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的研究

2020-01-07陈健平

科学咨询 2020年2期
关键词:数感景区教材

陈健平

(广东省台山市李星衢纪念学校 广东台山 529200)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敏锐度[1]。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而数感差的学生可能还一头雾水。数感不是像知识或技能那样容易形成的,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感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在生活中产生、发展的[2]。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切实经历生活情景,感受周围数学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的概念理解得更加具体、深入、全面。

(一)从生活中获得数感

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数,那时可能不会数、不会写,但在遇到不同数量的物品时,已经知道“多少”“大小”等基本概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这种数感就明显上升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认识小数时,老师出示一些商场里商品的价格,如练习本每本1.5元,牛奶每瓶6.8元等,再展示世界冠军刘翔110米栏的成绩是12.88秒,姚明的身高是2.23米。通过这些数据的展示,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感。

(二)到生活中去增强数感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一些物品的大小、重量等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增加一些具体的实物,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数的大小,理解数的意义,增强数感。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因为“克”的实际重量比较轻,教师可以先找一些重量较轻的物体,如硬币、小粒糖果、回形针、牙签等让学生掂量一下,再用天秤称量,读出读数。通过生活的实例,学生就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数的大小,增强数感。

二、结合实践操作,培养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多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脑、口、手都动起来,进而培养数感。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较大的数在学生脑海里还比较模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1个、1个地数,然后是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最后10个、10个地数。在数的同时,他们要把相应的小棒从左边拿到右边。这样脑、口和手同时运用,就能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顺序都了如指掌,滚瓜烂熟,逐渐培养起数感。

三、人文教育,发展数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利用教材中的人文教育为平淡的数学课堂教学增加亮丽的色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人文教育,还获得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逐步了解了自然界的一些奥妙、一些规律,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将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生,并进而喜欢上数学,逐步发展数感。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40页的练习题第4题:一种微波炉,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炉腔内部尺寸400×225×300(单位:mm)。这个微波炉的容积是多少升?

又如,六年级下册第15页第14题:爸爸想在网上书店买书,A店打七折,B店每满39元减19元。如果爸爸想买的书标价为80元,(1)在A、B两个书店买,各付多少元?(2)在哪个店买更省钱?A、B两店的价格相差多少钱?

五年级的题目是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的生活用品,六年级的题目包含现时最时髦的上网购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学会生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通过阅读变形题建立良好的数感

解决问题是中高年级学生较为头痛的问题,特别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考虑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如教学“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让学生练习下面两道题目:

1.华山风景区上午有324人进入景区,中午有178人走出景区,下午又有241人进入景区。这时景区内有多少人?

2.华山风景区上午有324人进入景区,中午有178人走出景区,下午又有241人进入景区。全天进入景区的有多少人?

这两道题目的条件一样,但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通过阅读原题,学生将会建立良好的数感,为以后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五、在作答估算题中提升良好的数感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途径。特别是现行的教材中已经有不少这样的素材,只要老师恰当引导,就能使学生的数感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低年级教材中的估算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的数感,笔者出示了两道这样的练习题:

1.参观博物馆的门票是每张9元,100元买8张门票,够吗?

2.参观海洋馆的门票是每张18元,有20人计划参观,带300元够吗?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的经历较少,不像成年人那么自如,但以后的作用又非常大。因此,老师要重视估算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提升学生的数感。

总之,数感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一种感悟,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核心,做到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感受,最终形成学生敏锐的直觉感受,提升学生的数感,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数感景区教材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