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游戏教学的策略
2020-01-07戴彬
戴 彬
(广州市白云区民航学校 广东广州 510000)
随着篮球在全国慢慢兴盛,这项安全性高、团队性强以及致力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运动被引进了各个小学。篮球是一种集跑、跳、投于一身的运动。在篮球教学中如何引进游戏仍需要教师具体分析。考虑到现实因素,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策略。
一、在小学开展篮球游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篮球是一项极具竞技性、娱乐性以及趣味性的运动[1]。篮球游戏可以是单人或多人,包括投球、运球、争夺球等。篮球游戏的开展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完全可以对接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游戏更适合小学生。这样简单且游戏性强的运动,把篮球运动的规则、场地等条件简化了。攻守双方减少身体上的冲撞,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伤害的概率,安全系数提高了,适合的人群更广泛,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对篮球运动的认知。在场地方面,篮球运动的场地要求相对来说过于严格,而篮球游戏的场地要求宽松不少,加上游戏的规则简化,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小学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黄金时期[2]。小学教育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游戏引进小学篮球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
二、将游戏引入小学篮球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篮球游戏的认识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很受教师喜爱。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能增添趣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小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如果教师在常规的篮球教学中采用说教、练习的方法,再加上是学习难度较大,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篮球兴趣。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单一的训练方法,让学生了解篮球游戏。篮球游戏对初学者来说难度不大,而且没有过多的比赛规则方面的限制,“玩”起来简单。学生能够开展单人或多人的简单的篮球动作训练游戏,提高对篮球游戏的认识。这能让一些平时不爱动的学生动起来,更好地参与到篮球游戏中,逐渐爱上篮球运动,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篮球游戏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且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是相互影响的。身体系统的发育为小学生的心理奠定了基础,而心理的正常发展会保证和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在小学阶段,男生和女生的身心发展也有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年级从低到高、由简单到困难地循序渐进,确定学生各阶段能够适应的训练强度与密度,并针对不同基础、不同身心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设计合适、合理的篮球游戏,要既突出学生特点,让他们发现适合自己的游戏类型,又增加学生对篮球的喜爱,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篮球教学与游戏的结合,增加课堂趣味性
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教学的趋势。在篮球课上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课堂趣味性,并能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篮球运动的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通过体育课程的结合,创设情境,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例如,笔者在教学篮球的传球技巧时设计了一个“耍猴”的情境,先让学生通过录像观察6人小组围成圈传球,不让中间的同学抢到球的情境。看完后,学生的运动情绪被调动起来,都跃跃欲试,热情高涨,训练时态度认真,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注重小组合作,群策群力,共同进步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活动,小学生接触和学习篮球运动,并不是以掌握高超的篮球技巧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按照不同的游戏形式合理划分小组,以小组为载体,组员紧密合作配合,将促使学生在学习篮球时互帮互助。教师也可通过小组间比赛等形式进一步促使学生群策群力、共同进步。篮球游戏中的小组合作也渗透了德育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结束语
篮球运动是小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小学课堂中引入篮球游戏教学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善用信息技术,运用游戏教学,将让篮球课堂更具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