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等价与公平,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2020-01-07张艳荣
张艳荣
绘本集市活动后,有家长和部分老师表示交换结果不公平,不符合市场交换价值规律。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整个活动。
绘本集市交换活动是否公平、怎样才算是公平,我认为应让幼儿参与讨论和评判。
案例中,绘本集市活动的预设目标是“让孩子们自己通过绘本买卖去体验交换和分享”。这个目标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但在实施过程中,绘本的定价是由教师决定的,幼儿是被动得到教师评估绘本后支付的货币。活动结束后,幼儿似乎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在交换过程中的困惑和思考,很可能主观上还并没有产生“不公平”的想法,反而是家长找教师反映成人理解中的公平性问题,进而引发部分教师的讨论。
成人在衡量公平与否时,聚焦于比较“换出的绘本”与“得到的绘本”的原价格、纸质、精美度、总页数、磨损程度等方面。但这个活动是专门为幼儿组织的,是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选书——用书换纸币——挑出想换的书——表达交换愿望——用纸币换书等环节去巩固旧经验、发展新经验,实现真实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真实看法是什么,有什么收获,遇到了什么困难,对自己换到的绘本怎么评价,才是评价本次活动效果的最重要的依据。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探究。如,组织一些讨论活动:有人认为用两本软皮绘本、薄绘本换了一本硬壳绘本很不公平,你认为公平吗?你换到了什么绘本,你为什么要换这本呢?你觉得你的交换是公平的吗?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等等。让幼儿在集体或小组中充分去倾听、表达、分析、辩论、验证。最终,用孩子们的发展来评价活动。
如果希望幼儿通过绘本集市活动获得关于“公平”“等价交换”等概念的经验,教师需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积极关注并分析:幼儿在活动中到底获得了什么经验?他们萌发等价交换的意识了吗?教师为了支持幼儿获得等价交换的经验又做了哪些准備、效果如何?幼儿只有在积累了丰富的集市交换经验后,才会有能力去探究交换中的等价问题。事实上,不管成人做多么充分的准备,想通过一次集市活动就让幼儿掌握市场等价交换的规律肯定是不可行的。
这个活动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是活动前的审议。活动准备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要对活动的目标与价值进行分析与判断。既然是为了让幼儿去体验“交换”和“分享”,那么教师如何看待以幼儿为主体的交换和分享?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能落实分享和交换的精髓?幼儿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支持?家长对活动的过程及目标清楚吗?需要做好哪些家长工作?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教师才会在幼儿选择图书、给图书定价格、判断书的价值、实施交换等环节支持幼儿发挥主体性作用,创造性解决问题,才会更加聚焦通过活动要发展幼儿的哪些能力,为幼儿获得集市交换的关键经验搭建适宜的支架。
二是活动中的观察与支持。即使活动准备得非常充分,过程中依然会生成新的问题,不过问题亦是教育契机和资源。例如,教师认为比较顺利的集市活动中,不同幼儿的所思所想、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一定是千姿百态的,教师要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符号、图画等形式去表达,并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价值,促进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真实的学习与发展。
三是活动的系统性。这里的系统性一方面指活动本身的完整性。如绘本集市活动要促进幼儿哪些经验的巩固、哪些经验的获得,又为哪些后期经验做基础性铺垫等,教师要有系统性的思考和规划。另一方面指一段时间内,为了让幼儿获得一些关键经验,一系列活动本身的递进性、逻辑性、联系性。组织活动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那么活动前后要有尽量多的环节,让幼儿去完整参与,教师也拥有了更多机会,对幼儿进行观察和评估,为计划和实施下一阶段活动或课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