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建构主义理念的运用

2020-01-07刘媛元

艺术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运用高校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是当前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科学理论,有着结构化特征。该理论在认知心理学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为学生认识与了解世界提供重要指导。积极吸收建构主义理论精华,并在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之下开展高校小提琴教学,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小提琴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学生学好小提琴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要加大对建构主义理念内涵的分析力度,正确把握建构主义理念与高校小提琴教学融合的原则,提出典型方法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为新时期高校小提琴教育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高校;小提琴教学;建构主义理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3

建构主义理论是西方教育学研究当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持续完善发展当中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与应用范围,如今已然成为新阶段至关重要的教育思想与原则,特别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基。该理论和教育改革存在密不可分的內在关联以及大量契合之处,能够给当下的高校教育改革带来启发,当然也能够给高校小提琴教学带来良好的借鉴作用[1]。高校可以通过引入建构主义理念对小提琴教学进行改革,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指导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及创造力,顺利完成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任务。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1 知识观

针对知识理解,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知识并非定论,体现出相对正确性的特点,是学习者认知发展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对现实的一种客观体现。不管是哪种知识,都不绝对与纯粹,不管是哪个时代,人们针对知识的阐述与解释均会伴随着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而发生相应的变化[1]。变化的趋势就是更加客观和真实,并与时代需要相适应。所以,知识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问题解决法,而是在实际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考虑问题的具体情境,注意立足于原有知识做好加工创造。第二,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依靠本身原有的知识经验,而不同学习者哪怕是在理解同样的知识点时也会体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抛弃知识绝对正确性的观点,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而是鼓励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与特定学习活动做好综合分析与理解,积极建构新知识并促进新旧知识整合[2]。从这一角度分析,知识是个体化与情境化整合的结果。

1.2 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借助社会文化影响与他人帮助,对信息资料进行主动加工处理,并借助意义建构方法获得新知的一个实践过程[2]。在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当中的学习观时,可以着重把握以下三点:第一,学生是学习主体,整个学习过程必须高度关注学生这一认知主体价值的发挥,尊重学生对问题提出的个性化理解,同时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剖析学习中的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意义建构。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当中加强指导,推动学习活动有序进行,并转变教学角色。第二,学习具备建构性,整个过程是学生自觉建构知识意义的主动实践过程。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往往会立足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得并非简单套用已有经验,而是对已有经验进行补充、调整与改造,并完成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第三,学习要依托社会情境。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依靠社会化活动,也需要在一定情境当中发生。不管是哪种理论概念,如果脱离社会生活和特定情境,是不能在人的头脑中存在的。

1.3 教学观

从教学角度分析,建构主义理论针对教学活动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观对教学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当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分析并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要注意突出教学理解性,认清学生个体的差异,并对此持有尊重和肯定的态度,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教育、家庭生活、情感态度等背景因素在学生认知实践当中的综合价值,客观剖析学生面对不同现象的理解层次,剖析学生不同观点由来,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丰富思想认知,在原有经验的支持下建立新认知,构建知识体系。所以从教学观角度分析,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互换师生角色,体会学生感受,并依托科学指导策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2]。

2 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建构主义理念运用的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理念给当下的高校小提琴教学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教学活动的创新开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其中,“以学生为中心”是第一原则,也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在实际教学当中,究竟是把学生还是把教师作为中心出发点是教育教学当中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而选择的出发点不同,所获得的教学结果也不同[3]。建构主义理论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围绕学生进行,特别是要做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出教师引导与帮助的职能,培育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尊重并挖掘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培育学生自觉创造品质;辅助学生立足于差异化情境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兴趣培养,增强学生主体能动性,在知识和情境整合中推动知识外化;在带领学生理解客观事物时,要基于原有的经验促进新旧经验交流,在理解建构知识意义后做好自我反馈[3]。

2.2 重视情境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设计可以体现实际问题以及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又有助于推动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把学生带入真实化和社会化情境当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上开展社会化交流[3]。在过去的高校小提琴教学当中,因为教师忽略了情境教学的开展,从而导致整个课堂不够丰富和生动,也给学生建构知识意义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所以,新时期高校小提琴教师应该在建构主义理念的指导下认清情境教学的价值,根据小提琴教育指导,需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建构针对小提琴知识与技巧方法的意义框架。

2.3 倡导协作学习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观点,学生和环境进行有效互動,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知识是建构主义当中的核心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开展协作学习活动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也就是说,学生要想形成对曲目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就要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与科学组织安排之下投入合作讨论与互动活动中,借助一系列的对话和协商活动,客观分析各种各样的观点与理论,并对不同演奏版本特定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观点与论据,针对他人提出的观点给出评论,借助协作学习模式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把这些观点组合起来,丰富个人理解,完成意义建构任务[4]。高校小提琴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以及沟通互助的平台,让学生彼此交流各自的学习经验和实践技巧,并针对学习当中的难题进行合作探讨,从而找到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突出各自的优势,并整合优势特长。

2.4 设计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高度关注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设置,并指出环境具备极高的育人价值,只有做好环境设计,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支撑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任务,达成意义建构目标[4]。为促进建构主义理论和高校小提琴教学的融合,教师应该把环境设计作为重中之重,给予学生更大的支持和保障,改变支配以及控制学生的不良做法,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对话与互动,自主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应该综合了解学生学习小提琴的实际要求,考量学生对环境设计的实际需要,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2.5 指向意义建构

在传统教育中,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归宿,强调目标高于一切。建构主义理念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则指出学生是主体,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建构知识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过程应该以意义建构为中心,因此在复杂的学习环节,不管是开展哪种学习活动,都必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基于教学目标选出教学主题,之后围绕主题开展意义建构,才能够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是有价值的,才能够契合教学要求[4]。高校小提琴教学应该积极指向意义建构这一目标,牢牢把握正确的教育宗旨,让小提琴教学改革有的放矢。

3 建构主义理念下高校小提琴教学的典型方法

3.1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发展并建立的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对学生来说能够给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任务提供有效的框架和支撑,夯实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能力层次和学习水平,给学生理解问题奠定基础,让学生用好已经掌握的知识技巧,还必须积极发挥学习支架的支撑作用,真正将学生的智力水平升华到更高层次。支架式教学主要包括5个环节,具体涉及结合需求建设学习支架、设计并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对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估与反思。

3.2 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法又叫抛锚式教学法,强调教学设计需要把真实情境或者是真实化问题作为设置基础。这种教学方法在高校小提琴教学当中应用非常普遍,而且该教学方法体现出了建构主义理论观点。情境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依托教学情境,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与直接感受,以便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抓住知识体现出来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掌握事物之间的彼此关联与内在关系。立足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不必机械被动地聆听教师的教导,而是在探究实践当中进行综合思考,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情境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环节为营造情境、明确问题、开展自学、加强合作学习、做好效果评估。

3.3 随机进入教学

在传统层面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担当着知识灌输者的角色,而学生只能迫于教师权威机械化地学习与被动接受,想要掌握各种技能就要依靠机械化和重复单调的练习,导致学生失去了应有的自主能力与创造力。随机进入式教学则关注事物复杂与多面特点,基于不同视角可得到差异化理解,因此该教学要求教师在对相同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与情境之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利用不同方式呈现。简单来说,学生可随意通过差异化的方法与路径,进入相同内容的学习当中,而教师则需要随时结合学生的过程反馈给予指导。这种教学方法利用多次进入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整个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随机进入教学模式主要涉及展现情境、随机进入学习、训练思维、小组合作探究、效果评价反思这几个环节。上面所提到的几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典型教学方法,虽然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彼此之间还是有一些共通点,尤其是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涉及情境、协作与互动对话,可以让学生运用自主化方法进行意义建构。

4 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建构主义理念运用的有效策略

4.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把建构主义理念应用到高校小提琴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满足当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出更多的小提琴专业人才,确保小提琴教育的整体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效果。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被动接受过程,应该是学生把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作为根本依据,针对新知识与新信息进行重新编码和加工理解,进而完成对新意义的重构,实现知识与认知结构同化顺应。但每个学生在小提琴乐器的学习当中有不小的差别,特别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小提琴演奏基础、认知水平等有很大的差别,造成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巨大差异[4]。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创新当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且秉持尊重的态度,注意结合学生不同的小提琴学习进度与掌握水平,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比如,在对小提琴的节奏进行教学指导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已经获得的走路、跑步等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感悟速度变化与节奏律动。这样的指导方法远比教师的口头教学更为有效,也能够让学生轻松理解与精准把握,建立良好的节奏感。

4.2 优化整体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念的融合渗透要求在适宜和有效的环境当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動力动机,同时注意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因此在小提琴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情境的合理调整。在小提琴学习活动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能动性、兴趣、动机等都是学生建构小提琴知识意义的根基,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学习和演奏水平[5]。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主动给学生打造良好发学习环境,并在特定的环境支持下,促进学生兴趣和主体能动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习环境必须和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动机高度一致。比如,学生把参与舞台表演作为目标,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实践素养,给学生提供投入校内外演奏活动的机会,丰富舞台表演经验[5]。另外,教师要善于用好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如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4.3 注重加强师生协作

知识意义建构无法脱离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这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这一观点也说明了只有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沟通协作,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建构质量。在高校小提琴教学当中,面对复杂而又抽象的理论知识,针对复杂而又烦琐的演奏技术技巧,只有运用有效的师生协作方法,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才能够确保教学效果[5]。对此,在师生协作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入对话互动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带领学生经历提问、思考、解答、总结反思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协作学习条理清晰,由浅入深。在协作学习当中,教师要重点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协作学习顺利发生。比如在小提琴作品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结成学习小组之后,要求学生对比欣赏《四季——秋》《秋的喁语》,让学生针对主题共性与区别进行欣赏,分析作品不同的表现风格和演奏特色,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思考,以便让学生在协作学习当中得到更加完善的观点与结论。

4.4 丰富生活情感体验

任何学科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生活,小提琴学习同样如此。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小提琴理论,促进学生知识更新,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增加生活与情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善于从生活当中选取资源,增加必要的知识技巧积累[6]。条件许可的话,教师可以激励小提琴演奏能力强的高校学生去艺术培训学校或艺术馆等单位参与教学和表演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经验。教师应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文艺演出与相关的社会活动,对音乐教育普及特别是小提琴普及作出积极贡献,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艺术情感,为学生积累生活情感体验,并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4.5 开展多样实践教学

建构主义指出提升适应能力、加强实践应用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原则与重要目标,只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妥善设计实践与理论教学比重,才能够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小提琴教学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不管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熟练运用各种演奏技巧,都必须把实践作为重要依托[7]。这里所提到的实践,既有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践,又有学生需要主动参与的舞台实践。学校应该秉持教学和实践并重的原则,举办各种各样的专场或者是小型音乐会,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艺术氛围,并让学生拥有一个表现自己演奏才能的平台。高校要将艺术实践纳入如今的小提琴教学体系中,积极设置室内音乐课程,开展室内排练,组织小提琴演奏比赛,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5 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小提琴教育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小提琴教学改革的积极推进,教学中开始引入大量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小提琴教学提供有效思想与原则指导,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小提琴专业人才,助推高校小提琴专业建设和创新发展。建构主义理念关注的是师生协同共进,从而促使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完成针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这样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论,还能够变革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给小提琴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高校小提琴教师应该主动把建构主义理念引入教学中,挖掘其核心内涵以及思想精华,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合理调整教育策略,从而最大化发挥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 孙丽.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模式的构建[J].艺术教育,2018(05):82-83.

[2] 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8(05):77-80.

[3] 王怡然.小提琴教学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策略[J].戏剧之家,2020(19):101.

[4] 张以一.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7(01):123.

[5] 杜娟.情境认知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0(06):71-72.

[6] 王旅,余杨奎.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9(09):24-26.

[7] 刘念.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0(16):161.

作者简介:刘媛元(1984—),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

猜你喜欢

运用高校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