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2020-01-07刘建华
刘建华
【摘要】当今物理教学普遍存在着照本宣科的问题,学生从大量的习题中获取知识,机械性地接受学习,虽不能否认其在成绩提高中体现出的优越性,但这绝不是教育的初衷。传统的教授方式、学习方式都使学生的物理思维被禁锢。要想解放学生的物理天性,教师就要改变教学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初中的教育后,多数都能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清晰的学习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所以高中的教育是更高层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后,更加重视学生对其所学科目核心素养的理解。其中,物理教学体现得尤为突出。物理教学更具有思维性、创造性、可塑性。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是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概述
近些年,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也体现在高考试卷中,如多变的题型、灵活的解题方式及多样的物理实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物理觀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二、教师贯彻核心素养教学重点
1.加强学生理解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指学生在书本中学到的关于物理知识的基本观念、物理探究实验方法的基本观念、学习物理的价值观念。物理观念通常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每篇章基本都是从其性质、概念、著名物理学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意义学起。其名词解释可能晦涩难懂,却是我们进入物理世界的基础。
2.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有些学生认为物理难学,需要天分,其看似难学的原因在于缺乏物理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具有抽象性,需要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其产生原因、发展过程规律,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对结论再次进行推理和验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只能从旁协助起到引导作用,学生主体的主观意识对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思维体系,是学生开展物理学习想要达到的效果。
3.积极进行实验探究
得出的每一个物理观点、结论都离不开实验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及实验、进行实验、统计数据、得出结论、反复验证。实践出真知注定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实验思维、大胆的创新思维,为实验探究提供更多的可能。
4.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需要秉承科学的态度,具有科学的精神。适当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新时代教育的重点。
三、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1.学生普遍对高中物理学习存在抵触心理,不能激发学习兴趣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得知,大部分学生在未学习高中物理之前就从各方面听说物理难学、需要天赋,普通学生就算是努力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可观。社会中对物理学科的评价大大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态度,使其在学习前先为自己留下了难学习、可能学不懂的印象,再加之物理学习起初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新的词汇及概念,不易理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以消极的态度应对物理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信心的不足导致其学习兴趣降低,遇到学习困难首先否定自己,不去主动思考,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学习效果较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抵触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物理核心素养的渗透。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多数学生习惯于像小学、初中一样背诵式的学习,认为把教材上的知识点逐字逐句地背诵下来,再进行大量的刷题就能够学好物理,更有甚者将不会的题型背诵下来遇到类似的题目再进行套用。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做题的准确性,但失去了学习物理的意义,学生变成了“死学习”的工具。物理学习不需要背诵,概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公式是在实验中得出的。学生都说公式难记,容易记混,其实只要我们将推导出公式的实验过程逐步理解清楚,公式自然就掌握了,这样就能由实验想到公式,由公式回想实验,由此物理中两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通过跟随教师练习不同公式对应的题型,渐渐就能做到将公式脱口而出,不用再经历推想的过程,从而节约了答题的时间。物理教材的编撰也是成体系化的,大多数学生只是能做到在课堂中紧跟教师,但是缺乏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知识是成块存在的,缺少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能形成链条,学生难以架构自己的知识链,从而导致对物理的学习不够灵活,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解决物理大题时感到束手无策。物理学习不能只局限于物理这一特定的科目,一本教材不是物理学习的全部,学生可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如互联网、专业书籍等。可见,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培养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3.学生物理实验操作中动手能力差,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实践出真知,动手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对于重难点实验,学校通常会为学生提供物理实验场地与材料进行动手操作。教师讲授完基础知识,以及实验大体过程和重难点后,才会让学生进行实验。真正进入动手操作时,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小组内缺乏沟通,实验分工不明确,导致实验重复或出错;实验数据出错不能完成实验,无法得出结论。学生在了解实验过程,得知实验结果后,仍然无法独立完成实验或导致实验失败,容易产生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从物理实验中也能看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在未来发展中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也会是一大难题。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师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
1.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教师可带领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历史,讲述著名人物关于物理发现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探索兴趣;推荐学生观看相关趣味物理实验视频,如“带电的气球”“小孔成像”“能抓住气球的杯子”等;可以引导学生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动手操作简单的趣味实验,让学生在成功的实验中获得成就感;循序渐进地增加实验难度,用富有挑战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有趣的幻灯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也可以不局限于室内,户外活动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书本上的知识较为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物理学习,真正做到快乐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效率。正如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观点,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心向,这样才能使其学习的知识具有实际意义。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遇到问题时过于依赖教师和互联网,遇到问题就拿出手机百度查询或者直接寻求周围人的帮助,不利于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遇到物理难题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其答案或进行讲解,而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题目,从题目中寻找关键词,找出知识范围涉及的重难点,回顾知识点对应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養成习惯,能从独立解决一道书本上的习题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物理与生活相联系,与实际相统一,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物理核心素养培育的一方面。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也提到我们具有认知需要,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促进认知需要的满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自我实现,从而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中用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实现高效学习的方法之一。像“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问题就属于无效提问。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够轻易答出来,不能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学习效果。教师提问应起到启发性、诱导性的作用,引出接下来要讲解的知识点,承接已学习过的知识点。特别是物理的学习更需要教师思维的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理解物理难点,形成物理思维。教师的提问带给学生的信号是有重点、难点出现,需要集中注意力倾听。而学生给予教师的问题反馈就代表其理解知识的程度,体现出课堂学习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给予回应,指出其问题或给予表扬鼓励,争取做到课堂中不留疑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赵鹏飞.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甘肃教育,2019(12):63.
李秀成.浅析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J].名师在线,2018(21):22-23.
王焱.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9(08):132-133.
哈一平.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开发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77-178.
范玉峰.浅谈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8(24):29-30.
吴泊.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发展物理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8(21):76-77.
吴发旺.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8(2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