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2020-01-07陈颖
陈颖
【摘要】音乐是一门美学学科,是一种艺术熏陶,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了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音乐教育,这也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充分发挥音乐这门学科的美育价值,成为小学音乐教师重点探索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音乐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了概括,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给广大音乐教师一些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是教师应当明确的核心任务,要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小学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结合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价值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学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学被忽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以来,音乐教育都是作为辅助课程而存在,而且只有高考特长考试才会将其纳入重点考查项目,该学科在小学阶段并不受重视,由此造成了音樂课程安排较少或被其他课程占用的现象,这样会让学生产生音乐课不重要的想法。另外,有些音乐教师认为音乐课程并不重要,所以在课堂上采用敷衍的教学方式,教学生唱一首歌曲,或者播放一两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甚至有的教师直接将音乐课改成自习课,完全忽略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音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因此,音乐教学被忽视的问题将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唱,教师很少对某一首作品进行详细的剖析,或者针对音乐作品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讲解,也很少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作品中的故事、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补充,更不要说布置课下作业。教师忽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一味地敷衍教学,就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音乐核心素养的概念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及模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音乐教师只是依照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这不仅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赋予了音乐学科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价值,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高尚情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1.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占据着课堂主体的地位,学生则以聆听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被动地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使学生学到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没有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死记硬背知识,这是由于教师并未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基础,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感受音乐的美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声音,它可以抒发情感、讲述故事、叙述生活。所以,如何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索兴趣,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例如,教学《丰收锣鼓》这首音乐作品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音乐形式所表达的不同魅力,学会对音调、长短等声音的辨识,教师可以利用打击乐器开展教学,通过让学生敲击不同的打击乐器感受音乐的律动,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唱歌,还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将音乐视作一种精神依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及实际情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原本枯燥的教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这首歌的演唱视频,通过动态的音乐表达形式,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情感,并投入其中,获得视觉、听觉及情感等多方面体验。此外,学生通过观看演唱视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歌曲中积极向上的内容,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还能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又如,教学《顽皮的小杜鹃》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非常喜爱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学生扮演小杜鹃,把桌子、凳子当作树丛,小杜鹃们躲藏在树丛后面,时不时露出小脑袋,并发出“咕咕”的叫声,营造出欢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使其既可以掌握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又体验到音乐的趣味性,一举多得。
3.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
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艺术表现素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艺术表现素养是指通过演奏、演唱、艺术表演、音乐创作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美感与情感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主要依托于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运用音乐来表达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为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及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注重少讲、精讲,多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艺术表现素养。
例如,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这首音乐作品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该首歌曲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这首作品产生的背景,并在教学导入环节进行相应的提问,以此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讲解这首作品中的知识内容,再组织学生合唱,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首歌的庄严与神圣。待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后,教师再让他们分组进行演唱比赛,促进学生对这首歌曲进行深入理解,由此使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得到进一步锻炼与提高。
4.建立完善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
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化核心素养,教師除了要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外,还要建立完善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小学音乐课程评价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念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课程评价机制要与课程教学变化相匹配,这对具体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具有积极的作用。评价机制中,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课内外表现及日常行为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小学音乐教师在了解学生期末成绩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以及课后所参与的具体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从而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考评,这样才能满足合理、科学的评价要求。开展课程评价,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总结和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落实素质教育,强调素质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小学音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首先,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优化音乐教学方式,用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参加丰富的课堂活动及课外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科学激励学生,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史影.基于人本主义教学观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与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端木萍萍.以美施教以乐育人: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J].当代音乐,2017(18):35-36.
杨敬娟.浅析如何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J].黄河之声,2016(18):52.
杨雪莹,徐佳.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8(3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