保安药石》《卫生铃释》等行世。

《孝友图》册页,是受王象晋委托绘制,这就要求作者具有很高的语言理解力和空间想象力并有扎实的绘画功底。此册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具有明显的明代宫廷绘画的特点。连环画由唐宋风俗画发展演变而来,它是绘画的文学,也是文学的绘画。因其通俗性、趣味性和可视性,为公众所喜闻乐见,成为独立的画种,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张杏羽所画内容都是新城王氏家族的生活情趣题材。因当时无视频技术,只能通过画笔再现。

全册采用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实属难得的精品。画中人物勾勒传神,衣着或华丽或淡雅。亭台屋瓦,采用界画法,整齐规则。树木竹叶片片勾勒,处处看出画家精谨细密的功夫。山石采用金碧山水画法,颜色浓烈沉稳,它是研究明代人物画和连环画的极为珍贵的艺术资料。图中的建筑、服饰、器皿、家具、纸绢、颜料、鞋履等,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等各方面的时代气息。亭台楼阁富丽堂皇,绿树枝繁叶茂,有的文人围坐桌前,桌上放有翻開的书籍;有的众人围坐一起,地上、几案上摆放火盆、花瓶。众人像在听老者讲述什么,每个人神态各异;有的抬着礼箱、酒坛、牵着羊等等。整个画面环境优雅,器物刻画精细,人物表情各异,神态恬态闲逸。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风貌。

该册页着色鲜艳突目,所画绿树、青山、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写人物造型高古,笔墨豪迈,着色沉稳,所画仕女秾纤婉淑,妍雅有致;山水树石清逸隽永,苍郁润泽;花鸟钩勒精细,笔力简劲,兼工带写,端秀淡雅,不以艳丽取胜。

猜你喜欢

馆之宝册页颜料
打翻了颜料瓶
镇馆之宝
——石犀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天台册页(组诗)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延庆巨变册页
王来文作品
颜料抹在了脸上
常熟博物馆选出十大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