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亭,勾动老街往事
2020-01-07文净
文 净
一
在福州,喜欢赏荷的人无不知道茶亭公园。园内20多亩水域里,种植着60多个品种的名贵荷花。加上盆栽荷花,品种更是达到200多种。奔月、蓉娇、佛座莲、红舞妃、白千叶、红万万、白天鹅、单洒锦、广昌莲、大红袍……各种各样的荷花争奇斗艳。最早的5月就开放,最迟的10月还未凋。那时节,一拨又一拨游人来此赏荷,摄影爱好者的“长枪短炮”频频亮相,之后,一张又一张荷花的影像在博客、微信上纷纷晒出。即使是灯影朦胧的暗夜,从这里飘出的缕缕荷香,也给来此约会的情侣们营造出如诗如梦的幻境。
沉醉在荷香之中,或许有人会忘了这里还有一种香:茶香。
园里没有种茶,也不开茶馆,茶香何来?如果你留意那里的楹联,就会发现,茶香是从亭台楼阁的柱子里飘出来的。
古道记当年 匆匆歇脚茶迎客,
新荷开盛世 朵朵怡情景醉人。
亭翼然 碗茶待客谈七事,
荷莞尔 胜地留人捧一杯。
茶亭公园荷花池
这座公园的前后两个大门,都挂着关于茶的楹联。其他的亭台楼阁的对联,也频频见“茶”。就连“观荷游廊”、“渔舟晚唱”景点,也能遇上带“茶”的联句。这些茶香弥漫的楹联,也是对过往时光的一种追溯。原来,这里当年就是供路人喝茶的地方,也确实有一座茶亭。
“茶亭在南门外,昔有僧以暑月醵金煮茗饮行者,因名。”王应山的《闽都记》,只用寥寥十来字记之。
王应山是明代文人,说明早在明代或更早,这里就有茶亭了。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野田水浦,一条田间小路把福州城与临江的台江码头连接起来。进城出城的人都得靠脚板走路,提行李挑货物的人更是步履艰辛,若是夏天,难免大汗淋漓,口干舌燥。附近寺庙的僧人悯路人之苦,用化缘来的银两建了座凉亭,整日烹茶施舍路人。因着这座茶亭,进城出城的人便喜欢在此停留片刻,田野上的凉风,池塘里的静水,还有绿树的浓荫,让这里成为歇脚消乏的好去处。
山好好,水好好,开口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这就是茶亭最早的亭联。虽明白如话,却别有通透洒脱之意。那时候的茶亭,或许较为简陋,木柱陋瓦而已。路亭所供的茶水,大约也是大壶烹之粗碗盛之类,然而在劳苦大众的舌尖,它口齿生津,清凉五脏,它清气十足,香韵悠长。
时光逝矣,当年的那座茶亭,早已湮没无影。其形制如何,亦无画可寻。文人留下的笔墨也过于简略了,连建亭施茶的僧人是谁也未点出,更别说茶亭造型等细节了。如今的人们大多只是凭借公园里面的一对对关于茶的楹联,想象茶亭的往昔。
然而,这里毕竟不是一般的茶亭。当年,它地处福州市区南北走向主干道之侧,扼台江入城的田间要口,无数文人士子、贩夫走卒、村夫野老从这里经过。从福德桥到洋头口这一段,绿树成荫,清风习习,是乘凉、歇脚的好地方,沿途茶馆也随之越盖越多,“一团轩”“第一亭”“茗一春”,皆是当时有名的茶馆,其中“一团轩”建于河上,三面开窗,空气流通,茶座过百,盛极一时。
茶亭公园内外随处可见关于茶的楹联
慢慢地,这里从一座茶亭变成一条街,一条连接福州市区两处最繁华地段的街道。
当年的茶亭已湮没无影,关于这片街区的记忆还承载些什么?
二
2007年,一条消息在福州人的心头激起波澜:茶亭街要拆迁了。
那时,茶亭街已是福州人人皆知的商业古街。福州人形象地把它比作一只神奇的扁担,一头挑着省城的行政中心鼓楼,一头挑着繁华的商贸中心台江。茶亭街的两旁,集中了数百家各式作坊与店面。各种精巧的手工艺品,不仅是城区居民之所爱,还吸引着周边县区乃至其他地市城乡居民的青睐。
铲车与推土机轰隆隆而来,已经腾空的店铺与附近的民房应声倒地。然而,拆迁机械没有伸向那个古色古香的四角亭,那是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的一座木构建筑。
四角亭,茶亭庵的一个亭子。那时候,茶亭已不只是歇脚喝茶的地方,它已成为福州人熟知的一个地名。建在这里的茶亭庵,殿内供奉神祇,庵内设有戏坪、酒楼。楼上有公益社,是旧时乡绅聚会的场所。清嘉庆年间,茶亭各手工业会募捐重修茶亭庵,临街的那座四角亭,由剃刀行业捐资改建。在茶亭街众多手工行业中,仅一个剃刀行业就捐资建了一座亭,可以想见茶亭庵当时的规模。
茶亭庵旧貌
四角亭四根石柱,斗拱屋顶。其中的两根石柱上刻有楹联:“养浩然之气配义与道,入圣者之域绝伦超群。”与茶亭最早的那副对联相比,显然透出几分商业街的气息。
福州评话《进京路引》中有句唱词“茶亭粉店多热闹”,指的是当时手工制作的胭脂、白粉、雪花膏等化妆品的店铺。其时,这条街上手工制作的厨刀、剃刀、剪刀也颇有盛名,人称“茶亭街三把刀”。创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增金利打铁店,专制“掌桃牌”厨刀,行销省内外及南洋各地。永字号剃刀铺所制剃刀以钢硬耐用、轻快锐利闻名,畅销本省各县。谢泰剪刀店选用精良工具钢为原料,所制剪刀缝紧而均匀,刀口锋利,耐用易磨,剪厚布不歪斜,为使用者所称道。永真、人乐园、真妙轩、真天然、雅成兴等5家雕塑店,在山水风景、人物画像、花鸟鱼虫等方面各擅其长,技艺精湛,造型生动。在这里制作的老“天华号”胡琴、祥泰“铁观音牌”镰刀、“李和记”理发剪、“利一”斩锯、“和兴”钢挫也行销各地,好评不绝。一条茶亭街,开设牙刷店的店号就有万春、王旗、六俤、丰记4家,开设弓带店的店号就有福泰成、义福祥、瑞兴、义福、永昌5家,开设皮店的店号就有恒元、雅记、德和、怡利、天顺、协会、恒昌、福康、胜康9家。
与脱胎漆器、雨伞并称为福州“三宝”的角梳,其发源地也在茶亭街。当时,这条街光角梳的店号就有百年老店李厚记、润光厚、许德康、元记发、福顺、瑞记德、华记、新元记、德记。茶亭街出产的福州角梳,美观耐用、不曲不折、绘像生动、工艺精巧,曾于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获金牌奖。
商贾聚集之地,往往伴随着民间娱乐的兴盛。那时候,茶亭庵设有戏台与戏坪,各路班社竞相打擂,参与人数达上千人。每逢乐社节目上演,台上,各路班社鼓乐齐鸣;台下,市井百姓如痴如醉。“南北两途往来此解渴,古今一样善恶看收场。”“甲歌丁舞且下十石酒,南来北往亭中一杯茶。”从戏台上的楹联,可以想见当年人群熙攘之喧腾,楼台歌舞之欢悦。乐器的制作与出售,随之也成为茶亭街的特色行业。光锣鼓行业就有大罗天、许顺兴、老天华、天华斋4家百年名牌的店号,二胡、京胡、南胡、皮鼓等民族乐器的制作也驰誉榕城内外。“天华斋”是茶亭街从事乐器制作的商铺,店主王老板也是一位乐人,吸引音乐爱好者来此聚会,以乐会友,切磋技艺,福州“十番”音乐由此萌芽。此后,演奏“十番”音乐的“大罗天”乐社成立,之后分枝出“鹤鸣皋”乐社及“盛世元音”乐社两个流派。增金利锣鼓店成立“听月楼”十番班社,以笛、管、笙、椰胡、大小锣、大小钹、云锣、狼丈、木鱼、檀板、清鼓等13种乐器演奏乐谱,以浓郁的地方特色与轻快和谐的音韵迷醉无数听众。茶亭街“听月楼”珍藏的清咸丰七年(1857)十番乐谱,至今还不时在福州的街头巷尾、树下桥边演奏。
茶亭街的泥塑土人仔,在清末民初也十分风行,堪称福建的“泥人张”。街南端的洋头口河口嘴,正月里制售供孩童游春用的花花面壳、状元骑马,三四月份制售端午节佩挂的香袋,六七月推出中秋摆塔的八仙过海、福禄寿喜,十月销售冬至搓圆子用的回进宝。一年四季,都有适应时令与民俗节日的手工艺品,给一代代福州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按照拆迁重建的规划,原来14米宽的街道,要改成40米宽的大马路,当年的店铺格局显然无法保留。茶亭庵的大部分建筑,此前已随着岁月的流变逐步消失,只剩下这座四角亭,还作为茶亭小学的门楼被保留下来,那里的每一个木石构件,都是那个繁荣时代的历史见证。看着那高耸的屋脊、飞扬的翘角和藻井顶棚上镂刻的种种吉祥图案,对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信息的古亭,福州人的心头充满珍惜之情。
于是,四角亭的落架被小心翼翼地包装起来,存放在离此三四里的白马南路汀州会馆花圃内。
三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博物馆,藏有一张300年前的手绘福州古地图。这张反映明末清初福州风貌的地图上,就有茶亭的图案。经福州文博专家研究推断,地图绘制的年代约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从地图上看,当时的茶亭虽已成街,但除了街道,两边大多仍是田园、水渠与池塘。乾隆年间,当时的福州郡守李拔登临乌山,俯瞰南郊,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心生悯农之情,题《望耕台》一诗。“平畴万亩青如许”,便是他笔下的南郊景象。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茶亭街经过多次拓道与修整。1990年,沿街的木头房全部改成骑楼,茶亭街成为福州的第一条骑楼式商业街。这种一层内置、二三层如马首前探、门前为通道的建筑格局,利于遮阳挡雨,顾客不用戴笠撑伞,可以风雨无阻地逛街购物。那时的茶亭街,除了销售乐器、锡业、打铁、泥塑、毛笔、漆器、角梳、雨伞等传统手工业品,还有时髦新潮的服装饰品店,时尚前卫的人体彩绘、文身店。小到螺丝,大到家具,这里几乎应有尽有。
2006年,茶亭街启动历时三年的旧街改造工程。重新与市民见面的茶亭街,由原来的双向两车道变成双向六车道。地铁1号线开通之后,茶亭街地下商贸空间与地铁茶亭站实现无缝接驳。原来的茶亭湖,扩建成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茶亭公园,四周建起了集商务、办公、酒店、大型商业等为一体的商贸中心。这里既有现代感十足的商贸大楼,也有洋溢着传统气息的仿古街区。但他们又隐隐觉得,可以寄寓老街区记忆的“原件”似乎少了点。
于是,他们想起存放在白马南路汀州会馆花圃内的茶亭庵四角亭落架。
曾经的茶亭街
修复后的茶亭庵四角亭
茶亭街经过大手笔改造之后,原有的建筑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茶亭庵的原址之上,已经不适宜重新安放古色古香的四角亭。四角亭究竟该不该重回茶亭街,该放置在哪个位置,成了相关部门反复斟酌却迟迟难定的问题。
直到2018年,茶亭庵四角亭回迁的地址终于敲定。将原计划放置在茶亭河边的古亭,回迁到街对面的茶亭公园西大门入口处一侧。
在白马南路汀州会馆寄居12年的四角亭落架,由于木构件的自然腐朽、白蚁蛀蚀等原因,屋面残破严重,额枋亦遭虫蚁侵蚀,彩绘油漆大面积脱落。施工人员细心地把烂掉蛀掉的小构件拆下,并进行编号、登记,由古建专家鉴定确认,对于能利用的石构件、彩绘木雕构件,都充分利用,尽可能保留历史信息。对缺失的石柱及其石柱础,按原来的形制、样貌复制。考虑到四角亭是建在广场上的露天建筑,修复回迁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对承重、受力部分的梁架,用坚固的木石材料重新制作,再进行做旧处理。屋脊、翘角或彩绘,或白描卷草、凤凰对牡丹图案;藻井内部顶棚刻有八卦图、暗八仙、蝙蝠、鸳鸯等吉祥图案,木构件雀替、垂花柱也饰以雕花图案。地面铺设红色斗底砖,凸现福州传统民居的特色。亭子外侧斜撑了4根上了仿古漆的木柱,使其更加稳固。
2019年8月中旬,经过修缮的茶亭庵四角亭终于揭开面纱。一些上了年纪的“老福州”,乍看也辨不出这是经过修缮的四角亭,还以为是原来的落架又原封不动地迁回。
这座古亭的落地之处,前有一片广场,广场中央有一棵老榕漫出的大片绿荫。背后是荷池毗连的茶亭公园,阵阵荷香在古亭的四周萦绕。不时有一些人在古亭下驻足徘徊,指点着那里的柱子、屋脊、翘角、藻井、雀替,说着老茶亭的往事。偶尔也有一两个面目沧桑的老人,静坐在亭子里,用昏花老眼缓缓扫视那些熟悉的木石构件,沉浸在美好童年的回忆之中。这座茶亭街的地标性建筑,将撩起无数福州人的缕缕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