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2020-01-07赵光华
赵光华
【摘要】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认知能力比较低,遇到威胁安全的情况也比较多。这成了小学管理中的两大难题。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旨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管理;德育教育;安全管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每次朗诵到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笔者心中就会燃起熊熊的烈火。泱泱大中华,莘莘中国少年,就是我们举世壮哉的希望。教育是每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它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少年心智的启迪、人格的培育。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小学教育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学生的德育教育及安全管理方面,要想促进小学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解决这两个问题迫在眉睫。
一、当前小学管理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德育教育表面化
從当前大部分小学的课表排列来看,几乎没有专门的道德教育课。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都有限,所以小学的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几乎是由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来兼顾。班主任一般会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最近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处理,如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成绩下滑、作业完成质量差等问题。这些其实都不算真正的德育教育。教师不应该将德育教育定义为让学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等表面化教育,而应该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品行,只有这样的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德育教育方式不恰当
大部分小学生一听到“品德课程”这四个字,第一个反应就是要挨批评了,这怎么能够提高学生对德育的热情呢?大部分小学德育教育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有的时候甚至是当众批评。小学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如果教师的教育手段不恰当,很容易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对于学生做得好的方面,教师通常不会表扬学生,这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不再重视品行的修养。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并且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自尊心很强,如果教师的奖惩与实际不符或并不匹配,他们就可能对德育产生排斥感。
3.德育观念不好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之间互相告状的情况,尤其是小学生。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想要表现自己,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态度,让学生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比如,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纪律或者掌握班级学生情况,会采取让学生互相监督的方式。这个方式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小学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同学出现的问题,在发现同学不当行为时,只能直接向教师打报告,让教师处理,而教师只会直接批评做错事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类似的习惯,常常“举报”同学。其实这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关,教师对犯错的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是单单为了维护自己的课堂秩序,也不是为了让学生在互相告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教师的教育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学生的品行发生相应的变化。
4.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安全管理制度,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规。但是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班级的教师会将所有的安全管理制度给学生讲解一遍,大部分教师是将重要的制度条款制作成海报等直接悬挂在教室里。小学生对于危险的预判能力和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们不能准确判断哪些行为或者事件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而安全管理制度上的条款太过于官方和正式,学生既不会有兴趣阅读,也读不太懂。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5.部分教师安全意识薄弱
按照国家教育局的规定,每个学校都会定期安排地震、火灾的安全演练。但是部分师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并没有真的投入演练过程中,没有认真对待安全演练。同时,演练也比较形式化,教师在演练开始之前往往没有给学生讲解遇到火灾、地震等不同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哪些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只是让学生跟随学校的安排,到操场集合。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里相对安全并且学生都购买了学校的保险,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6.校内外安全环境治理不到位
学校内外部都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很多校园安全事故或者校园暴力事件都是在学校内部或者学校周边发生的。教师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课堂安全上,而忽视了学生在校内外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这一方面在于学校的监控问题,学校在校园内各处设置监控系统,是为了随时监察学生是否存在违背组织纪律的行为;还有的安全监控摄像头只是摆设,没有真正地投入使用,最后不仅不能实时监控学生的安全,也不能帮助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于校外人流密集,学校很难对学生的校外行为进行管理,这导致学生在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较大。
二、关于优化小学管理中德育教育及安全管理的策略的分析
1.重视全面科学的评价
成绩单不是学生的人生评价单,学校必须摆脱将学业成绩作为教育评价唯一标准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尤其是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知识,并且制订“班级操行表”,定时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生在校内外的品行表现综合起来考量。表现好的学生加分,表现不好的学生扣分,让学生随时随地都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不是在学校装装样子而已。教师根据学生的最终操行得分评出班级的前十名,其操行分等级加入期末总考核中,与学业成绩共同计入学生的期末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对德育的重视程度。
2.注重校风建设及其良性发展
学校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学生打架斗殴产生校园安全问题的同时,也是学生品行较差的体现。因此,学校要注重校风的建设,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学校应专门委派专业人员管理学校安全事件,在学校内部进行巡视,在人流量比较大的放学时间段,除了安排保安和值周教师在学校门口值勤以外,还可以让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带领学生在门口等待家长来接,这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安全措施,可以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对于学校师生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学校要严肃处理,形成良好的校风,让学生意识到规章制度的作用并自觉遵守。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规章制度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学校制定规则的意义,促进学生遵守规则,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这也要求学校严肃认真地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从而让师生的行为有章可依。
3.教育管理与民主化并行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上,我们也要积极创新,不能还保持过去校内管理阶层化明显的旧形式。在安全管理上,学校管理层应该积极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只有对学生密切关注的教师才会了解在学生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管理层通过教师的反映,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制度的民主化。
德育教育有两个主体,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学生,仅靠教师讲授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得到学生的反馈。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明白学生的诉求,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制订相关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修改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德育教学中。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在经济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教育更加值得人们重视。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需要保护。而这个“保护”不仅是指学生的人身安全,还有心理健康和精神文明。笔者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小学教师提供一些教育实践的参考。
【参考文献】
冉福昇.浅谈小学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J].甘肃教育,2020(09):27.
姚佩仪.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教书育人,2020(10):11.
张国祥.探讨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5.
陶守一.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探析[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0(03):10+24.
缪步华.试谈小学管理工作中的德育安全教育问题[J].名师在线,2020(14):73-74.
李章德.浅析小学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新课程,2020(13):225.
姚佩仪.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教书育人,2020(10):11.
吴秀立.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华人时刊(校长),2019(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