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促表达
——浅议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2020-01-07杨天菊
杨天菊
(重庆市璧山区城北小学 重庆璧山 402760)
读与写是学生学习各种语文知识、发展自身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二者相融,不仅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收获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应用和感悟、表达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有效发挥本学科的育人价值,辅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完善个人的情感认知结构和价值观念,继而不断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1]
一、以课内阅读教学为依托开展随堂练笔活动
(一)分析文章主题,要求小学生为课文补白
在学习课内阅读文本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留白之处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着重强调阅读文本的主题,要求学生以此为依据开展练笔活动,发挥合理的想象把作者省去的情节,或内容补写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深化文本主题,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先将课文中的留白之处提取出来,要求学生阅读和思考,并引导他们结合上下文与文本的主要内涵,推测作者略写的内容,鼓励他们斟酌用词、确定补写的方向,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补白。从而在有效的读写训练中,促使学生更深入、全面的把握文本主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2]
(二)挖掘作者观点,鼓励学生抒发个人看法
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然后,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看法,并用准确的语句将个人观点描述出来;还可以列举相关实例,佐证自己的观点,不断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先让学生把作者的主要看法和观点列举出来,鼓励他们从个人实际出发,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价。以此,为学生搭建表达自我的平台,促使他们把文章中的各种情感、道理引用到现实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3]
(三)关注文本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根据阅读教学的需求,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解各种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外,还要引导他们对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让学生以课文为范本,掌握更多有效的写作方法与行文构思技巧,在模仿训练中不断增强写作表达能力,在读与写的完美融合中,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稳定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文本的写作对象进行仿写,要求采其用文章中包含的典型修辞手法或布局方法进行仿写;也可以鼓励学生以文章的写作结构为参考,进行仿写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练笔活动中,积累更丰富的写作经验,顺利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
(四)加强训练引导,辅助学生改写文章结尾
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辅助他们在改写文章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文本主题与情感,有利于切实增强学生读写练习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述故事类文章时,引导学生在不改变文章大意及主题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结尾进行改写,可以通过补充新的故事,突出文本主题,也可以顺着文章结尾继续往下写。由此,让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并传达出正确的观点,促使学生在读与写的练习中,准确把握文本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以写作教学活动为平台,穿插阅读学习模块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课堂上,穿插一些阅读练习活动,以便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个人的写作思路。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写作教学的主题,展示一些范文和例文。然后,要求学生从写作风格、文章结构、事件案例、情感内涵等,对其进行剖析和解读,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丰富的写作灵感,并以此为参考构思个人的文章。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以课外阅读为契机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组织读写训练活动时,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在表达中不断增强自身的阅读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或文章。然后,要求学生把其中优美的词句、经典的案例摘抄下来,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把各自积累的写作素材展示出来,并为同学们讲述自己近期读的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完善他们的写作素材。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读写结合策略,能不断触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让学生能从阅读文本中学到各种知识、积累各种素材,并应用到写作表达中。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吸收,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更好地落实人文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向设计教学方案。从而在读与写的完美融合中,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