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项目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实践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7万云辉
万云辉
[摘 要] 在“两学一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借助项目化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了高校党组织基层建设方法,有效激发了党建工作的活力。立足高校的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对“两学一做”背景下的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内涵和重要性进行了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项目化管理;高校;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118-02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提升党员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高等院校是知识青年最为集中的地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学生党员深化党内教育具有深远意义。不仅全面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素质,还能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一、项目化管理模式与“两学一做”背景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项目化管理模式
项目化管理模式这一概念最早源于企业管理,主要是指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的约束下,借助系统的观点、方法、理论等,对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项目化管理是一种更为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项目的管理效果。
高校在进行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时候,借助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则是在具体管理的时候,借助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借助立项的方式,将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进行项目化,并充分借助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等手段,不断推进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进而对传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弥补、创新,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加具有创新点、亮点,进而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1]。
(二)高校学生党员“两学一做”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在“两学一做”的学习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党员学习的时间比较随意、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两学一做”重视程度不够高。并且结合相关调查显示,约有1/3的大学生党员没有认识到“两学一做”的重要性,还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党员不了解“两学一做”的实践内容。另外,高校党支部在对学生进行“两学一做”教育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通过上党课这一方式进行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党员“两学一做”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现状,必须要充分利用项目化管理模式,不断推进“两学一做”的教育活动。
(三)“两学一做”背景下,项目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基层党建中的应用必要性
“两学一做”背景下,鉴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充分借助项目化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并调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具体来说,其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和综合素质。在“两学一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在学习的时候,依然存在学习不到位、不深刻、流于形式等现象。因此,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可借助企业式的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党员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逐渐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不断提升党员的综合素养。
其次,有助于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做“好”、做“实”。鉴于“两学一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存在明显的“形式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果。而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充分借助项目这一载体,对具体的党组织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并强化过程管理等,最终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2]
最后,有助于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在高校基层党建组织的传统管理模式下,基本上都是以党员的个体目标作为中心,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属于一项“个体作业”模式。而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则将党员的个体目标进行集中,将以往的“个体作业”学习模式,逐渐转变为一种“集体项目”。如此一来,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并显著提升了“两学一做”的执行效果。另外,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借助这一管理模式中的监督、验收等环节,不断提升建设效果。长此以往下去,在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下,就会推动高校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工作有序展开,并逐渐形成一个长效机制。[3]
二、项目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实践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设置项目
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党员“两学一做”的教育现状,在借助项目管理模式的时候,高校将加强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如何建立“两学一做”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工作作为管理项目。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结合本校学生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开展特色的工作项目。
(二)工作机制
高校党组织在借助项目化管理模式开展“两学一做”实践教育的时候,为了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各院系必须成立专门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开展的全部过程进行指导、监督,以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在成立领导小组的时候,负责党组织工作的书记、学生导师(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等均参与其中,并落实各自的工作职责,有效保障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设定“两学一做”常态化项目的时候,领导小组还要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方案、计划等,以各党支部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党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并结合学生党员工作效果反馈的信息,对“两学一做”的计划进行调整。[4]
(三)推动项目化管理的有效落实
为了更好地落实项目化管理,分别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了努力。
1.拓展途径,强化教育
充分借助“党员讲坛”这一项目,引导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和政策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改变以往学习中存在的不深刻、形式化现状。同时,对学习平台和途径进行拓展,借助“学习强国”APP,借助校园的网络交流平台,对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教育,逐渐实现“两学一做”教育的常态化;还可以借助影视等相关资料,使“两学一做”开展更加具有趣味性、直观性,促使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提升素养。
2.实施精品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在项目化管理模式下,高校在实现活动项目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理论教育,还要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的精品文化活动,例如高校宣讲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主题读书节、读书征文比赛等,引导学生党员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综合素养等。[5]
3.强化社会实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引导学生党员在寒暑假充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亲身体会和感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更好地了解了社会,磨炼了自身的意志,进而达到净化学生党员心灵,提升其党性修养的目的。
4.实施志愿活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在“两学一做”的背景下,党支部秉承“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的精神,以项目作为载体,将学生党员的志愿活动融入项目中。学生党员在志愿活动中,通过身体力行、创先争优,不仅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精神,也促使学生党员在志愿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了奉献意识。[6]
(四)完善管理机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在借助項目化管理的时候,为了保障其顺利实施,还必须要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为“两学一做”教育的常态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强化组织领导,保障项目的有效开启。在确定这一项目之前,领导小组必须要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论证,并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难题进行研究,总结出具有特色的“两学一做”教育实践项目。其次,对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指导,确保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展。这主要是因为在党建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变化,在实施的时过程中极有可能背离原有的计划。因此,在具体开展的时候,必须要对其进行全程监督,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再次,严格进行考核验收。在这一项目完成之后,领导小组必须要召开相关的会议,对项目实施的过程和成果进行验收。最后,进行交流和推广。项目实施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认真总结、评价、验收,相关的负责人还要对立足项目具体的开展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确保整个活动的持续开展[7]。
综上所述,全面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两学一做”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党性修养、促进学生党员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党员的“两学一做”教育,可充分借助项目化管理模式,设定具体的“两学一做”教育项目,并紧紧围绕这一项目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两学一做”教育项目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何佳.“两学一做”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
[2]张健.“两学一做”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7(13):32.
[3]唐珏,国晶晶.高校学生党支部践行“两学一做”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7(1):110-111.
[4]吴昕.“两学一做”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探索[J].大陆桥视野,2016(24).
[5]李胜.基于“两学一做”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1).
[6]陈立娥.基于项目化管理的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278.
[7]孙凯.高职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践和作用初探[J].好家长,2018(59):122.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